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实性肺癌能谱CT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实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阳性癌细胞百分率(Ki-67值),反映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值分为3组:高水平组(大于30%),中水平组(10%~30%),低水平组(小于等于10/%)。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和计算增强胸部能谱CT(静脉期)的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40和70 keV的CT值(CT40keV、CT70keV)、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K)和标准碘浓度(N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计算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来衡量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各定量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LSD-t两两比较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分别与低水平组、中表达组间的IC、NIC、CT40keV、CT70keV、K有显著差异(P<0.05)。各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均<0.45,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IC和K在鉴别高水平组和非高水平组方面表现最好(AUC分别为0.745和0.746)。IC和K的敏感度均为69.4%,特异度74.4%。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IC、NIC、CT40keV、CT70keV、K)可用于鉴别实性肺癌Ki-67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水平,并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为评估实性肺癌癌细胞增殖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Debakey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主动脉夹层的特异征象主要为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性征象为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MPR和CPR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SSD、MIP和VR能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37例垂体腺瘤的CT影像。其直接征像为软组织肿块影和垂体内低密度影。间接征像为垂体凹消失并变凸、垂体柄移位、海绵窦受侵犯和蝶鞍扩大、骨质吸收破坏。简要地讨论了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和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MR增强血管成像1(CE-MRA)表现及好发部位,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头颈部动脉系统开窗畸形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将原始和减影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得到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或曲面重组(TS MIP)。比较各组图像对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颅颈动脉开窗畸形89例,位于颈内动脉4例、大脑前动脉30例、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后动脉2例、基底动脉10例、椎动脉41例;8例合并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CE-MRA可准确显示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CT表现与临床症状(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神经瘤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其CT表现亦有一定的特征。笔者收集到有完整资料并经病理、临床和影像证实的听神经瘤18例,做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及方法1.1资料:本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42岁。自发病到住院治疗最长者6a,最短者Zmo。1.2CT机为Max~640,以OM线为基线,由下向上扫描,层厚间距为2~10mm,窗宽/窗位250/40。全部病例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或化维显IOOml,行Bolus法注射。2结果2.1临床主要症状耳鸣14例,耳部疼痛3例,眩晕11例,听力下降11例,耳聋3…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乳腺原发性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患者女,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房肿块,呈无痛进行性增大。超声表现为右侧乳房混合性巨大囊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可见少许血流;MRI表现为右侧乳房一巨大肿块,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T
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影,T
1WI呈等低信号,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入院。4年来患者自觉肿块体积较前增大,间断I生疼痛不适,无右下肢麻木及活动异常。腹股沟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内见5.1cm×1.7cm×3.1cm大小的低回声肿块,境界欠清,分布不均,CDFI示内部血流,结果提示:右侧腹股沟皮下肌肉层实质性肿块。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CT与MR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与MR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脊索瘤中,发生在斜坡5例,鞍区4例,颅中凹2例,鼻咽部1例,蝶窦1例。肿瘤的形态以不规则形最多8例,圆形3例,椭圆形2例。病灶边界清楚9例,边缘模糊4例。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CT见病灶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但需与脑膜瘤、垂体瘤、鼻咽癌、软骨类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