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承编的《越医文化》(初集)、《越医经典》之二《类经》出版。该所与绍兴市中医院还完成了继承发扬越医的多项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促使越医名牌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越医文化》(初集)汇集了当代专家研究越医文化的最新成果。《类经》是绍籍医家张景岳根据《内经》经文内容将其分门别类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2.
黄少岐(1861—1923),清末民初上海名中医。上海中医学院所编《中国历代医史》作如下介绍: “黄少岐,广东人。业儒通医。清宣统间,来沪行医。神州医药总会成立,被推为会长。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任校董。对中医学识,颇多发挥。卒年62岁。”《中医人名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及《中医人物词典》(中国中医研究院编)等书中,亦有相似记载。他是我的父亲,原名黄仰文,因敬慕《黄帝内经》岐伯之名,而改名少岐(少者自谦之意)。原籍广东番禺,由科举而致仕,故称“业儒通医”,在南京任官职,因深恶清末官场之腐败,更兼清廷督办审处“江洋大盗”案(当时所谓“江洋大盗”,主要为  相似文献   

3.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12):2484-2484
《医验录二集》,原名《医医十病》和《破俗十六条》。作者吴楚,字天士,号畹庵,清代歙县人,为名医吴正伦之孙,吴昆之侄孙,业科举而精于医术,他学问渊博,才品超迈,旁通医术未久,辄活命甚众,取效甚神,是故人人称叹为奇。其编著有《宝命真诠》《医验录二集》。《医医十病》和《破俗十六条》即为《医验录二集》的卷首部分。书刊中,  相似文献   

4.
<正>顾氏伤科为浙江著名伤科,越医专科世家的代表,始于清初的顾士圣,至今已历九代。据道光《会稽县志》载:"顾士圣,善伤科,调筋接骨,应手捷效,子孙世其业。"顾氏伤科以其独特的治伤经验和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已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氏伤科现存家传秘本《医录》二册,共收录42首治伤方,凝聚了顾氏伤科的用药精华,为其传家之宝,现将其中用药经验探析如下。1简约实用顾氏治伤42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简约实用。《医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吴鞠通,初习儒,至十九岁时,因父病不治,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愤而弃举子业而欲为医。但所见之医,皆无出奇之处,无高深之理论,无独到之见解,无对证之良方。后至北京,在四库馆阁中见到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方服其“议论宏阔”;至于后来与大学士汪廷珍先生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6.
项昕,字彦章,晚号抱一翁,元末明初浙江永嘉人,家故业儒,而翁早岁习医,博学多能,喜辞章,善音律,工绘画,尤以医名一时。惜所著《竹斋小稿》、《脾胃后论》、《医原》均已亡佚,其生平事略和学术观点,鲜为人知。因作简略探讨,冀以光乡先辈遗迹之万一。生平考略项氏祖籍浙江永加,幼时随家徙居余姚。元末著名文学家戴良为之作传,称为“东嘉  相似文献   

7.
吴达,字东旸,清代江苏江阴县人。因壮年病误于医,产为之废,故愤而习岐黄术。晚年业医于上海,学验俱丰。著有《医学求是》上下卷,并附医案一卷。载医论三十一篇,医案四十六例。此书溯本穷源,广收博采,旨在论述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8.
杨质安(1868~1937),又名哲(?),字宗(?),号补过老人,绍兴人。先生初业儒,问业于越中名儒田晋蕃,弱冠中秀才。21岁时受聘于名医赵晴初家塾,课其文孙,旋奉母命,从赵氏习医。先生敏而好学,颇受赵氏青睐,尽得其学,为赵氏高足。擅长内、妇、儿科,名噪一时。曾任《绍兴医药学报》编辑,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评议员,徐荣斋、蔡文治、李养和、杨颂年出其门下。所著遗稿,大多散佚,仅存《质安杂缀》一卷、《存存斋医话注·第三卷》、《乡隅纪闻》一卷及部分零散手稿。  相似文献   

9.
越医颂     
<正>鉴水悠悠,稽山巍巍;地灵人杰,名医辈出。千年越医,景岳为魁;揭示真阳,左归右归。绍派鼻祖,根初无愧;寒温兼容,别出心裁。三朝御医,戴氏思恭;一门三代,祁坤文魁。宗元师文,校正《局方》;杨氏则民,检讨《内经》。虚谷灼见,《医门棒喝》;用诚真知,《本草发挥》。兰荪《医案》,含精蓄粹;晴初《医话》,指迷醒聩。何裘曹仨,越州三杰;结社办报,行笃誉美。懒园慎轩,浙校苏医;施博守约,玉尺度才。  相似文献   

