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23例)和非BPD组(75例)。对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23.47%;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史、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感染、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总吸氧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最高氧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机械通气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及控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能有效预防NICU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庆市某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合理性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重庆市某基层医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内科系统和肿瘤科住院患者共10039例,以构成比和χ2检验对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39份病例中共有5026名患者(50.16%)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治疗用药3584例(占71.17%),预防用药1452例(占28.83%),以神经内科和肿瘤科预防用药例数最高。联合用药2622例(占52.06%),其中二联用药1695例(占33.66%)。应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左氧氟沙星。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预防用药上仍存在进一步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钙通道阻滞药(CCB)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应用。方法:以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6月-2011年6月重庆市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科高血压住院患者使用CCB的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共有2 04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多为重度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CCB处方共1 272张,占所有降压药物处方的50.00%。CCB单独应用处方630张,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处方642张,与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处方435张。药物选择多为短、中效CCB,长效CCB处方仅22张。结论:CCB在该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物应用中处方量较大,其制剂选择和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CCB之间不合理的联用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对CCB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蕲蛇酶和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重庆市花溪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蕲蛇酶组和疏血通组,分别计算2组的治疗成本和有效率,做经济学分析。结果:蕲蛇酶组平均成本为890.90元,有效率为70%;疏血通组平均成本为1235.66元,有效率为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新农合"比例报销后蕲蛇酶组自付费用不变,疏血通组自付费用为820.08元。结论:自费患者用蕲蛇酶成本较低,"新农合"患者用疏血通更省。但可能随"新农合"政策的调整而变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对纳入研究患儿的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对患儿FeNO、肺功能及ACT评分进行检查,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肺功能检测显示:正常患儿64(64.00%)例,轻度减退患儿36(36.00%)例;FeNO检测显示:正常患儿40(40.00%)例,偏高患儿38(38.00%)例,较高患儿22(22.00%)例。相关性分析显示:ACT评分与FeNO呈负相关,ACT评分与与肺功能呈正相关,FeNO与肺功能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FeNO、肺功能及ACT评分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肺功能在疾病控制情况评估方面价值较高,FeNO在评估炎症控制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影响蕲蛇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和预后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掌握使用该药的适应证。方法:对200例单用蕲蛇酶或蕲蛇酶联用地塞米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疗程为影响蕲蛇酶疗效和预后的正性因素(P=0.000);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代谢性疾病为负性因素(P=0.000);而年龄、性别以及联用地塞米松则为混杂因素(P>0.10)。结论:单用蕲蛇酶仅适合于非重症患者,且须用足但疗程不能延长;而联用地塞米松治疗无助于提高蕲蛇酶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镇静剂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引起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于热性惊厥患儿有显著缓解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癫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疏血通与丹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血流状态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2000-2011年国内发表的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符合研究条件的文献13篇,用Meta分析方法处理文献中的数据。结果:疏血通组与丹参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mPa.s):WMD=-0.53,95%CI(-0.76,-0.31),P<0.05;全血低切黏度(mPa.s):WMD=-1.40,95%CI(-2.05,-0.74),P<0.05;血浆黏度(mPa.s):WMD=-0.27,95%CI(-0.39,-0.15),P<0.05;纤维蛋白原(g/L):WMD=-0.75,95%CI(-0.97,-0.52),P<0.05;红细胞压积:WMD=-0.05,95%CI(-0.08,-0.01),P<0.05。结论:疏血通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优于丹参,但文献的异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低体质量新生儿共160例,根据患儿是否诊断为VAP,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9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