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03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2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巨大垂体腺瘤经额、经蝶两次手术后并发下丘脑综合征一例徐林任祖渊苏长保胡建华王任直患者女,33岁。因手足增大、面容改变、闭经、头痛伴双眼视力下降半年经CT和MRI检查提示垂体腺瘤累及鞍上和蝶窦,在外院接受经额开颅垂体瘤小部切除术(因视交叉前置)。光镜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TSH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0~70岁,平均40.5岁;病程1~228个月,平均55个月.15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症状就诊,其中12例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并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另3例入院后很快确诊.4例患者因头痛和视力视野障碍等肿瘤占位效应就诊.在12例误诊患者中,2例行131I放射性核素治疗,1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均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病理均为垂体腺瘤,免疫组化TSH阳性17例,阴性2例,生长激素阳性2例,泌乳素阳性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阳性1例.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5例,肿瘤残留4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6年.术后3个月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各项均正常13例,其中2例3个月后复查TSH再次升高,但MRI未见肿瘤复发,行垂体放疗后甲状腺各项激素均正常.手术治愈率11/19,手术加放疗治愈率13/19.结论 对合并TSH升高的甲亢患者的筛查是提高TSH型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的关键.治疗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放疗和生长抑素为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巨大垂体腺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4.7年。其中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1例,泌乳素(PRL)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25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手术24例,经额下人路手术1例,经蝶窦和经颅分期手术6例,药物治疗1例。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部切除20例,7欠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后放疗10例,药物治疗5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6个月~4年,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全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对巨大垂体腺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和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治疗方案;大多数巨大垂体腺瘤可以首选经蝶窦入路手术,并发症较少,死亡率低;对侵袭性生长的肿瘤,应采用手术、放疗和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2.8岁,平均病程为20.6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2.5%)、垂体功能紊乱(55%)、视功能障碍(32%)等。CT及MR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月至8年,头痛病人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病人5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病人75%得到改善。41例病人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附10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5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Gd-DT-PA MRI增强扫描、CT扫描,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2%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65.4%的病例MRI表现为T1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100%.结论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MRI平扫即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颅内肿瘤合并动脉瘤的病例少见。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应用,颅内肿瘤合并动脉瘤的病例逐渐增多。我院1996年7月至9月经神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证实为脑膜瘤合并 相似文献
9.
鼠脑缺血后软脑膜微循环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闭合式颅骨开窗的方法制成脑微循环小室,以显微镜摄像系统连续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前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发现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软脑膜动脉管径和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40%和58%;静脉内血球流速减少至原值的70%;软脑膜动脉对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低血压所引起的扩张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结果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后,虽然脑动脉明显扩张、血压上升。仍不足以代偿由于脑局部灌注压的下降所造成的脑血流量减少。提示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时,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期间因经蝶术后视功能障碍加重和下丘脑功能紊乱而在围手术期行经额开颅手术的9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