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病案2则     
1小儿舞蹈 病例1:男,12岁。患儿2a前初夏因发热5d经西医治疗热退,1周后出现摆头、抽颈、皱眉、眨眼、缩唇。经治疗症状减轻,但反复发作而影响上学。某地区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为风湿性舞蹈病,经治无效,近日病情加重而来院行针灸治疗。除上述症状外,尚见抬肩屈肘,发作时左前臂向前内侧抽起,左下肢屈膝抬腿,运动不自主,似有冲动性表现,每分钟发作8~10次,端坐或运动时发作则手足呈跳跃而起,  相似文献   

2.
肝郁病案2则     
例1.赵某某,女,42岁,199。1年4月18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最近因工作不顺心,郁闷心中,逐渐自觉咽喉部不舒服,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曾到医院检查,未见食道异常,排除了食道癌的可能。经服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消失,精神食欲皆差,梦多易惊醒,胸中烦闷,嗝气则舒,人逐渐消瘦,腹胀,大便干结,小便基本正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病因为肝郁及脾,使脾运不健,郁而生痰,痰气郁结,辨证为梅核气。治宜舒肝理气,化痰解郁。处方:天竹黄12g,山楂15g,桔梗15g,枳壳15g,瓜蒌壳15g,香附15g,木香15g…  相似文献   

3.
4.
中风属于血证范畴,脑组织水肿及缺氧是中风的严重饼发证;脑组织及脑细胞水肿为兼证,属于湿证:脑组织缺氧为气证,充血水肿缺氧三者互为因果,分别为主证及兼证。七情六淫是中风的另一诱因,尤以精神压力为甚。正确认识精神因素的致病性及对亚植物人的促醒作用是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打通“小周天”是调整中医经络学说“任督”二脉的重要手段。在亚植物人的康复中“小周天”疗法不可不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工作习惯,过度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这一痛案的主要特点,正确把握药物,手术,麻醉以及风险评估,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风险并有充分预案,是救治危重疾病的当务之急。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及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痛觉,温觉及多媒体对亚植物人的针对性促醒作用,而不是盲目的乱用,是救治亚植物人的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并重更是这一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风属于血证范畴,脑组织水肿及缺氧是中风的严重饼发证;脑组织及脑细胞水肿为兼证,属于湿证;脑组织缺氧为气证,充血水肿缺氧三者互为因果,分别为主证及兼证。七情六淫是中风的另一诱因,尤以精神压力为甚。正确认识精神因素的致病性及对亚植物人的促醒作用是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打通“小周天”是调整中医经络学说“任督”二脉的重要手段。在亚植物人的康复中“小周天”疗法不可不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工作习惯,过度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这一病案的主要特点,正确把握药物,手术,麻醉以及风险评估,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风险并有充分预案,是救治危重疾病的当务之急。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及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痛觉、温觉及多媒体对亚植物人的针对性促醒作用,而不是盲目的乱用,是救治亚植物人的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并重更是这一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五苓散、猪苓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等经方治疗水肿疾病,疗效确切,并选取验案2则分析共勉。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发热的临床经验,列举3个病例的成功治疗彰显了中医经方及辨证论治在临证中的作用,病同发热,但病机相差甚远,或为阴虚火旺,或为湿热内蕴于膜原,或为寒热错杂,分别采用当归六黄汤、柴胡达原饮、乌梅丸对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的精髓所在,辨证应以辨病为前提,辨病应包括中医、西医两种病名,而在辨病时必须坚持中医思维。在临证中总结出三步法辨证论治模式:1)抓住主症,综合兼症;2)提炼病机,确定证型;3)制定治则,选方用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定病机、处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也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跟师临证的实践体会,对主诉背冷一症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出常达变的思维观念,并对病机变例,列举亲历验案二则(一为外寒表虚,郁热在里证;一为风湿外郁,湿热内蒸证),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0.
不寐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病,蒋小敏认为不寐的病因复杂,主要原因与情志致病有关,不寐的病位在心、肝、脾、胃、肾,其中与心肝关系尤为密切。其以调肝气养、心神为治疗之本,主要从心肝功能的协调来论治不寐。自拟解郁安神汤、百麦安神汤等,辨证注重审病求因,以抓主证为主,从而药到病轻。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举要痢疾一症,治法多端;治痢之法,不外郁热者清之、寒滞者温之、湿胜者化之、宿食者消之、积滞者导之、腹痛者和之、气陷下者举之、气滞者疎之、虚滑者摄之、脂液涸者润之、痢久不止者固之、痢后则调之,此为治痢的一般准则。掌握了辨证施治的主要关键与用药法则,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兹将本人临床经验体会分述于后,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1病案回顾病案1患者,女,63岁,农民,2012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哮喘病近20年。此次哮喘发作月余,加重10 d。在外院求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消炎、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服药缓解,停药即发,故前来就诊。刻下症见:面色萎黄不华,气短乏力,稍动辄气喘加重,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痰清稀语声低微,纳差,大便溏,舌淡苔白有齿痕,脉细弱。中医诊断:喘证。辨证:肺脾气虚,痰浊阻肺。治法:健脾补肺,化痰平喘。处方:党参12 g,炒  相似文献   

