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HIE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浊度法测定其血浆GMP-140、D-二聚体、vWF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HIE患儿GMP-140值分别为(26±7)、(32±9)、(50±16)μg/L,较对照组的(11±4)μg/L显著升高(P<0.001),vWF分别为(130±41)、(169±53)、(204±70)%,较对照组的(98±32)%显著升高(P<0.005或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9±96)、(455±122)、(622±206)μg/L,较对照组的(209±59)μg/L显著升高(P<0.001)。血浆GMP-140、vWF水平和D-二聚体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治疗后各指标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新生儿HIE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及高凝状态,监测血浆GMP-140、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新生儿HIE病情严重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酒厥及药物中毒60例临床观察肖春香,刘佳赋,何泽云醒脑静注射液是中医急诊科常用急救药物之一。1993年6月~1994年10月,我科运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酒厥39例,药物中毒(主要为镇静催眠剂)21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成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饮食不当诱发与为过度劳累主要谤因;经治疗与护理后,本组治愈、好转50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6.2%.结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安慰和解释开导,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控制出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春香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5,12(6):467-469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PaCO2及pH快速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5例新生儿分为3组:组1 pH>7.00,无神经系统异常,无需呼吸支持;组2 pH≤7.00,余同组1;组3,pH≤7.00,神经系统异常,需辅助呼吸支持。采集脐动脉血、产后1 h和2 h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Apgar评分和临床经过。结果脐动脉血pH值和PaCO2各组间有显著差异;产后1h动脉血pH组1、3间和组2、3间有显著差异;产后1 h动脉血pH、PaCO2分别和脐动脉血pH、PaCO2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间有不同的神经系统表现;Apgar评分组3较低。结论在严重酸中毒时,胎儿出生后pH、PaCO2会发生显著改变,需持续辅助机械通气的患儿有不同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蛋白C和抗凝血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血浆蛋白C、抗凝血酶活性的改变.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6例(58例未合并感染,如例合并感染)和健康新生儿30例血浆蛋白C和抗凝血酶的活性.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白C、抗凝血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感染较非感染组蛋白C、抗凝血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蛋白C、抗凝血酶活性检测是反映病情严重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比较普遍,但选用何种麻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较为关键.本文就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进行比较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由Tilney在1973年提出的一个临床综合症,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衰竭。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目前,MSOF已是儿科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儿科急诊医师十分关注的课题。我们统计从1974年4月至1987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4117例。对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的421例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