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在ICU患者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空肠管置管的危重症患者,排除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置管术及盲法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组)33例,对照组(盲法组)33例。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空肠管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超声引导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置管时间上慢于盲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在ICU患者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患者动脉置管术的危重症患者,排除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患者动脉置管术及盲法穿刺患者动脉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引导组)200例,对照组(盲法穿刺组)223例。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近期并发症(血肿)、远期并发症(血栓)、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近期并发症(血肿)、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超声引导组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穿刺时间上要慢于盲法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与我科刚刚开展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术有关,进一步熟练重症超声的操作或可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重症超声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7月至2018年06月一年内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危重症患者,共计315例,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及盲法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引导组)158例,对照组(盲法穿刺)157例。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并发症(血肿、气胸、后腹膜血肿、其他)、一针穿刺成功例数、置管感染例数、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例数、近期并发症(血肿、气胸、后腹膜血肿、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远期并发症置管感染例数、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在穿刺置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上、近期并发症(血肿、气胸、后腹膜血肿、其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置管引流后确定引流导管位置及引流导管是否通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 经引流导管注射稀释后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患者 (78例, 93支引流导管) , 观察显影后导管位置、引流效果.结果 81支引流导管全管清晰显影, 导管头端位于预定位置, 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 占87.1%;5支头端显影不清, 但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 占5.4%;3支头端显影未能到达预定位置, 4支管体部分显影, 并突然截断, 占7.5%, 此7支引流导管拔出后再次置入并注射稀释后的超声造影剂, 导管全管清晰显影, 导管头端位于预定位置, 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结论 经引流导管注射声学造影剂Sonovue造影对于引流导管显示、导管位置判断及引流区域判断方法可靠, 无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两组生命监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置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应用于重症患者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同时,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01~2004-06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置留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置留时间为7~60d(平均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脏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加剧而不断增高。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方式之一,有着节省资源、操作简便和可居家透析的优点,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目前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换液操作对无菌的要求较高,有研究表明,操作不规范是影响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因素之一[2],因此规范的操作培训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利用腹部模型对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操作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技术在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引导下穿刺置管。记录首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及穿刺前和穿刺后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且穿刺操作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1例误穿动脉,1例渗漏。对照组穿刺后5 min的SBP、DBP和HR较穿刺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5 min的SBP、DBP和HR较穿刺前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后5 min比较,观察组SBP、DB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技术在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时,具有更准确、更安全、更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行腹腔灌洗,在急性重型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在入院2-48 h内即行微创腹腔灌洗,并做好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8例患者在微创腹腔灌洗后24-48 h内心、肺、肾等指标有明显改善,肠道功能恢复在40 h后开始改善,腹腔灌洗液的颜色在36-72 h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微创置管引流72 h后,症状无改善,转外科行手术治疗,1例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症转上级医院。结论:急性胰腺炎的分型应早期诊断,应用微创置管灌洗,能迅速清除大量炎性介质等物质。微创灌洗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量,并保持其引流通畅,加强心、肺、肾多脏器功能的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腹腔穿刺或手术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58例,其中34例接受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者(设为观察组)和24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4.082及-10.194,P<0.05);且观察组继发腹腔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11.225及6.971,P<0.05);观察组救治无效死亡1例(2.9%),对照组死亡4例(16.7%),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6.971,P<0.05)。结论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显著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继发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阻塞法(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价值。方法采用Ambesh操作法对63例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常规操作组80例及Ambesh研究组97例病例作比较,研究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为4.8%,常规组为16.3%,Ambesh研究组为0。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4)而与Ambesh研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结论Ambesh操作法可有效减少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下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甲组行超声下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乙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05%,明显高于乙组的76.47%,且甲组APACHEⅡ、Balthazar CT评分(0.84±0.12)、(4.23±1.45)分,优于乙组(2.73±0.14)、(9.81±1.76)分,P<0.05。结论超声下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年6月--2018年12月行PCD治疗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胆囊结石胆囊颈部梗阻者同时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术(PTGD),并联合内科支持治疗,胰腺炎治愈后均行胆囊切除术。结果 36例患者穿刺置管手术顺利,2例患者胰腺严重坏死,置管引流期间采取外科开腹手术,3例拔除引流管后感染复发,多次PCD,3例病情危重出现休克并伴有微循环障碍引出现皮下瘀斑,给予吸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16例胆囊结石梗阻置管患者2例出现寒战高热,用抗生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麻醉科临床工作中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对指导麻醉工作有重要意义,但穿刺置管过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1]。国外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2]。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31例困难深静脉穿刺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固定法在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深静脉置管的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粘贴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敷料更换时间、维护频次、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