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560-566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28300的MIC<0.125μg/mL。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本文首次报道其对MRSA均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株珊瑚来源的共附生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 rssa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对rssa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质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滤纸片法和稀释法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rssa2的液体麦芽提取物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主要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aldgamycin G(1)、aldgamycin E(2)、swalpamycin(3)。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3均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生长具有弱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珊瑚共附生链霉菌中分离获得,并且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鉴定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OUCMDZ-4112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常规分离纯化手段对菌株的天然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CD、紫外、红外和旋光等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CCK-8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对硝基苯基-α-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评价化合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深海沉积物来源的链霉菌OUCMDZ-411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吡咯生物碱:S(+)-2-甲氧基-4-氧亚基-4-(2-吡咯基)丁酰胺(1)和R(–)-2-甲氧基-4-氧亚基-4-(2-吡咯基)丁酰胺(2)、以及2个已知的灵菌红素(PGs):streptoriubin B (3) 和undecylprodigiosin (4)。化合物3和4对K562肿瘤细胞株具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0.60 μmol/L和0.01 μmol/L(阿霉素的 IC50 为0.43 μmol/L);同时外消旋1/2和化合物3、4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61、0.082和0.92 mmol/L(阿卡波糖的IC50为1.12 mmol/L)。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PGs类化合物 3和 4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作为中间产物,新化合物1和 2的分离鉴定,证明了文献中PGs的生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477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SCSIO04777,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肠道菌素。结论首次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肠道菌素的深海链霉菌,为肠道菌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9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分别追踪化合物抗菌活性及评价化合物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利用LC-MS法初步研究光照和温度因素对化合物1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从Streptomyces sp. 90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已知化合物collismycin A(1)、collismycin B(2)、pyrisulfoxin A(3)、SF2738C(4)、SF2738D(5)和SF2738F(6);化合物1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在8~16 μg/mL之间,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MIC在32~64 μg/mL,而对革兰阴性菌抑制活性较弱。化合物1在溶液状态下对光照敏感,而对温度较稳定。结论 化合物1为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90主要活性物质,但对光照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建立南海红树林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OUC6819菌株的遗传转化系统,通过基因阻断方法来研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方法 分别以整合型载体pSET152和用于同源重组的、包含可能参与大环多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DNA片段的非复制型cosmid质粒,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导入Streptomyces sp. OUC6819之中。结果 通过在接合转移过程中对菌丝体进行超声破碎,成功获得了正确的接合子。采用PCR方法验证了pSET152的导入和目标基因orf1的阻断,进一步对突变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HPLC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株丧失了合成大环多烯类化合物的能力。结论 成功建立了基于菌丝体超声破碎的海洋链霉菌遗传转化系统,为对其它基因进行遗传学操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不便进行遗传操作的链霉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J1.088中具有拮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发酵液和菌丝体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技术鉴定,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测定采用对倍稀释法。结果 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J1.088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分别为:antibiotic WS 1627C(A)、antibiotic WS 1627A(B)、epihygromycin(C)、hygromycin A(D)和copiamycin(E)。结论 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XJ 1.088中得到5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多剂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活性。化合物A~E的MIC值分别为100、100、25和25 μg/mL以及100~200μ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株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UCT16-2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V6培养基对Streptomycessp.OUCT16-23进行发酵培养,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得到化合物1和2,并综合运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抗肿瘤活性进行阐述,为海洋放线菌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结合相关文献33篇,对近5年来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的结构新颖复杂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聚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复杂,对多种瘤株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部分化合物已经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1株海洋绿僵菌属真菌新种Metarhizium sp. P2100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分别用大米固体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GPY)液体培养基培养真菌,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真菌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综合运用核磁(NMR)、质谱、旋光(ORD)、圆二色谱(CD)等手段解析其结构,并利用抗细菌模型进行活性筛选。结果 从大米培养基、GPY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7个吡喃酮类化合物:分别为(S)-6-[(S)-2-hydroxypentanoyl]-4-methoxy-5,6-dihydro-2H-pyran-2-one(1)、LL-P 880γ(2)、(6S,1’S,2’S)-hydroxypestalotin(3)、LL-P880β(4)、(6S)-6-Pentanoyl-4-methoxy-5,6-dihydro-2H-pyran-2-one(5)、PC-2(6)、LL-P 880α(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5~7具有中等抗细菌活性,对弧菌、粪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12.
