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产医学的发展和NICU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而存活中的早产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也随之增多。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命名、发病因素及机理、分期、预防与护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及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心理特点,对148例1-14岁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11岁以内的患儿接受心理护理后,配合治疗率明显高于给予心理护理前,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12-14岁患儿心理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式有利于治疗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对1997 年1月-2002年11月在NICU住院的719例患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6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其中73.1%为早产儿。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其次为败血症及泌尿道。早产、低体重、机械通气治疗为新生儿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重视手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减少侵入性的操作,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无需辅助呼吸且未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日龄10d的30~36周早产儿,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对照组,袋鼠式护理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前20min按袋鼠式护理方法与母亲接触,并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维持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则以俯卧位置于温箱中;观察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哭喊持续时间。结果: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中,袋鼠式护理组心率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7月~11月采用PICC置管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穿刺次数少、置管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可应用于新生儿抢救。  相似文献   
6.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38例化疗患儿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肘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 经贵要静脉插管123例,肘正中静脉12例,头静脉5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2%,平均置管时间125.6±37.2天,最长456天,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 PICC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减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毒性作用,但必须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注意穿刺血管的选择及插入导管的长度,术后护理及带管出院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维碘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将56例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用皮维碘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2=5.853,P=0.016)。结论: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用皮维碘外敷,疗效显著,可提高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理论在降低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惠儿185例为实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订并实施改善措施;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患儿161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模式,分析得出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儿自身原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导管质量问题等,同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改善措施并加以实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实施前的4.32%下降到1.2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NICU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顺利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