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因为子宫内膜的间质和腺体进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疾病,以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无生育要求、症状重、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选手术治疗;痛经症状突出者可行保守手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和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TR、ER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OTR、ER的表达,以子宫正常肌层组织和在位内膜为对照。结果:在子宫腺肌病灶组织中OTR、ER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P<0.05);在子宫腺肌病组的在位内膜和病灶组织中,痛经组OTR、ER的表达高于无痛经组及对照组(P<0.05);在不同痛经程度分组中OTR、ER的表达依次降低。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病灶组织中,OTR、ER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子宫腺肌病组织中OTR、ER的表达随痛经程度增强而增加,在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发生与发展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子宫体小细胞癌病例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组织从轻到中、重度痛经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的表达减少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AM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的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的表达,探讨HLA-E在A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0月因AM行子宫切除的标本62份作为病例组,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标本20份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HLA-E的表达情况,比较检测的结果。结果:HLA-E在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病例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位内膜组织与异位病灶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化分组,比较病例组增殖期组与分泌期组HLA-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病例组浅层组与深层组HLA-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表达的HLA-E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②HLA-E分子表达的强度与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及病灶浸润肌层的深度无关;③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12例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中,5例临床晚期患者均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其余7例临床早期患者均无瘤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为43个月。12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例患者加行大网膜和阑尾切除术,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10例患者未切除大网膜和阑尾,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32个月;2例患者未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结论:临床晚期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生存期比临床早期患者短且预后差。未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较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短且预后差。病灶侵及大网膜或阑尾时,大网膜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是子宫内膜去分化癌的常规手术方式,切除大网膜或阑尾对患者生存期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淋巴囊肿是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选择术中局部应用生物制剂(如纤维蛋白封闭剂、明胶凝血酶基质和氨基丙烯酸正丁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腹膜开放法、网膜成形术、术后应用奥曲肽及术后使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联合内服等多种方法可降低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和超声介导下注入硬化剂(乙醇、聚桂醇和博来霉素等)是目前治疗淋巴囊肿的常用方法。此外,饮食调整和手术治疗也是治疗淋巴囊肿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近年来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预防及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其有效性及优缺点,从而总结出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率及提高淋巴囊肿治愈率的有效方法,为临床促进淋巴漏口的愈合及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VL起病隐匿,绝经前女性多见,常因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症行手术时而诊断,术前阴道彩超无明显特异性,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较好。结论:IVL的发生与生长部位及范围有关,可经子宫静脉丛延伸至其他静脉,多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为目前公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BSC)是一种极罕见的肿瘤类型,原发于宫颈部位的BSC更罕见。WHO宫颈肿瘤分类中,BSC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组织亚型。BSC的侵袭性非常大,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因此,准确诊断和病例采集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指导临床管理有重要意义。1病例简介患者,女,50岁,因"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1年,下腹  相似文献   
10.
Lin28蛋白在多数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现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Lin28与肿瘤发生机制及作为各种癌症的有效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Lin28在恶性肿瘤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提供方向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