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呼吸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住院患儿77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甲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χ2=5.22,P<0.025),观察组患儿在咳嗽、发热和胸部炎症消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治疗,可加速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用金双歧 5 0~ 70 mg/ kg/次 ,Bid;对照组用多酶片 ,每次 1片 Bid。结果 治疗组 15 0例中 ,显效 110例 (73.3% ) ,有效2 1例 (14 % ) ,无效 19例 (12 .3% ) ,总有效率 87.3% ;对照组 12 0例中 ,显效 71例 (5 9.2 % ) ,有效 17例 (占 14 .2 % ) ,无效 34例 (2 6 .7% ) ,总有效率 73.7%。两组疗效比较 (X2 =8.915 ,P<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对轮状病毒肠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福莫特罗干粉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及长期控制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将98例患儿分为二组,观察组48例,给予福莫特罗干粉4.5μg,加布地奈德于粉100μg,早晚2次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干粉200μg,早晚2次吸入.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咳嗽、喘息、喘鸣音)改善情况及FEV1%、PEF%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FEV1%、PEF%均有明显改善(P<0.001).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福莫特罗加小剂量吸入性激素与对照组双倍剂量吸入激素疗效相似,副作用少,不但可以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而且可以在儿童哮喘长期防治中应用,依从性高,并可减轻家长对大剂量激素的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4月泉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01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基因检测等资料。结果 101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中,男61例,女50例,起病年龄(5.44±4.37)岁,病程(108.47±42.47)d;主要症状为湿性咳嗽(86.14%)、发热(55.45%);肺部CT显示双下叶支气管扩张最常见;39例病原体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24.75%)最常见;5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23例(43.40%)可见“鱼骨样改变”;15例行肺功能检查,107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行基因检测,阳性率为46.67%。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66.34%),其次是支气管异物(4.95%),囊性纤维化(3.96%),闭塞性支气管炎4例(3.96%),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2.97%),免疫缺陷病(2.97%),哮喘(2.97%)。经过治疗,78例(77.23%)临床改善,22例(21.78%)无明显好转,1例(1.00%)死亡。结论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以湿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双下肺最常受累,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支气管异物、囊性纤维化、闭塞性支气管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免疫缺陷病等病因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早期(24h内)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后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的支原体肺炎380例患儿,按病程把发病时间〈2d为A组180例;发病时间〉2d为B组200例。而后A组180例分为A1对照组80例,A2治疗组100例;B组200例也分为B1对照组100例,B2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组在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再予阿奇霉素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发病早期(24h内)应用显效优于48h后。结论:早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泉州市中、小学7~14岁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 [方法]对泉州地区1 2所中、小学的儿童,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10 000名,确诊为儿童哮喘者386例(3.9%)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7~11岁发病者278例(占72.0%),~14岁108例(28.0%).冬春与秋冬为好发季节,分别为136例(35.2%)和131例(33.9%);发病与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换明显相关者121例(31.3%),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诱因者246例(63.7%),有过敏性疾病史(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者201例(52.1%);34.2%有一、二级家族哮喘史,24.9%有亲属过敏史.[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与上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换、过敏性疾病、家族哮喘史和亲属过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在儿童哮喘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在哮喘病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变应原皮试液由上海医科大学提供,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盐酸组织胺作阳性对照。以患儿前臂屈侧,婴幼儿亦可用背部皮肤进行点刺试验。结果 阳性结果依次为上海螨、屋尘、棉絮、蟑螂、枕垫、霉菌和花粉等,全部阴性20例。结论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地区引起哮喘发作的各种致敏因素,皮肤过敏原点剌试验对患儿痛苦小,易于操作,重复性较高,但尚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情况,操作时针刺点深浅掌握不好易影响结果,故对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6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60例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郑敬阳,陈艳艳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CT室李伟程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简称EH)[1]又称脑外液体积聚[2],是一种暂时性交通性脑积水(室外型),CT上有特征性影像特点的一组自限性症候群。本文对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早期(24h内)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后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的毛细支气管炎200例患儿,按病程把发病时间<2d为A组100例;发病时间>2d为B组100例;而后A组分为A1对照组、A2治疗组各50例:B组也分为B1对照组、B2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分别对各组在喘息症状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喘息症状消失、喘鸣音消失、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发病早期(24h内)应用作用优于48h后。结论:早期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程较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