激活南海红树林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UC6819菌株中不表达或表达量低的隐性生物合成基因簇,挖掘具有优良多重耐药菌(MDR)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Streptomyces sp.OUC6819基因组中可能的GntR家族调控子,采用PCR-targeting策略敲除其中的ygrA基因,HPLC分析突变株和野生株的发酵产物的差异,并比较粗提物对5株MDR菌抑制活性。结果 HPLC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产量分别产量提高了9倍和7倍;突变株发酵液粗提物对其中3株MDR菌抑制活性较野生株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阻断GntR家族调控子ygrA激活了Streptomyces sp.OUC6819菌株中具有抗MDR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为从中发掘新的抗MDR菌抗生素奠定了必要基础;同时,将为其他海洋链霉菌中隐性基因簇的激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南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和抗菌模型筛选,选取生物活性强的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166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活性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针对6种NCI肿瘤细胞株A549、DU145、H1299、HCT15、HEP3B和SF268的体外抗肿瘤模型及其抑菌模型对提取物进行筛选,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采用HPLC-UV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抑菌活性追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硅胶和反相硅胶等各种色谱层析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一株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 1666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替达霉素A和B(TirandamycinsA and B),替达霉素A和B的生产对海盐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不加盐的条件下产量极低,加3%粗海盐时,其发酵产量提高250倍以上,说明盐胁迫是海洋链霉菌菌株SCSIO1666产生活性物质的重要条件。替达霉素B是终产物,加入2%大孔吸附树脂发酵时,替达霉素A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从广西北海斜阳岛海域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对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等手段纯化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卤虫致死以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10428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甲氧基吩嗪(1),1-羟基吩嗪(2),吩嗪-1-羧酸(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白色念珠...  相似文献   

15.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L-缬)二肽(1)、环(D-脯-L-缬)二肽(2)、环(L-脯-L-亮)二肽(3)、环(4-羟基-脯-亮)二肽(4)、环(L-脯-L-异亮)二肽(5)、环(L-脯-L-酪)二肽(6)、环(L-亮-L-缬)二肽(7)、环(D-苯丙-甘)二肽(8)、环(L-苯丙-L-缬)二肽(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海洋放线菌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但化合物2、8含有天然界中不多见的D型氨基酸,并且化合物2是从链霉菌属放线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深海来源的Streptomyces samsunensis OUCT16-12中分离得到两个抗生素,分别为geldanamycin(1)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2)。化合物1和2对几种多药耐药(MDR)菌株表现出显着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12.5μg/ mL和6.25-25μg/ mL而且在化合物1的17-OH处加入甲基增加了抗菌活性。因此,这些化合物有潜力作为有效的抗MDR菌药物候选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对从我国三亚鹿回头海水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海洋放线菌SCSIO 01681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168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并进行了卤虫致死及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01681,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苯乙酸(1),亚油酸甘油酯(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嗜水气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粪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01681能够产生3个医药、工业重要中间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17222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综合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到8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3β,5α,6β-三醇-3-Ο-β-D葡萄糖苷(2);N-苯甲基氨基甲酸(3);1,3-丙二醇苯乙酸酯(4);环(脯-亮)二肽(5);环(脯-缬)二肽(6);脯氨酸(7)和腺嘌呤核苷(8)。结论化合物1和2为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6为常见的细菌代谢产物环二肽类。  相似文献   

19.
副肾皮质激素的分子中加入16α-羟基不但可以增加功效,并且可以消除钠储留的副作用。例如1-去氢-9α氟-16α-羟基-16α,17α-缩丙酮可的唑,不仅无钠的储留作用,而且抗炎功效大为增加。加入16α-羟基的化学方法甚多,但都不如生物羟基化的方法直接,例如用9α-氟可的唑为原料,用微生物Streptomyces roseochromogenus作用一步卽得加入16α-羟基之物,得率50%。我们企图用此种微生物在化合物s醋酸酯(I)的16位上加入α-羟基,借以合成所述的一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集自烟台逛荡河入海口沉积物的1株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以及HPLC等方法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了7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1,4)-二甲基-3-异丙基-(2,5)二酮哌嗪(1),环-(L-脯-L-苯丙)二肽(2),环(L-脯-L-酪)二肽(3),环(L-4-OH-脯-L-亮)二肽(4),环(L-苯丙-甘)二肽(5),环(L-4-OH-脯-L-苯丙)二肽(6)和环-(L-脯-L-缬)二肽(7)。结论化合物1作为1种天然产物为首次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且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对Hela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8.7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