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市儿童医院1990~2008年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其免疫表型。结果两例肿瘤细胞呈明显的腺泡状结构,有小血管分隔,瘤细胞大小一致,胞界不清,浆空泡状,核小圆形椭圆形,浅染。另外一例,腺泡状结构不明显,瘤细胞大小一致,弥漫排列成片,似胚芽为主型肾母细胞瘤。结论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能够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survivin蛋白在小儿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IF4E、survivin蛋白在48例儿童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将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相结合判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IF4E、surviv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2%、81.25%,均明显高于它们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26.67%、4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survivin蛋白在儿童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多发性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医学生就业偏好,为政策制定者和医疗卫生机构出台吸引医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措施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和连云港市各一所医科类高校开展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DCE)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DCE选择集(共包括工作地点、晋升年限、工作机构、月收入、住房条件、职业发展机会或培训机会、工作负担7个属性,每个属性又包括若干水平)。构建离散选择模型,采用Mixed Logit回归模型分析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偏好。结果 共回收问卷329份,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93.3%。结果显示,医学生偏好收入高(P<0.001)、住房条件好(P<0.001)、职业发展机会多(P<0.001)、工作地点为城市(P<0.001)、工作负担轻(P<0.001)的工作。月收入是医学生最偏好的因素,医学生对各非经济因素的相对偏好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住房条件、职业发展机会或培训机会、工作地点和工作负担。结论 政策制定者与医疗卫生机构应优先关注收入与住房条件,科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6例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男12例,女4例,中位年龄3.3(1-17)岁,临床上以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骨髓或器官可见噬血现象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特点:淋巴结结构可正常、部分或完全破坏,淋巴结副皮质区增宽,瘤细胞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大或体积偏小,轻度异型或显著异型性。免疫表型特点:增生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CD3~+100%(16/16),CD4~+31.3%(5/16),CD5~+81.3%(13/16),CD7~+68.8%(11/16),CD8~+93.8%(15/16),CD4~+CD8~+31.3%(5/16),CD4~-CD8~-6.3%(1/16),CD56~-100%(16/16)。EBER原位杂交阳性100%(16/16),TCR呈单克隆性基因重排93.8%(15/16)。死亡11例,失访1例,复发1例,生存3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结论:儿童系统性EB+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儿童和年轻成人,在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BV-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检测等综合分析。总体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的效果。方法对因意外怀孕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500例实施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建立电子档案,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流程,进行"一对一"咨询和集体健康教育,提供避孕知识,指导避孕方法。结果人工流产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率、避孕知识掌握和满意度均提高(P0.01),避孕措施选择更加有效,12个月内非意愿妊娠重复性流产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延续服务可有效指导人工流产患者术后选择更好的避孕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宫颈糜烂与人型支原体感染关系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型支原体(Mh)最早分离自女性前庭大腺脓肿患者的病灶部,阴道炎和盆腔炎性疾病被认为与Mh感染相关联,我们也曾从输卵管妊娠者的输卵管炎性组织中查出Mh核酸。女性宫颈糜烂与Mh感染之间的关系国内鲜见报道,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收集2003年3月在我院普查的妇女139例,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了Mh核酸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 PCR)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男, 年龄为9个月22天。生后10 d因黄疸、肺炎入住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5 d后, 患儿出现腹胀、便血、发热, 体温最高39.4°C, 反复波动, 腹部B型超声及腹平片检查, 考虑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禁食、美罗培南联合氨苄西林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正常奶粉喂养后, 患儿仍有间断发热、腹胀。于出生后22 d转诊至当地上级医院, 入院后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反复升高(波动于20~102 mg/L之间, 参考范围<8 mg/L)。肠道造影提示乙状结肠略屈曲、降结肠局部充盈欠佳、多处肠狭窄。生后42 d行部分回肠、部分降结肠切除。术后肠道造影显示结肠脾曲局部狭窄, 少量造影剂呈线样通过;横结肠略短, 升结肠部分略窄。患儿于出生后4个月9天, 因NEC术后反复发热(波动于38.5°C左右), C反应蛋白升高(波动于30~80 mg/L之间)3个月余就诊本院。患儿系G2P2, 足月产分娩, 出生体重3.6 kg, 父母否认有任何重要的家族史。此次入院体格检查:腹软, 可见一条横行长约10 cm的手术瘢痕, 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肾上腺残基瘤(TART)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加深临床及超声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男性患儿中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11例TART的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1例患儿中,5例睾丸体积正常(占45.45%),6例睾丸体积增大(54.55%);其中10例TART为双侧睾丸发病,1例单侧发病;10例双侧发病的患儿中,2例患儿每个睾丸内均有2个病灶,共25个病灶。25个病灶均位于睾丸门和(或)睾丸纵隔旁,呈均匀等低回声,边界均清晰,未见明显包膜回声;其中16个(占64%)直径>10mm的病灶形状不规则,呈长条形分叶状,9个(占36%)直径<10mm的病灶呈类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5mm的病灶血流信号多较丰富,直径<5mm病灶则血流信号较少,部分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儿童TART多为双侧发病,超声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在CAH诊断及定期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