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6,(4):413-415
目的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PG-SGA方法在同期放化疗前(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第6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中、重度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8.4%、55.8%、76.7%。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86例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头颈肿瘤同期放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应用率为47.7%,肠外和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比例为7.2∶1。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营养支持应用率较低,应及时给予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放化疗科住院治疗的996例肿瘤病人入院48 h内完成营养评估。并将其分为营养状况良好(PG-SGA A级)、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PG-SGA B级)、重度营养不良(PG-SGA C级)3组;其中PG-SGA A级归为无营养不良组、PG-SGA B级与PG-SGA C级归为营养不良组,并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及各项客观营养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959例恶性肿瘤病人纳入研究,其中PG-SGA A级366例(38.2%)、PG-SGA B级268例(28.0%)、PG-SGA C级325例(33.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OR=1.629)、体质量指数大(OR=11.769)、低蛋白血症(OR=10.982)和非利手(或非损伤手)握力(OR=1.060)是恶性肿瘤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而女性(OR=0.164)、年轻(OR=0.958)、无口干(OR=0.038)、无早饱(OR=0.053)是保护因素(P < 0.01)。结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问题,应尽早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营养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评估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开展该人群的针对性营养宣教和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PG-SGA和QLQ-C30量表调查68例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比较PG-SGA不同得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同疗效组患者化疗后的营养状态.结果 68例晚期NSCLC患者中,化疗前营养良好46例(67.2%),轻度或疑似营养不良17例(25.5%),重度营养不良5例(7.3%).PG-SGA评分与PS评分、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无显著相关.4个疗程化疗结束时不同疗效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不同,疾病进展组患者的重度营养不良比例最高(27.3%),部分缓解组患者营养良好的比例最高(6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方面优于营养不良的患者(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化疗可加重营养不良程度.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均与营养状态相关.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可能提高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该掌握简便、实用的营养评价工具,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能否影响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放化疗反应及疗效。方法:系统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进行的所有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营养组(肠内营养+放化疗)和对照组(单纯放化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顺铂(DDP),剂量为75 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FU)剂量为750 mg/m2,连续静滴d1~4,28 d为 1 周期及同步放疗。营养组在化疗联合放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10~25 kal/(kg.d)的肠内营养,在给予营养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情况、体质量变化和营养状况对营养方案相应调整。最终观察营养指标、疗效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结果:营养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一般情况、营养指标(如体质量变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PG-SGA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营养组(2.44±0.31)kg体质量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5.30±0.32)kg,营养组血红蛋白(12.91±5.20) g/L及血清白蛋白(4.14±1.91) g/L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21.33±8.06) g/L,(9.36±2.03) g/L],但淋巴细胞总计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组客观缓解率为 83.3%,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 77.8%。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组比对照组骨髓抑制明显改善(31.1% vs. 45.7%, P < 0.05)。放射性食管炎和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内营养通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体质量丢失,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治疗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联合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毒副作用、营养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120例按照单双号法为对照组(59例,予以全程营养管理)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基础联合六君子汤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提供的主管整体营养状况评定量表(PG-SGA)得分、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细胞因子CD3+和CD4+水平比较营养和免疫状态,比较两组放化疗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lb、BMI高于对照组,且PG-SG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G、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化疗毒副作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君子汤联合全程营养管理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态,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根据患者主观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3分)及营养不良组(PG-SGA≥4分),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及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通过PG-SGA营养评估,29例(54.7%)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营养不良与年龄、黄疸持续时间、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Bismuth-Corlett分型、BMI、术前白蛋白、肝功能Child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未能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而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极高,对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营养状况,营养教育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营养教育,采用NRS2002和PG-SGA评价,比较化疗前后两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消化系统肿瘤高于非消化系统,营养风险比例分别为72.00%和35.11%(P0.05),营养不良比例为64.00%和29.7%(P0.05)。化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营养风险比例分别为26.4%及65.5%(P0.05),营养不良比例为33.3%及65.5%(P0.05)。