13.
病案三则     
病案三则李成东黄葵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南川648408病案1患者李某,女,50岁,农民。初诊时间:1993年2月10日。患者3天前自觉腰痛、全身倦怠、眼睑浮肿。曾在某医院诊治为肾痈,需作手术,因患者无经济能力,后在乡邻的介绍下,来我处求...  相似文献   

14.
病案三则     
1暖肝化癥散囊肿暖肝化癥散囊肿 严某,女,24岁,2003年11月24日初诊.左少腹坠胀冷痛牵引腰骶部已3个月,每在夜间遇寒加重,得温得按可缓解.带下增多,色白质稀清冷而量多.B超提示:左侧卵巢囊肿2.3cm×4.7cm大小.饮食减少,多进则脘腹饱胀,大便日行1~2次,便稀溏.舌淡白苔滑,脉沉弦.  相似文献   

15.
病案三则     
高热林××男,43岁,工人,住院号118841。于1982年10月25日,以日晡寒战,继起高烧,汗出不解五天为主诉入院。伴有头痛身重,胸闷纳差,口干不渴,腰痛腿软,大便千躁,小便短赤。曾于当地医院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效. 检查:体温40℃,脉搏84次/分。血压110/75毫米汞柱,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肥达氏反应;“O”1:160,“H”1:320,蛋白降解产物测定小于7.8g/ml,血常规:白细胞4100/cmm,血沉20mm/时,小便常规三次均见尿蛋白++++,24  相似文献   

16.
张鹏  袁红霞  黄霞 《吉林中医药》2012,32(8):848-849
便秘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候,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由于便秘,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起毒血症,诱发肠癌;临厕努挣,又可导致肛裂、痔疮等病变.便秘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1],西医对本症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多用泻剂,而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2].导师袁红霞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研究20余年,善用经方,临证治疗辨证灵活.现将其用药经验概括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病案三则     
<正> 例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刘××,女,34岁. 1976年8月10日初诊.自诉于7月4日生一男孩,产后25天,自觉左脚心痛,行走不便,服止痛药效果不佳.次日痛不减而加剧,小腿肿胀,痛肿延至膝关节,服消炎药未能减轻.三日后,肿胀已蔓延至大腿根部,县医院诊断:为“左下肢栓塞性脉管炎”.八月十日症状加重,患者卧床不起,患肢颜色青紫,自觉冰冷,疼痛难忍. 检查:脉沉缓无力,舌质淡,苔白腻.  相似文献   

18.
病案三则     
笔者通过近30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使所学的中医学理论得到较好的实践.认为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种证,治疗时可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丽明 《天津中医药》2007,24(6):525-525
病例1:患者,女,47岁,2004年8月2日来诊。自诉2002年底全身突发散在风团,痒感甚,西医诊为荨麻疹,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后反复发作,夏天加重,迁延至今未愈,两年来  相似文献   

20.
正我院自行研制的姜艾醇刮痧剂有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解肌止痛等功效,用此刮痧可治疗临床多种疾病,本文介绍姜艾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病案2则。姜艾醇的处方设计、配制方法及制剂质量控制标准1.处方设计在刮痧治疗过程中,为了减少刮痧时的阻力,避免皮肤损伤,一般要在刮痧部位涂抹适宜的润滑剂,这些润滑剂统称为介质,常用的刮痧介质可分为水溶性液体(包括水)和脂溶性液体或膏体两大类~([1])。在临床实践中,水溶性介质往往有滞涩感,不够润滑,患者感觉较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