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加味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文献中芍药甘草汤治疗胫足挛急等进行概述,对现代医家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肌肉疾病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辨证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痛、肌肉痉挛等疾病。方法:整理历代文献专著,提炼与归纳历代文献中的相关论述。结果:对临床表现出胫足挛急等症状的疾病,历代医家多使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减,有所创新,颇具疗效。结论:神经肌肉方面的诸多疾病临床表现为胫足挛急、疼痛等症状,凡属阴伤筋脉失养此种病理机制范围的,概以和血养阴,濡养筋脉为治疗原则,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有缓急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2.
考察《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芍药的61首经方(56首原方,5首加减方)及126条相关条文。通过对经方剂量、比例、配伍、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芍药为白芍;白芍并非补血药,其益阴补血的功效是通过配伍实现;经方中"分"为计量单位;芍药在丸散汤中的常见用量;经方中芍药主治的症状包括四肢挛急、腹痛、烦满、下利、小便不利等。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部位与症状随之变化,常见配伍有桂枝、附子、甘草、柴胡、黄芩、枳实、当归、茯苓等。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两药组成,用于有阴虚致筋脉挛急之证,体现了复阴缓急止痛的治法。筋脉挛急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体表现有腓肠肌痉挛、肌痉挛、两臂痉挛等,其中腓肠肌痉挛最多见,俗称“小腿抽筋”。本文主要介绍了芍药甘草汤的理论基础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张仲景用之治疗少阳、阳明同病,以转少阳之枢机而开阳明之气结.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化载,治疗由肝气郁结而引起的眩晕、胁痛、黄疸等证,均收到良好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摄入的增多,胆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年老体弱及伴随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1]。大多数医生认为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实证,每以清热利胆之剂统治,最常用3个经方,即大柴胡汤、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和柴胡加芒硝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方在风湿病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经方,总结出治疗风湿病的经验:(1)按方证相应使用,有柴胡桂枝汤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防己黄芪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白虎桂枝汤证等;(2)合方使用,有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等;(3)按照病机和表现使用,有乌头汤、乌头桂枝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3,(9):1287-1291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的辨证治疗。方法:对《伤寒论》中第98条、第101条、第104条、第147条、第14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②少阳病气机不畅而成气郁者,典型证候就是小柴胡汤证。少阳气郁较重而成气滞者,以大柴胡汤证为代表证候。如果少阳气机郁结日久不解,导致气机结滞而成柴胡加硭硝汤证。邪入少阳,影响水道,即会形成少阳水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③少阳气郁证呕而不渴,小便自利,是病在气分,气郁不畅,但气机郁结也会波及水道,兼有水道不利,所以小柴胡汤证间或有小便不利症状;少阳水郁证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是病在水分,水郁不化,但水道郁滞也会波及到气机,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亦有胸胁满微结。④少阳气水同郁证与少阳气郁证、少阳水郁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少阳气郁证伴有水郁,是气郁不畅影响了水道的通调;少阳水郁证伴有气郁,即水道郁阻影响了气机的通畅。而少阳气水同郁证是气机与水道共同发生病变,郁滞较深,症状较重,涉及到与少阳相关的经脉和脏腑,是少阳气郁和少阳水郁误治后病变加重的证候。⑤柴胡类证并不全是少阳病,而少阳病中的大多证候属于柴胡类证,这就是柴胡类证与少阳病的关系。结论:《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辨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详见于《伤寒论》第29条。主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濡所致的“足挛急”一证。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新用陈瑞祥(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224200)关键词芍药甘草汤,头痛,哮喘,胃痉挛,便秘芍药甘草汤系著名古方,汉·张仲景著录于《伤寒论》,立方本义用于治疗伤寒误治后阴阳俱虚,引起的脚挛急。细究本方之配伍法度,深感寓意深刻,理法严谨,具有...  相似文献   

