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例1.赵某某,女,42岁,199。1年4月18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最近因工作不顺心,郁闷心中,逐渐自觉咽喉部不舒服,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曾到医院检查,未见食道异常,排除了食道癌的可能。经服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消失,精神食欲皆差,梦多易惊醒,胸中烦闷,嗝气则舒,人逐渐消瘦,腹胀,大便干结,小便基本正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病因为肝郁及脾,使脾运不健,郁而生痰,痰气郁结,辨证为梅核气。治宜舒肝理气,化痰解郁。处方:天竹黄12g,山楂15g,桔梗15g,枳壳15g,瓜蒌壳15g,香附15g,木香15g… 相似文献
3.
4.
王仰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3-5
中风属于血证范畴,脑组织水肿及缺氧是中风的严重饼发证;脑组织及脑细胞水肿为兼证,属于湿证:脑组织缺氧为气证,充血水肿缺氧三者互为因果,分别为主证及兼证。七情六淫是中风的另一诱因,尤以精神压力为甚。正确认识精神因素的致病性及对亚植物人的促醒作用是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打通“小周天”是调整中医经络学说“任督”二脉的重要手段。在亚植物人的康复中“小周天”疗法不可不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工作习惯,过度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这一痛案的主要特点,正确把握药物,手术,麻醉以及风险评估,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风险并有充分预案,是救治危重疾病的当务之急。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及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痛觉,温觉及多媒体对亚植物人的针对性促醒作用,而不是盲目的乱用,是救治亚植物人的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并重更是这一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仰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13)
中风属于血证范畴,脑组织水肿及缺氧是中风的严重饼发证;脑组织及脑细胞水肿为兼证,属于湿证;脑组织缺氧为气证,充血水肿缺氧三者互为因果,分别为主证及兼证。七情六淫是中风的另一诱因,尤以精神压力为甚。正确认识精神因素的致病性及对亚植物人的促醒作用是中风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打通“小周天”是调整中医经络学说“任督”二脉的重要手段。在亚植物人的康复中“小周天”疗法不可不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工作习惯,过度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这一病案的主要特点,正确把握药物,手术,麻醉以及风险评估,事先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风险并有充分预案,是救治危重疾病的当务之急。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及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痛觉、温觉及多媒体对亚植物人的针对性促醒作用,而不是盲目的乱用,是救治亚植物人的一种有效选择,中医辨证施治及中西医并重更是这一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王坤根;孙洁;林友宝;智屹惠;沈淑华 《中医杂志》2017,58(7):608-610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的精髓所在,辨证应以辨病为前提,辨病应包括中医、西医两种病名,而在辨病时必须坚持中医思维。在临证中总结出三步法辨证论治模式:1)抓住主症,综合兼症;2)提炼病机,确定证型;3)制定治则,选方用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定病机、处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也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辨证论治举要痢疾一症,治法多端;治痢之法,不外郁热者清之、寒滞者温之、湿胜者化之、宿食者消之、积滞者导之、腹痛者和之、气陷下者举之、气滞者疎之、虚滑者摄之、脂液涸者润之、痢久不止者固之、痢后则调之,此为治痢的一般准则。掌握了辨证施治的主要关键与用药法则,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兹将本人临床经验体会分述于后,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何兴廷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3)
笔者通过近30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使所学的中医学理论得到较好的实践.认为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种证,治疗时可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病例1:患者,女,47岁,2004年8月2日来诊。自诉2002年底全身突发散在风团,痒感甚,西医诊为荨麻疹,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后反复发作,夏天加重,迁延至今未愈,两年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