10.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10):1335-1335
李延昰,字期叔,一字辰山,生于明末,卒于清康熙年间(公元一六二八年~公元一六九七年),泸上人,为当时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受医业,传其家学.年少之时,因抗拒清朝,间道南走桂林,任职明永历朝.后归上海,行医自给.病家邀请,虽数百里必往诊视,暇时唯著述吟咏.晚年寓居平湖,卒葬其地.李先生无所不通,医特其绪余也,医中之著述甚富,著述医学有四种,曰《医学口诀》《药品化义》《痘疹全书》《脉诀汇辨》.  相似文献   

11.
汪缵功,名光爵,号学舟,为清代姑苏一带的名医。唐大烈称其为“遂业医,治病多奇中”,可见其学术高明。其著作有《医要》若干卷,未梓行世。所著《虚劳论》一文,系唐氏收集载于《汇讲》一书中。现就其证治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反治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治”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一般解释为“顺从疾病表面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具体应用范围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和“通因通用”四个方面。由于此治则出自《黄帝内经》,故各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将其纳入治则体系之中而为业医之准绳,似已成千古定论。  相似文献   

13.
李凤翔痿证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涛  张明锐 《中医杂志》2007,48(12):1073-1073
李凤翔老中医曾任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科、《金匮》教研室主任,业医70余载,医教精诚,学验俱丰,对于疑难病症的辨治,在博采前贤的基础上,往往能独辟蹊径,收到满意疗效。"痿证"是以肢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活动,而形成废用性肌肉萎缩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难治  相似文献   

14.
《韩氏医通》明代韩懋撰集。作者因禀质羸弱多病,从其舅华某及金华王某学医,生平所收集别人及他自制之方,应用有效者,编录成册,名曰《韩氏有效方》,后又经补充整理,并附入一些理论和病案,改称《医通》。因清张璐亦著《医通》,后人为了区别,故称韩懋所著者为《韩氏医通》。  相似文献   

15.
张季高老中医为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副主任中医师。张老出身中医世家,四代业医,自幼深得祖传,勤奋好学,通究《内经》、《伤寒》、《温病》。  相似文献   

16.
正危亦林(1277-1347年),字达斋,江西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生于医学世家,五世业医,家学渊源,其人幼而好学,弱冠业医,因感念方书浩若沧海,卒有所索却目不能周,遂据按古方,参之家传,刻苦凡十稔,编次甫成《世医得效方》一书。该书以元代太医院所定分科为名目,进行编排,纲目清楚,证治详细,方药明白。全书共计19卷,  相似文献   

17.
<正>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嘉惠医林,泽及后世。其代表作《千金方》被誉为当时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且广为流传,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为一提的是《千金方》中的《大医习业》一文,是学习祖国医学的指南,一千多年来,倍受岐黄后生的喜爱,笔者不揣剪陋,拟就孙思邈的《大医习业》及宋代陈无择的《大医习业》一并论述,从中探寻孙思邈之《大医习业》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末著名医家夏公春农乃吾之祖父也,名夏云,字春农,谱名国荣,晚称耕云老人,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立志以“祖传杨授立医救世为业”,医名夏继昭,殁于宣统元年(1909年),享年八十岁。医著有《经络穴通歌简》、《温病汤头歌注》、《疫喉浅论》、《气运论》、《会厌论》。  相似文献   

19.
《中医杂志》2011,52(10):900
李聪甫,1905年生,湖北省黄梅县人。中医研究员。幼承母训,立志学医,13岁学习中医药,后从师于石椿山先生。1925年始独立开业行医,长于内、妇、儿科。业医60余年,悉心研究中医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学验俱丰。有专著《麻疹专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脾胃论注释》《李聪甫医论》《李聪甫医案》等书出版;合撰出版的《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一书,为中医界深入研究金元四大医学流  相似文献   

20.
高辉远出生在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勤奋好学,18岁即独立行医,现为我院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业医五十余载,擅治温病与老年病。先后著有《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医门新录》等,发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