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原发性胸腺发育不良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种类型。我院经尸解证实胸腺发育不良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7天,最大18月。发病日期最短为生后6天,最长2月。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反复感染迁延不愈,本组4例因反复感染未能控制而死于败血症,1例小头畸形死于新生儿肺炎,另1例腹泻反复2月,死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本组除1例合并小头畸形外,余均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生后亦无手脚搐搦出现。胸片检查:有X线摄片3例,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3个月,江苏太仓人,因持续发热2个月,腹泻呕吐1周,于1986年4月23日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无特殊。生后第4周起发热,无其他伴随症状,体温38℃~40℃,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两次短期住院治疗,诊断为“败血症,尿路感染。”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来上海就诊,具体治疗情况和化验结果不详。入院一周前出现腹泻2~4次/日,黄色稀便,伴非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小便色深,无咳嗽气急、无抽痉等,患儿系人工喂养儿,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等。体检:慢性消耗性病容,体重5kg,体温36.2℃(R)。皮肤轻度黄疸,双侧臀部及大腿内侧见陈旧性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包涵体病在婴幼儿中以黄疸及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在胎内感染而以瘀点为主要表现者甚为少见,我院尸解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11小时,住院号68721,第一胎第一产,足月急产,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散在针尖大瘀点。出生时无青紫、窒息,无抢救史。当地卫生院拟诊为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2岁,住院号133546。因粘液便四月,腹泻二月余,于1976年10月8日入院。患者同年7月开始大便常带粘液,但无腹泻,近二月来每日腹泻4~6次,有大量粘液及脓血,呈腥臭味,脐周隐痛,无明显里急后重,当时于外常规检查大便:红细胞>50,白细胞6~8,巨噬细胞0~2/高倍视野,未查见阿米巴,粪便培养(一),曾口服痢特灵未见好转,而后作乙状镜检查,于距肛缘25厘米处见有2.5×2.5厘米左右之肿块,表面红肿,疑乙状结肠癌而住院。患者以往曾患肺结核、肺气肿及胃下垂,无溃疡病史及幽门梗阻史,也无慢性腹泻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6例小儿双侧完全性隔上型肺静脉回流异常(简称APVR)的心脏和肺部病变。其特点为右侧房室扩大;肺组织淤血及肺小动脉管壁中层增厚。按Haworfh法侧量6例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和血管外周直径,结果血管壁厚度占血管直径之百分比为43~90%,而死于非心血管病患者的百分比为16~64%。提示APVR患者肺小动脉管壁的病变十分严重。患者多死于右心衰竭或肺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经尸检证实为本病的14例患儿的病理与临床特征。其表现:(1)肝脾重量多数超过同龄儿;(2)深部淋巴结肿大受侵率最高,而皮肤受累的阳性率又较浅表淋巴结为高,因此建议常规作皮肤活检;(3)局部皮下出现特大肿块,往往系瘤细胞高度集中浸润所致。本文还通过1例仅1日龄的新生儿初步探讨与遗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常非对称的形态发生学出现异常时,往往会产生原发性缺陷畸形,可形成部分或完全性内脏转位,此外更可有侧位性畸形(Laterality anomalades)——双侧性左位或双侧性右位(Bilateral-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以显著的进行性肌松驰和腱反射消失为特征之疾病。该病半数以上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患。二性均可发病。近年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3例,我院收治1例,其中3例经尸检证实,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表。尸解资料:取脊髓之延髓段,颈膨大、胸腰膨大(相当于枕大孔、第5—6颈椎,第2胸椎和第2—3腰椎)及尾椎段作光镜下观察,除延髓、尾椎无明显病变外,其他部位之前角神经细胞肿胀,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核固缩偏位致神经细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我国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新生儿死亡率则下降较少,至今仍占婴儿死亡率的50%以上,已成为降低儿科住院死亡率的主要环节。本文从病理检查结合临床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希能有助于早期诊治,为今后新生儿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收集1963年2月~1984年9月尸检937例,其中新生儿300例,占尸检总数32.02%。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