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抗脑钠肽(BNP32)单克隆抗体(mAb),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BNP抗原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心脏患者脑钠肽水平的检测。方法:以基因工程原核重组表达BNP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mAb,mAb经纯化和HRP标记后,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筛选检测BNP32蛋白的最佳配对mAb,以其建立BNP32抗原检测技术,并与临床BNP检测的标准实验做平行比较。结果:成功筛选到16株稳定分泌抗BNP32mAb的杂交瘤细胞株,16株mAb的亚型分别为IgG1、IgG2a和IgM,并从中筛选出最佳mAb配对组合,该组合对BNP32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20ng/L。建立的双抗体夹心BNP检测ELISA法与临床BNP检测的标准实验平行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8),两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BNP32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技术,并能够很好地运用于临床心衰患者BNP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IL-24蛋白诱导THP-1细胞分泌炎症性因子和肿瘤细胞凋亡的意义,为临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人源性成熟肽IL-24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0/ hIL-24,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对表达的产物鉴定,镍-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蛋白,尿素梯度透析法复性,ELISA法和FCM法检测rhIL-24蛋白诱导THP-1细胞分泌IL-6、TNF-α炎症性细胞因子和THP-1凋亡.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rhIL-24蛋白与预期值相一致.纯化并复性后的rhIL-24蛋白能诱导THP-1分泌炎症性因子,蛋白浓度28 μg/mL作用THP-1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量达到峰值,rhIL-24蛋白作用THP-1细胞18 h,分泌量达到峰值.THP-1细胞随着rhIL-24浓度的增加凋亡率不断增加,28 μg/mL达到峰值.结论:rhIL-24蛋白诱导THP-1分泌炎症性因子和细胞凋亡,说明rhIL-2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免疫刺激抗肿瘤的协同效应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5.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153水平检测在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经临床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CA153水平。结果肺癌组CA15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1,P〈0.05);乳腺癌组CA125、CA199、CA15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8,t=2.512 3,t=2.153 3,P〈0.05);胰腺癌组CA125、CA19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4,P〈0.01,t=12.540 8,P〈0.01);CA199在胰腺癌组的阳性率达100%。结论 CA125、CA199、CA153检测在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007年~2010年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各类人群中随年龄、性别及季节变化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福田区人民医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3 710例患者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四年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18.7%,其中2岁以下幼儿组及55岁以上老年组MP-IgM阳性率最低(8.33%和7.16%),其次为2~7岁儿童组和15~55岁成人组(21.58%和 20.53%).7~15岁儿童组MP-IgM阳性率最高达31.10%.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且秋冬季流行性较高.结论 由于肺炎支原体在学龄儿童人群中具有明显的高发态势,对于该类人群的呼吸道感染者应高度重视MP-IgM抗体的检查,以便能做到对因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24(IL-24)又称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它主要由CD3^+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为分泌蛋白,由206个氨基酸组成,属于IL-10家族成员。IL-24是第1个被报道的具有白介素作用的肿瘤抑制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广谱抗肿瘤活性。IL-24基因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激活生长抑制和DNA损伤基因(GADD)等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INGN241是一种新开发的基因治疗制剂,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240例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检验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病理分级显示,正常的有49例,其中受孕占85.71%,欠佳80例,受孕占72.50%,不良82例,受孕占30.49%,无分泌29例,受孕为0;有32例患者的双侧输卵管通畅,92例患者仅有一次输卵管通畅,79例患者的输卵管通液不顺畅,有37例患者出现输卵管堵塞。对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为:38例患者双侧通畅,89例患者一侧输卵管通畅,76例患者的输卵管的通畅性欠佳,37例患者出现输卵管堵塞。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与腔镜检查比较,对输卵管通畅与否的明确情况相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的变化好坏对受孕有预测作用,经阴道三维超声与输卵管造影检查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不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感染模式病毒复制情况以及各模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差异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PCR以及自动化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对1 02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表面抗原(HBs Ag)、抗HBV表面抗原-抗体(HBs Ab)、HBV e抗原(HBe Ag)、抗HBV e抗原-抗体(HBe Ab)、HBV核心抗体(HBc Ab),HBV-DNA含量以及ALT检测,并对常见三种模式HBV-DNA含量以及ALT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依据血清学免疫指标HBe Ag以及病毒复制情况将资料分为四组:HBe Ag(+)HBV-DNA(+)、HBe Ag(+)HBV-DNA(-)、HBe Ag(-)HBV-DNA(+)、HBe Ag(-)HBV-DNA(-),并对该四组资料肝功能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此研究发现HBV感染有7种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百分比为45.25%,ALT40 U/L的人群百分比为20.27%,ALT120 U/L人群百分比为3.13%;HBe Ag(+)组与HBe Ag(-)两组HBV-DNA阳性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HBV-DNA(-)组ALT40 U/L的人群百分比以及ALT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复制情况存在相关性,且与ALT水平密切相关,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能准确地判断HBV复制情况以及其传染性,ALT水平能较好地判断感染人群肝功能情况,三者相结合能给临床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儿童秋冬季腹泻中诺如病毒(Nov)的感染状况,并对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多家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7份,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结合GenBank参考株相应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SimPlot3.5.1对重组株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307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38例,阳性率为12.4%,以6~24个月龄婴幼儿感染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1.6%(31 /38),感染的发病高峰为10、11月份,占全部病例数的73.7% (28/38);26份测序标本中25株属于GⅡ.4型2006b变异体,1株为GⅡ.12/GⅡ.3型重组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深圳市儿童秋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优势流行株为GⅡ.4型2006b变异体,深圳首次检出的诺如病毒重组株为GⅡ.12/GⅡ.3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