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全弓与右半弓置换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6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弓组(n=36例,应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和右半弓组(n=30例,应用主动脉右半弓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住ICU时间]、术前及术后48h时的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围术期死亡,术后1年内2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围术期指标,右半弓组低于全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48h与手术前比较,CRP、D-D升高,右半弓组与相同时间全弓组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预后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弓置换术可减少患者的体外循环等时间,减轻患者低温损伤,缓解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早期感染危险因素, 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95例心脏移植术受者中, 发生早期感染34例, 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结论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恰当的手术处理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对提高提高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1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并根据冠心病临床分类将其分为ACS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1例(健康组)。对比各组血清sdLDL-C、ApoAⅠ、ApoB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冠心病ACS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者联合对冠心病ACS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sdLDL-C、Apo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ApoAⅠ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ACS组血清sdLDL-C、ApoB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ApoAⅠ水平低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及血清sdLDL-C、ApoB、ApoAⅠ水平均是冠心病AC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血清sdLDL-C、ApoAⅠ、ApoB水平联合预测冠心病ACS的灵敏度与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项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项预测比较差...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2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心脏病围手术期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月我院46例应用IABP的围手术期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存活29例,死亡17例,死亡率37.0%(17/46).其中冠心病冠脉搭桥(CABG)围手术期应用32例,死亡9例,死亡率28.1%(9/32),CABG术前置入6例均存活;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应用14例,死亡7例,死亡率50.0%(7/14),1例单心室术后应用死亡.IABP使用时间16~210(76.5±16.6)h.结论 IABP是围手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及时应用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婴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8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管理要点.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89例婴儿VSD并PH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本组患儿年龄42 d至12个月(平均7.2个月),体重3.1~9.7 kg(平均6.4 kg),其中轻度PH 28例、中度PH 42例、重度PH 19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1期矫治术.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1例,重要并发症6例.结论 对于反复肺炎、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带瓣牛颈静脉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经验和术后早期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16例患者应用带瓣牛颈静脉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与同期手术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使用自体心包组术后早期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有轻度反流.结论 带瓣牛颈静脉作为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具有易于获取、型号齐全、早期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中远期效果仍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