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父方因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达5%~10%,病因至今未明。随着现代生殖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妊高征是一种母胎不相容疾患。胚胎是有继承了父系与母系双重组织特性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它对母体来说具有“自己”和“非己”的组织抗原特性。但是在正常妊娠期间并没有发生母—胎排斥现象,说明母胎之间存在复杂而完整免疫调节机制。由于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供受双方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探讨产后出血与生命体征、血红蛋白(Hb)及Hb红细胞比积(Hct)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客观测量法(容积法、称重法)和主观测量法(目测法)测量正常分娩妇女产后出血量,同时测定产前和产后血压、心率、Hb、平均Hct。结果(1)正常分娩产妇客观测量法平均出血量为423.95±16.41ml,目测法286.22±10.10ml,仅为客观测量法的45%.(2)产后出血量500ml以下与产后出血量500~700ml的两组产妇比较,其在产前、产时的血压、心率、Hb和Hct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正常分娩产妇客观测量法平均出血量较以前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增加45%,机体的代偿功能使产妇出血量在700ml时,生命体征仍然稳定,Hb和Hct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海门市高中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其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海门市职业中心校的407名高三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407名高中生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6.39%;在家中、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76%、8.02%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滴度≥10U/L者占72.5%,且呈U形分布;不同乡镇、不同性别学生抗-HBs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名高中生HBV S基因均为C基因型,主要变异在蛋白疏水区,抗原决定簇a区未发生免疫原性改变.结论 出生时接受的医疗水平对HBV感染有影响;海门市高中生HBV S基因受到正选择作用而出现变异,但未发生免疫原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hort term variation,STV)参数的临床界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TG计算机分析系统FMExpert对637例足月、单胎孕妇的CTG记录共1579条进行分析,获取STV值及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并对其中112例病例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①1-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与STV均有显著相关性(r=0.330,0.757;P<0.01);②STV≤3.5ms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达100.00%,特异性达85.23%,假阳性率为14.77%,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价值为64.86%,阴性预测价值为100.00%。结论:①STV值与新生儿结局相关;②以STV≤3.5ms为临床界值对胎儿缺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 ,因而可看作是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 ,成功妊娠中胎儿之所以不被母体排斥 ,是由于妊娠期母体存在免疫耐受机制 ,其包括独特的HLA表面分子、补体调节蛋白的特异表达、系统性及局部的免疫改变等。该文就导致母胎免疫耐受的各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住院肝炎患者病毒检测及重叠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以往肝炎患者的肝炎型别和重叠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血清库中抽取的上海某区医院90年代初期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AV IgM、HCV IgG、HEV IgM和HEV IgG的检测。结果在上海1143名肝炎患者中,HAV IgM、HBV、HCV IgG、HEV IgM和HEV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52.1%,53.6%,1.3%,17.8%和70.4%,有多重感染的患者数为746人,约占总病例数的65.4%,其中甲、乙、丙、戊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1.4%,69.3%,0.9和17.4%。结论肝炎患者的多重感染情况普遍存在。甲乙型重叠感染可能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复制,对健康的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2011年台州市报告发现的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两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1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M=-2.9(IQR:-9.7~1.6);286例(69.4%)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130例(31.6%)HIV感染者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水平下降≥30%,即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职业、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存在关联。结论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部分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访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观察变化速率,以评估其病情进展并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猪相关职业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猪相关职业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在浙江省北部的德清县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养猪、销售、屠宰和兽医4类猪相关职业人群,记录个人背景特征和职业暴露情况并采血,用ELISA法检测该人群的HEV-IgG抗体水平.结果在409例猪相关职业人群中,抗HEV-IgG阳性者297人,总感染率72.62%;单因素显示戊肝感染受到年龄、从业年限、出生地和职业的影响;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年龄和从业年限是该人群戊肝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猪相关职业人群具有特殊的职业特征,男性多、局限的年龄范围、从业年限和人群流动性因不同职业而有所不同;男女感染率无差异,但感染率伴随年龄和从业年限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提示着这类人群具有更多的戊肝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职业环境对女性危害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某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山西省某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市场、饭店、宾馆等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6类工作场所里招募外来务工人员128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VCT的知晓率低,56.6%的外来务工人员听说过VCT。当调查对象被告知有开展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单位后,64.5%愿意接受VCT,愿意接受VCT的地点或方式主要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7%)、医院门诊(27.0%)、上门服务(1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接受VCT有关的因素为曾经做过HIV检测、较高HIV知识水平、不歧视HIV感染者和有较高的艾滋病意识。结论有必要在流动人口聚集的社区开展旨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动VCT和消除对HIV感染者歧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性病门诊患者2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08年7~8月间前往闸北区中心医院规范化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HSV-2、HIV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56例就诊者接受调查,平均年龄(36.86±11.82)岁,大多数为男性(178人,占69.5%)、在婚(179人,占69.9%)、外地户籍(150人,占58.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41人,占55.1%)。初次性行为年龄范围为13~39岁,平均年龄在(22.37±3.67)岁。222例(86.7%)调查对象目前有固定性伴,145例(56.6%)调查对象最近3个月有过商业性行为,7例(2.7%)调查对象有吸毒行为,1例(0.4%)HIV检测呈阳性。HSV-2感染率为30.1%,男性为25.8%,女性为3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混杂影响后,女性HSV-2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最近3个月有商业性行为者HSV-2感染率高于无商业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