结论:化疗后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病人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92例,其中观察组45例,病人行同步放化疗的同时给予积极主动的营养干预;对照组47例,仅行同步放化疗而未给予主动营养干预。比较2组营养状态、近期疗效及同步放化疗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各44例病人完成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放疗敏感组和放疗不敏感组放疗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度骨髓抑制率、≥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营养不良组≥Ⅲ度骨髓抑制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1)。结论:营养干预是提升具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近期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比较治疗前(T0)、放疗4周后(T1)、放疗结束时(T2)体重、BMI、营养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PG-SGA评分定级与体重、BMI、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在T_2、T_1时体重、BMI、TP、ALB、PA、Hb低于T0时(P0.05);患者在T_2时体重、BMI、TP、ALB、PA、Hb低于T_1时(P0.05);患者在T_2、T_1时PG-SGA-定性B、C级比率高于T0时(P0.05);患者在T0时PG-SGA评分等级与BMI、ALB、PA、Hb呈负相关(P0.05);患者在T_1、T_2时PG-SGA评分等级与体重、BMI、TP、ALB、PA、Hb呈负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体重、BMI及营养生化指标表现为持续恶化。BMI、ALB、PA、Hb与PG-SGA评分等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PG-SGA评分及BMI、ALB、PA、Hb测定对评估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整体医疗实践中使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了解我院各临床科室营养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 d内,使用MNA-SF对全院各科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了解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病情的关系。结果全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25%,内科、外科、专科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69%、23.26%、14.46%(χ2=144.377,P=0.000),营养分值与年龄、病例分型呈负相关(Z值分别为-60.334和-33.916,P=0.000),男、女营养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3,P=0.000)。年龄、病例分型进入了影响营养分值的逐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营养=0.004x年龄+0.099x病理分型+0.447(r=0.146,F=39.772,P=0.000)。结论营养不良发病率在住院患者达20%以上,营养与年龄、病情相关,男性患者营养状况较女性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服用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终末期慢性肾衰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控制饮食,观察组治疗期间给予ONS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以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人体测量指标和生化指标观察效果。结果除中臂肌围、身体脂肪外,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MHD患者大部分处于营养不良状态,ONS可满足MHD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为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3~4年级本科学生20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0.53±11.99)分,女生高于男生(t=5.61,P〈0.01);护理学专业(86.60±10.27)高于预防医学专业(79.41±11.87),高于临床医学专业(75.91±11.28),专业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39,P〈0.01);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64.5%)、书刊报纸(46.0%)和电视广播(15.5%);BMI指数女生倾向于营养不良,消瘦发生率为27.2%,男生倾向于营养过剩,超重发生率为14.3%;男生锌、铁缺乏率分别为73.5%和8.2%,女生分别为80.8%和32.5%,铁缺乏率在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P〈0.05)结论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但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女性血清铁和总体血清锌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疗法对艾滋病(AIDS)病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60例AIDS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均衡的营养配餐,实施营养支持干预.观察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前后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均比干预前提高,总的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AIDS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疗法,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分析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中口服营养补充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营养补充剂应用于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和并发症预防,能够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良好条件,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谷斌斌  张蕊  黄伟  姚建高 《浙江医学》2015,37(12):1035-1036,1050
目的 调查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用于部分内科患者的可行性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住院期间的改变。方法 对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三个专科新入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80 例患者采用NRS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该工具的可行性及该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营养风险的变化。结果 入选患者中完全适用NRS2002 的患者比例为85.0%,评定率及完全适用率最低的均为神经内科;全部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从入院时的32.8%上升为出院时的38.3%,住院期间神经内科及消化内科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升高,呼吸内科降低。结论 NRS2002应用于部分内科患者是可行的;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风险进行监测,给予适当的干预,以降低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微型营养评估表评估家庭病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性,并研究该评估表总分与18项相关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1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南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2例家庭病床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型营养评估表进行调查,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微型营养评估表总分与其中18项相关问题的相关性,营养状况等级与BMI、上臂肌围、小腿围之间的关系.结果 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11/62),营养不良危险率为47%(29/62),22例营养正常(35%);BMI、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方式、精神心理问题、上臂肌围、小腿围、自我健康评估和自我营养评估与微型营养评估总分相关性强(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01、0.600、0.666、0.627、0.611、0.618、0.726、0.612和0.672,均P<0.05);1个月内体重下降、每天进餐次数、液体摄入量与微型营养评估总分相关性弱(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0.319和0.288,均P<0.05);微型营养评估分级与BMI、上臂肌围、小腿围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家庭病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危险性高,微型营养评估表总分与18项相关问题中的9项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