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83例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按是否伴有右心室肥大分为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组及房间隔缺损不伴右心室肥大组。比较8项心电图指标在2组之间的差异,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组患儿除心电轴右偏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心电图指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电图检查:V1导联R波峰值时间>0.03 s的敏感度为87.10%,但特异度仅为45.45%;V5 S/R>1.0的特异度为93.39%,但敏感度仅为19.35%;V1导联出现Q(q)波或R>2.0 mV、3个下壁导联均出现R波切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项指标的准确度相对较高,分别为74.32%、75.96%、71.58%,但特异度相对较低,分别为85.12%、84.30%、86.78%;以上3项联合指标的特异度为98.35%,准确度为73.77%。结论: 单项心电图指标对诊断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不理想,联合指标相对于单一指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分组,>7分为A组(n=50),≤7分B组(n=53);同时以40例1、5 min Apgar评分均>7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3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变化。结果 B组较对照组及A组HRV时域指标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损伤自主神经功能,5 min 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重度窒息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无创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中RV1、TV1振幅的特点,为新生儿心电图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胎龄新生儿共142例,按胎龄分组,28~30周组、~33周组、~36周组、~40周组四组。测量RV1、TV1振幅。结果不同胎龄新生儿RV1振幅、TV1振幅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早产儿各组与足月儿组RV1振幅、TV1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V1振幅、TV1振幅随胎龄增长而增高。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RV1、TV1振幅不同,随胎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