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隐孢子虫CP15真核表达载体pCB3.1—15,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BglⅡ从pMD18-T-15中酶切得到CP15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1( )的BamH I位点,构建CP15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用G18加压筛选,用RT—PCR方法检测外源CP15基因的转录,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活性。结果:酶切鉴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外源CP15基因能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转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的pCR3.1—15真核表达载体在Hela细胞中具有良好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2.
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2 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R3 1 2 3,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本研究用EcoRⅠ从pMD18 T 2 3中酶切得到CP2 3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 1(+)的EcoRⅠ位点 ,构建CP2 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R3 1 2 3,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 ,并用G4 18加压筛选 ,用RT PCR方法检测外源CP2 3基因的转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活性。酶切鉴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R3 1 2 3;外源CP2 3基因能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转录 ;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攻击人类,携带病原威胁人类以及对环境设施造成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包括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疾病传播等方面.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疾病危害.因此,野生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更重要的是病原体可能跨越种间障碍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微小隐孢子虫地方株cDNA文库构建及P2 3、CP15 60基因的克隆。 方法 提取微小隐孢子虫总RNA、mRNA ,逆转录合成cDNA。将cDNA与 pUC18DNA连接 ,导入DH5α宿主细胞中生成cDNA文库。根据文献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PCR引物 ,从上述文库中筛选保护性基因 ,对PCR产物克隆、测序。 结果 文库容量为 1.9× 10 6个重组子 ,文库中cDNA插入片段大小介于 0 .4× 10 3~ 6.5× 10 3bp。从该文库中克隆出编码 2 3kDa、15 60kDa子孢子表面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结论 成功地用 pUC18质粒载体构建了C .parvumcDNA文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HindⅢ和EcoRⅠ酶分别从 pET - 2 8a(+)和 pMD18-T - 2 3质粒中酶切得到线性片段和CP2 3基因片段 ,然后用T4酶连接 ,构建重组的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 ,并用SDS -PAGE、ELISA和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了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得到了一分子量约为 14kDa的融合蛋白 ,占大肠杆菌总蛋白的 36 %。结论 CP2 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用改良的冷冻融溶法制备出碘醚柳胺(Rafoxanide,Raf)脂质体定向剂,并对其药物特性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用Raf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olidone,PVP)共沉法解决了Raf在水性介质中不溶的问题,从而为制备该药脂质体创造了必要条件。采用单因素比较法优选出制备碘醚柳胺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组成:药脂比为1∶27(w/w);Pc与Chol比为2∶1(mol/mol)。结果显示,用此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可高达58%;电镜下显示以多层脂质体为主,粒径大者4μm~6μm,小者0.1μm~1.0μm,后者约占60%。在室温条件下贮存75d后,其包封率由原来的56.97%下降到51.83%,表明用本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A型流感病毒已经在很多物种中分离出来,包括人类、猪、马、貂,猫科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家禽等,但是野禽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A型流感病毒由8个基因片段组成,编码11种蛋白。流感病毒粒子表面两种蛋白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种蛋白是禽流感病毒亚型的分类依据。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分离到的血凝素有16种亚型,神经氨酸酶有9种亚型。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源: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播散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SARS和2005年H5N1型禽流感爆发,国人逐渐开始了解和重视野生动物疫源.人类病毒源头为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携带的传染病中,食肉动物占43%,家畜占39%,啮齿动物23%,灵长类13%,鸟类10%,海洋哺乳动物5%,蝙蝠类2%.面对动物疫源,全球和区域预警系统开始建立,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于2006年7月24日共同发起全球预警和反应系统(GLEWS),用于追踪可传染给人类的动物传染病的出现和扩散.GLEWS是一个网上电子平台,旨在汇集上述三个组织及其各类下属部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以便察觉流行病的突发或传播模式,并视需要发布警告,这将有助于加强协调全球而不仅仅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构建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融合基因的三种方法,以获取成功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方法。方法PCR扩增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基因片段,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构建NP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①含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NP基因片段与pEGFP-N1克隆构建融合基因;②NP基因片段与pMD19-TVector连接、TA克隆后获得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经pEGFP—N1克隆构建融合基因;③含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NP基因片段与pMD19-TSimpleVector连接、TA克隆后经pEGFP—N1克隆构建融合基因。结果含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NP基因片段TA克隆后经pEGFP—N1克隆,获得高效且稳定的绿色荧光核蛋白融合基因,第一、第二两种方法构建绿色荧光核蛋白融合基因成功率低。结论含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NP基因片段经TA克隆与pEGFP-N1连接克隆,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的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融合基因pEGFP-N1-NP,该方法高效且重复性好。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NP蛋白的生物功能及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