11.
六、大柴胡汤【处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剂量为原方剂量,现代可按常量使用) 【原文】1.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3.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方义】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川军而成。根据上引之条文来看,凡表里不和,热结于里,腑实便结者均宜之。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肝、胆、胃之热;黄芩配半夏和胃止呕,更加生姜以助其力;川军、枳实通腑气,泻热结;白芍敛阴缓急治腹中痛。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柔肝缓急、疏挛止痛方剂。后世临床实践中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常作为缓痉止痛之主方用于治疗多种痛证,如筋脉、经络、肌肉之痛等每有效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均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二药合用诸药理作用增强,对身体的挛急有效。而对于深在输尿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13.
柴胡疏肝散为疏肝解郁之经典方,临床广泛应用于肝气郁结、气血瘀滞引起的各种病证.近年来,笔者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加减治疗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1 组方特点及功能主治 柴胡舒肝散出自<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其以疏肝理脾的"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为基础方,去枳实,加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而成.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在妇科疑难病治疗中的应用胡秀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100029)四逆散载于东汉末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透达郁阳之功效,用于治疗少阴阳郁不能外达之证。少阴阳郁当予疏达...  相似文献   

15.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柴胡、生姜各15克,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克,大黄6克,大枣5枚组成。 该方是由小柴胡汤减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小柴胡汤本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主方。风寒之邪侵犯人体后,发病的病位在肌表的称为太阳病证或表证;病邪传入于内的,称为阳明证或里证;若病邪既不在表又未传里,而是在表里之间,则称为少阳病证或半表半里证。少阳病的病机是:邪气欲传于里,正气欲驱邪于外,正邪分争,相持不下。所表现的典型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欲呕,默默不欲食(不想说话,也不想进食)等。所谓“往来寒热”,是说寒与热交替发作,一阵怕冷,一阵发热,而且反复发作无定时,有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甘草汤,由仲景所创,为治伤寒误治后阴阳两虚之脚挛急的著名方剂。伤寒论第59条云:“伤寒脉浮汗自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更作甘草芍药汤与之,其脚即伸。”后人多用于治疗各种腹痛症。《伤寒论》113首方中,有31首用芍药,70首用甘草,24首两药合用,可见其重要性。本方应用广泛,现就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举隅梅颖(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中医科,南京210008)关键词大柴胡汤临床应用急性腮腺炎荨麻疹牙周炎中图号R289.5大柴胡汤源自东汉末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其处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系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其姊妹方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等7味药组成,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症的有效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清热解毒,疏肝和胃,扶正祛邪之功。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大黄组成,主治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症。大柴胡汤症是少阳病主要病症,临床较为多见,是古今临床常用方剂。有关此汤的研究报道很多,现将有关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大柴胡汤的主要功能是和解少阳,通里泄热,方中柴胡解少阳之郁滞,黄芩清解胸腹之热,大黄通里泄热,枳实政结…  相似文献   

19.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水为主的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寒邪为病,首先伤表为麻黄汤证,寒邪闭塞于表,阳气不得外散则有阳气怫郁于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等),阳气郁甚则发热甚或高热而有大青龙汤证。阳虚不化水液则有寒湿证(麻黄加术汤)、水气证(小青龙汤等)、水饮证(苓桂术甘汤等)、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等)、蓄水证(五苓散)。重则阳虚阴盛而有桂枝甘草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寒邪以胜相加则伤心,所以伤寒最多心病。心主盛阳、主神明、主血脉、主火,故有"自冒心、心悸"等心阳虚证,损伤心神的"烦躁不安"症,"脚挛急"的筋病,"心中懊憹"的心火内郁证,"心动悸"的复脉汤证以及"如狂或发狂"的蓄血证等。伤寒失治误治而邪陷于表之里胸胁则有柴胡汤证,以及陷胸汤证。[结论]"太阳之为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太阳伤寒证候有寒证、寒湿证、水饮病(包括蓄水证)、阳虚证、火郁证(心火内郁证、热中及面热证)、复脉汤证、蓄血证、柴胡汤证和陷胸汤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