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大尉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16(9)
本报通讯员、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2) 管大尉报道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赵堪兴教授、王立教授及其课题组与旅美学者、人类分子遗传学专家王擎博士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近2年遗传学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检测出我国人群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致病突变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2):35-35
日前,新的研究报告显示,SARS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SARS病毒基因组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发生的SARS病毒没有显著的变异。SARS病毒在病人的粪便和尿中可存活数天。SARS病毒并非已知冠状病毒的变异株。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组成的两个研究组5月1日在Science(www.sciencexpress.org)上发表论文,对SARS病毒基因组测序第一次揭示了该病毒的分子学特征,并明确证实该病毒有冠状病毒的典型特征,同时该病毒还有别于以往经过测序的所有冠状病毒。SARS病毒较为稳定。目前SARS虽然暴发流行,但遗传学… 相似文献
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
日前 ,新的研究报告显示 ,SARS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 ,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SARS病毒基因组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发生的SARS病毒没有显著的变异。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研究明确证实该病毒有冠状病毒的典型特征 ,同时该病毒还有别于以往经过测序的所有冠状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 ,未发现编码rep、S、E、M或N蛋白的基因发生任何明显的主要基因重排或出现任何大范围插入或缺失的情况。与一些其他的冠状病毒一样 ,SARS病毒有多个处于S和E基因之间以及处于M和N基因之间的小型非结构ORFs。SARS病毒是一种在物种进化… 相似文献
4.
5.
黄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88,(1)
我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与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应用体外基因放大技术,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技术,建立了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新途径,同时还建立了非同位素产前诊断α地中海贫血的新方法。用这种新技术,已成功地对三例β地中海贫血胎儿和一例α地中海贫血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英《泰晤士报》1980年11月8日科学报道栏报道:骨是在人成年后仍能完全再生的人身仅有的主要部分。在身体其他组织发生的大缺损,部分是用瘢疤组织来修补的。虽然生物化学家对骨质再生的基本机制尚不能解释,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骨研究实验室的新证据有力地指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指导骨质再生的物质。此种形成骨形态的蛋白质(BMP)储存于骨的有机基质内。当骨折断时,BMP被释放到其周围的组织内,并吸收细胞转变为新骨骼,与胚胎期骨发育的过程完全相同。现尚未能获得超过90%纯度的BMP,并且其确切的化学性质尚未能确定。但已知其为小蛋白分子在被骨基质释放出后,能迅速扩散入邻近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8.
9.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1)
<正> 最近,国内有关学者对药理学教研室彭仁琇副教授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所从事的《丙酮、异丙醇、乙醇及糖尿病对肝微粒体P-450酶系统及致癌物代谢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议,认为这项研究结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认为,存在于肝微粒体中的P-450酶系统参与许多不同化合物的代谢,而不同的化合物又可使P-450酶系统发生改变。按此理论,1981至1983年彭仁琇副教授等曾致力于研究丙酮、异丙醇、乙醇及糖尿病等因素对肝微粒体P-450酶系统所发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骨骼肌纤维再生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5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活检骨骼肌标本,其中杜兴型肌营养不良(DMD)18例,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MD)7例,冷冻连续切片,采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再生肌纤维特点,同时应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肌纤维再生的活跃程度。结果 HE染色下见再生肌纤维深染,胞质嗜碱性,细胞核大,同源观察NCAM染色,再生肌NCAM呈阳性表达,伴随肌纤维的成熟NCAM表达逐渐减弱,成熟肌纤维无表达。DMD患者再生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明显小于BMD患者再生肌纤维,再生肌纤维数量较多。结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骨骼肌纤维再生与年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47
人体的神经细胞总数约 130亿个 ,受毁损以后不可再生。如果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 ,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神经干细胞系存在于胚胎和成年动物神经系统中、具有潜在增殖分化能力的神经前体细胞 ,是新生神经细胞的“发源地”。对于神经干细胞存在部位、生长条件、分化特性的研究 ,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国际性热点课题。由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朱诚、卢亦诚、江基尧教授主持 ,高国一博士等研究人员承担的这项上海市重点学科课题 ,日前已经完成了神经干细胞的纯化分离与原代培养。他们借鉴国内外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研究的经验 ,创造性地利用先进的免… 相似文献
14.
1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1)
<正> 我院附属口腔医院樊明文副教授于1981至1983年在加拿大访问学习期间所完成的《缺乏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链突变菌株的竞争能力研究》一文,最近,经国内有关专家评审认为,该研究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若能深入研究下去,有可能产生一种减毒活疫苗糖丸来预防龋病。龋病是人类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平均龋患率高达37.3%。关于龋病病因,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酸原性学说”,即由变形链球菌产生的大量乳酸所致。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试图按这一理论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预防龋病,但均未取得良好效果。1978年Millman首先提出用缺乏乳酸脱氢酶活性的突 相似文献
16.
17.
管晓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
“七五”期间,我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免疫诊断室协同承担的“七五”国家医学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血吸虫病新型诊断技术的探讨”已经完成,并已向卫生部主持的验收委员会汇报,获得好评。两个单位共同建立了抗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和/或体部、抗肠相关抗原(GAA)和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单克隆抗体61株。其中一株抗表膜单抗8SE_4,用Dot-EUSA法,检测病人血清中循环表膜抗原已获成功,国内属首次报道,此法可用于血吸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12年1月5日,"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做了题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王国强、马晓伟、陈啸宏、邵明立、刘谦、尹力,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