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诱导痰处理温度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分类及其气道炎性反应标志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就诊的哮喘患者52例,所有受试者进行痰诱导,选取痰黏液加入4倍体积0.1%的二硫苏糖醇(DTT)后,分别于0℃冰浴与37℃水浴下孵育15 min(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n=28)和30 min(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n=10).细胞沉淀行HE染色后进行分类计数,同时采用悬浮芯片方法检测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5、IL-10、IL-17、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不同诱导痰处理温度对痰细胞计数及气道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 52例哮喘患者,痰诱导成功28例,成功率为53.8%.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比较、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比较,其痰液重量、痰细胞总数、细胞存活率和痰细胞分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 min冰浴组和15 min水浴组痰上清IL-10、IL-17、IFN-γ、IL-5和TNF-α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min冰浴组和30 min水浴组痰上清IL-10、IL-17和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0 min水浴组的IL-5和TNF-α浓度要高于30min冰浴组[IL-5:2.55 (2.20~4.35) ng/L比2.03(1.52~2.50) ng/L,TNF-α:19.41(9.07~37.92) ng/L比10.78(8.58~ 17.93)ng/L,均P<0.05].结论 诱导痰处理温度会影响诱导痰中某些气道炎性反应标志物的浓度.在诱导痰处理时DTT裂解后,置于0℃冰浴下操作,可以较真实反映诱导痰中炎性反应标志物的真实浓度. 相似文献
2.
张清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8):739-741
2018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进一步明确了哮喘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细化了哮喘诊治中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的运用,将2 型靶向生物制剂benralizumab 纳入了重度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的第5 级阶梯治疗,新增了哮喘- 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重叠的表型和月经性哮喘,添加了妊娠期饮食与过敏、哮喘发生的研究论据。还更新了≤ 5 岁儿童吸入 性糖皮质激素的日常低剂量、第3 和第4 级药物治疗新依据、2 型靶向生物制剂的适用年龄、变应过敏原免疫疗法等。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哮喘最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目前仍是测定气道反应性的主要方法,为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各种不同的激发试验特点、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的小鼠鼻气道阻力检测方法及鼻灌洗方法。方法雌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变应性鼻炎组(AR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混悬液腹腔注射致敏及滴鼻激发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致敏和滴鼻激发。致敏后小鼠麻醉分离气管,近喉部切开气管插入18 G插管至鼻咽部,插管连接"T"形管,再分别连接实验精密注射泵和压力传感器,应用灌注/吸引模型模拟呼气/吸气,检测鼻气道的压力,计算鼻阻力。对小鼠鼻腔进行组胺雾化激发,检测鼻气道反应性。采用一侧鼻腔插管灌洗,对侧鼻腔收集灌洗液的方法,对鼻腔灌洗液进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处死小鼠后取鼻黏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小鼠的基础鼻气道阻力、反应性及鼻激发后的鼻气道阻力、反应性均低于AR组(P均〈0.01);AR组鼻腔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R组的鼻黏膜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轻度充血水肿。对照组小鼠鼻黏膜无明显异常。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小鼠鼻气道阻力检测方法及鼻灌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临床特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的特征及伴随症状,探讨其对临床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专科门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对单一病因的患者按常见病因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单一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时相、性质、诱发因素等特征及相关伴随症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 共入选196例单一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男108例,女88例;年龄14~72岁,平均(40±12)岁.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5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6例.不同病因组慢性咳嗽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患者以夜间为主的咳嗽发生率为26.0%(13/44),明显高于EB组[9.1%(5/55),x2=5.272,P<0.05]、UACS组[2.2%(1/45),x2=10.657,P<0.01]及GERC组[0%(0/46),x2=13.833,P<0.01],其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5.9%.GERC的进食相关咳嗽、反流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2.2%(24/46)和69.6%(32/46),均高于其他病因组(均P<0.05),诊断GERC的特异度分别为83.3%、80.0%.UACS的鼻后滴流感、鼻炎相关症状及鼻病史发生率为66.7%(30/45)、88.9%(40/45)及82.2%(37/45),均高于其他病因组(均P<0.05),诊断UACS的特异度分别为89.4%、65.6%及63.6%.结论 咳嗽的时相特征及部分伴随症状对单一病因慢性咳嗽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是涉及多个学科、病因复杂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疾病,其临床评估和诊断决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广泛征求国内外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借鉴和参考现有的国际EPD诊疗专著和临床研究,结合中国EPD诊治经验,首次制定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系统介绍了EP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病因、评估与治疗等。这一专家共识的制定对探索EPD的发病机制和优化诊治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细胞外基质变化;了解哮喘患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 对12例哮喘患者和10例非哮喘对照者经纤支镜支气管粘膜活检,测量支气管平滑肌、粘膜网状基底厚度,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Gβ1)、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用t检验比较两组小支气管平滑肌及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以及上述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哮喘患者小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FN-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哮喘患者小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粘膜网状基底膜厚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厚,血清和BALF中某些细胞外基质相关因子存在显著变化,可能存在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各个指标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综合分析预测指标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测,追踪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综合分析肺功能指标对手术耐受力与PPC的评估能力。结果26例手术患者有8例术后1月内出现PPC(29.2%);有、无PPC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肺功能指标有:FVC、FVC%pred、FEV1及MVV;术前FVC<2.0 L,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VC<60%pred,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EV1<1.5 L,PPC发生率是75%;术前MVV<50 L,PPC发生率是50%;不同年龄与PPC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能够评估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极低者发生PPC的机率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