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三者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惠州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矫正中低度近视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 受术者分为FS-LASIK组、SMILE组及ICL组, 每组40例(40眼), 各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 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其矫正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 3组间视力及有效性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CL组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组及FS-LASIK组(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的三叶草像差、彗差和球差出现明显变化, 而SMILE组的变化较小, ICL组变化最小(P<0.05)。结论对中低度近视FS-LASK、SMILE及ICL植入术三者均有确切疗效, 而ICL V4c植入术的安全性最高, 患者的视觉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FS-LASIK或SMILE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20例214眼,按照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11/2018-02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SMILE手术及ICL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患者各35例70眼。术前及术后1、3、6mo应用基于Ray Tracing技术的Scheimpflug成相评估6mm直径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角膜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1、3、6mo SMILE组和ICL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角膜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SMILE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L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SMILE手术,ICL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在短期内引入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白内障摘除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飞秒激光松解与手术刀松解3种方法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患者120例(120只眼), 按照患者意愿分为3个组, 即散光矫正型IOL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飞秒激光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飞秒激光行周边透明角膜松解)、手工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手术刀行角膜缘松解), 每组40例(40只眼)。于术前测量裸眼远视力和角膜散光, 术后3个月和1年测量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全眼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全眼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20例患者中100例完成随访, 其中男性44例, 女性56例, 年龄(66.48±6.20)岁;失访率16.7%。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术前角膜散光、术前裸眼远视力和IOL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优势眼与非优势眼的Kappa角、瞳孔大小及中心位置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34眼)为研究对象.采用ALLEGRO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德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眼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和FS-LASIK的近视患者102例102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干眼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高度近视172例(344只眼)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ICL组73例(146只眼)及SMILE组99例(198只眼)。随访...  相似文献   

8.
WG-LASIK与WG-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wave-front-guided LASIK,WG-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wavefront-guided LASEK,WG-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160眼)随机分为WG-LASIK组和WG-LASEK组,每组40例(80眼)。术后随访观察上皮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术后2wk;1,2,3,6mo;1a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高阶像差。术后3,6mo时做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术后眼痛程度,上皮愈合时间,屈光度数及角膜Haze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裸眼视力、暗视瞳孔下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有显著性差异,且时间曲线不相同。结论:WG-LASIK与WG-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用来矫正中低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裸眼视力、视觉成像质量及视力稳定程度方面,WG-LASEK更优于WG-LASIK。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中飞秒激光辅助角膜松解切开矫正彗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18年1至12月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1例(60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超乳及角膜松解切开术;对照组30眼行常规飞秒激光超乳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试验组术后...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关键.联合应用IOLMaster计算IOL球镜度数、利用Pentacam测定全角膜曲率、采用VERION导航系统可提供精准的术前检查数据和良好的术后效果,使得白内障术中可以通过改进手术切口、弧形角膜切开和植入适宜的Toric IOL来矫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安全和精准地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为提高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建立角膜生物力学数字化模型、改良手术量计算方案,以增进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散光的可预测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中的一员,它的异常表达近年来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眼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笔者对MMP-2在眼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以及在眼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和自动电脑验光仪在近视筛查中结果的差异、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徐州某学校6~19岁的学生共500人,分别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VS100,美国伟伦公司)和自动电脑验光仪(KR800,日本拓普康公司)进行验光检查。记录睫状肌麻痹(1%复方托吡卡胺眼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对正常人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进行上眼睑压力测量,并分析眼睑压力的影响因素。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干眼患者62例,平均年龄(48.31±3.42)岁;正常人对照42例,平均年龄(45.72±5.33)岁。均将右眼纳入研究。方法 设计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测量正常人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的上眼睑压力及干眼指标,分析眼睑压力的影响因素。每位受试者测量3次,观察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随访受试者的症状和体征,观察仪器的安全性。主要指标 上眼睑压力。结果 正常受试者和干眼患者的上眼睑压力值分别为(0.40±0.13)牛顿(N)和(0.55±0.21)N(t=2.561,P=0.026);每位受试者测量3次,每组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所有受试者测量后均未出现眼部异常。正常受试者上眼睑压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2,P=0.02)。干眼患者上眼睑压力与BUT、SchirmerⅠ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62、-0.235,P<0.05),与角膜染色评分之间未见明显相关(r=0.205,P=0.063)。结论 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可安全、有效地检测上眼睑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上眼睑施于眼球的压力逐渐下降。与正常人相比,干眼患者眼睑压力升高。 眼睑压力与眼表上皮细胞病变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4至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湿性AMD 79例(79眼)随机分为两组。阿柏西普组,39例(39眼),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雷珠单抗组,40例(40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术后6个月及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焦永红  满凤媛  王振常  鲜军舫 《眼科》2015,24(3):212-213
眼科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抽象复杂,讲授和学习难度较大。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将现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手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人机交互性、资源共享性和自主性,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广泛的适应能力, 体现了新时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我们根据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按照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所需眼科影像学的知识结构要求,研制了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并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治疗伴发白内障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乳化术治疗伴发白内障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者80例(80眼),根据不同治疗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或曲安奈德。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遮盖与联合内界膜填塞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安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62例(62眼)。其中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遮盖自体血覆盖33眼为遮盖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后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CSNFs)修复的影响,探讨IVCM在评价屈光手术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SBK术患者43例(86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2.75~-10.00 D,部分患者术前均配戴过软性角膜接触镜。将患者分为4组:组I,戴镜时间≤5年,共10例;组II,戴镜时间>5~10年,共6例;组III,戴镜时间大于>10年,共4例;组IV(对照组),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共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IVCM观察CSNFs的密度、数量级弯曲度,并通过评分评价CSNFs再生速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不同戴镜时间患者角膜中央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2、1.947、0.821,P>0.05),但配戴时间大于10年的患者神经密度和数量较低,弯曲度较高。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明显低于术前,弯曲度高于术前(t=6.150、-4.141、9.709,P<0.01)。术后6个月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0.318、0.353,P>0.05),但随戴镜时间延长,数量和密度下降,弯曲度增高;不同戴镜时间对SBK术后CSNFs再生速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3、8.806、5.364,P>0.05),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大于10年患者术后3和6个月再生CSNFs进入角膜中央3 mm区域的比例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对SBK术前后CSNFs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配戴可延缓术后CSNFs的修复。IVCM可客观、定量评价SB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弥漫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弥漫型DME 74例(82眼)分为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A组,31眼)、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组(B组,24眼)和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组(C组,27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FFA及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治疗后BCVA无改善;B组CMT治疗后1个月无改善,治疗后3及6个月CMT下降(P<0.05)。治疗后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FFA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C组少于A组(P=0.001)。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激光光凝与单纯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弥漫型DME效果相近,均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可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