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宇成  舒筱筠  丁燮   《巴楚医学》2021,4(4):102-10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宜昌地区5 021例0~14岁儿童过敏原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或疑似过敏性疾病0~14岁儿童5 021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过敏原总IgE抗体及19种特异性过敏原IgE(sIgE)。从性别、年龄、季节及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 021例儿童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4.23%,男童总IgE及19种sIgE阳性率均高于女童,除鸡蛋白外,余18种sIgE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gE阳性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屋尘混合(45.91%)、食物混合(45.27%)和粉尘螨(38.48%)。不同年龄组间除了狗毛屑和小麦,其余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个季节的粉尘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过敏性疾病人数最多的是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湿疹,尘螨是过敏性疾病相关性最高的过敏原。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有差异,户尘螨、粉尘螨、牛奶和鸡蛋是宜昌地区0~14岁儿童最重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住院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404例,均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统计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2018-2020年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分析过敏原性别差异及过敏原阳性率较高人群。 结果 404例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总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率达69.06%(279/40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梧桐(56.19%,227/404)、粉尘螨(51.98%,210/404)、户尘螨(49.75%,201/404);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虾(23.76%,96/404)、花生(22.03%,89/404)、鸡蛋白(21.53%,87/404)。过敏原总IgE、吸入混合型过敏原初筛(phad)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5%比28.71%,29.46%比22.77%, P均<0.05);艾蒿、葎草、鸡蛋白、牛奶、小麦、大豆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7%比20.05%,25.99%比20.79%,21.53%比13.12%,8.17%比5.45%,18.07%比12.13%,11.14%比7.18%, P均<0.05)。18~30岁人群过敏原中梧桐、尘螨、艾蒿检出率达峰值。phad阳性率2018—2019年逐年升高,2020年略有下降;食物混合型过敏原初筛阳性率2018—2020年呈逐年升高趋势。 结论 血清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致敏原的种类,梧桐、尘螨、艾蒿可能是诱发郑州地区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阳市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为本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血清总Ig E和特异性Ig E进行半定量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总Ig E阳性率100%,其中2例特异性过敏原检测阴性,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结果为:户尘螨阳性113例(37.7%),屋尘阳性90例(30.0%),树木(栎树、榆树、梧桐、柳树、三角叶杨)阳性54例(18.0%)。结论南阳市引起慢性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主要是户尘螨,屋尘,树木(栎树、榆树、梧桐、柳树、三角叶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 方法 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异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阳性率。 结果 占比最高的两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荨麻疹126例(42.00%),皮炎103例(34.00%);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中总IgE阳性246例(82.00%),sIgE阳性195例(65.00%);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变应原是尘螨(50.67%)、蟑螂(23.67%)、真菌组合(10.67%),食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变应原是鸡蛋白(32.33%)、牛奶(15.67%)、虾(12.33%);患者变态反应强度主要集中在1~3级;≤14岁患者占比最高(54.00%),其中食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33.33%)高于吸入性变应原(22.22%)。 结论 儿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人群;吸入性变应原以尘螨、蟑螂、真菌组合为主,食入性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见过敏性皮肤疾病的过敏原分布状况,为不同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环境过敏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皮肤科就诊的724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其中荨麻疹257例(35.5%)、皮炎467例(64.5%),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72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显示:过敏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2.6%,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53.9%高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25.6%,其中尘螨组合(42.5%)、动物皮屑(13.1%)、蟑螂(10.1%)、牛奶(14.1%)、真菌组合(7.0%)是主要的过敏原。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67.7%)高于皮炎患者(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过敏原阳性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儿童组(≤14岁)阳性率最高,与青年组(14~≤35岁)及中老年组(35~≤70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期最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和鸡蛋白,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和动物皮屑。慢性病程患者过敏原阳性率(70.7%)显著高于急性期患者(58.3%)。 结论 深圳地区导致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动物皮屑、蟑螂、牛奶和真菌组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程的过敏原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80儿童哮喘的过敏原。方法:对280例哮喘患儿(年龄≥3岁至≤14岁),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年龄增加吸入性过敏原粉屋尘螨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280儿童哮喘的发作与过敏原关系密切,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德宏地区5485例孕妇所携带的常见耳聋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与筛查,为降低该地区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5485例孕妇(无耳聋家族史且处于妊娠早期)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这些孕妇的静脉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其有无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过敏体质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过敏原需做出分析,对患者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做出观察,并总结IgE肿瘤坏死原因。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清IgE含量分别为(487.2±35.1)ng、(451.2±25.4)ng,观察组、对照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00%(40/50)、0.00%(0/50),两组研究对象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相对正常体质人群讲食入性、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比例较高,并且食入性过敏原中海鲜过敏人数最多,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过敏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春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嗜肺军团菌Ig M抗体检测结果。方法收集100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3月),对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血清MP、LPI lg 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MP、LPI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季度MP、LPI及MP和LPI阳性检出率。结果 MP感染率23.00%;LPI感染率8.00%;MP+LPI感染率31.00%。第二季度M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血清MP、LPI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论述。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病例中随机选出170例,主要分析其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并对预留的患者静脉血液进行分析,检测其Ig E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经分析后发现,造成170例患者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过敏原包括昆虫类、动物类、植物类、海鲜类以及皮毛类等,并且每种过敏原对患者的刺激不同,患者的年龄、工作、患病史以及居住地点等因素对患者的病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造成患者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因素有很多,在治疗和后期休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提醒患者进行重点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肥胖患者16例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后,13例体重下降5 kg,2例下降2~5 kg,1例下降小于2 kg。结论肥胖症治疗要本着个体化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的个体化和长期性治疗计划,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明确减肥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结肠癌手术患者护理期间采取护理康复路径对患者康复效果的积极影响,以促进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总计80例.随机进行80例结肠癌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结肠癌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结肠癌患者配合实施护理康复路径,对比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价值,以提高ICU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的患者,总计90例。治疗期间结合护理方法,进行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随机分组护理,各45例。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ICU患者的DVT发生率以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CU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组患者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护理,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DVT形成、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护理总有效率实验组(96%)高于对照组(88%)(P0.05);对我院护理满意度达到9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予以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脑血管患者康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总计100例.结合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案,进行100例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配合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对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谈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2例,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总结导致患者产后出血的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经分析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经及时的治疗42例患者均病情平稳,后经我院的精心护理,患者均治愈且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一旦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症状,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及大的影响,应密切诊断,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且给予患者精心细心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Sp O2及Pa CO2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哮喘病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就诊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训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与护理1个月后护理康复效果的对比,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确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的能力以及及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近十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直属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某疾控机构”)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留京情况等,了解近十年某疾控机构毕业、就业的特点和现状,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利用某疾控机构2011—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台账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及就业情况。结果某疾控机构2011—2020十年间多个专业共有167名研究生毕业,其中博士69和硕士98名。博士生中定向培养学生与非定向培养学生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延期毕业学生均为博士毕业研究生,其中定向培养学生延期人数显著高于定向培养学生延期人数。十年间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继续深造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5.84%,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占毕业生去向的62.02%,但近几年就业去向有所变化,国有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就业人数有所增长。博士毕业生离京就业有所变化。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同时依据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发展现状等状况,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