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了解中国≥60岁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及新疆生产建没兵团农二师,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GPAQ)的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18岁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业余时间中、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身体活动信息。本研究利用其中15193名>60岁调鱼对象的信息,对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进行分析。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从不锻炼率、每周参与至少3 d且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或相当量活动比例(经常锻炼率)和每周参与至少5 d且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或相当量活动比例(积极锻炼率)以及总静态行为时间等指标。结果中国≥60岁老年人从不锻炼率为85.4%(95%CI:83.5%~87.3%),经常锻炼率为12.o%(95%CI:10.o%~1 3.1%),积极锻炼率为9.9%(95%CI:8.5%~11.3%)。其中城市人群经常锻炼率(23.8%,95%ci:20.7%.26.9%)和积极锻炼率(20.5%,95%ci:17.9%一23.1%)均明显高于农村。随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增加,老年人经常锻炼率和积极锻炼率均上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入平均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为42(95%Cl:4.1~4.4)h,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为105.1(95%CI:100.6~109.6)min。城市地区、教育水平及家庭经济收入均较高的老年人,每日总静态行为和电视时间均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老年人业余时间参与锻炼的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锻炼情况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淮安市≥18岁居民饮酒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居民,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淮安市2013—2014年有效调查居民16 900人,其中男8 073人(47.8%)、女8 827人(52.2%);居民饮酒率22.6%、现在饮酒率19.2%、过去饮酒率3.4%、重度饮酒率17.9%;饮酒者饮酒量中位数为4.0个标准饮酒单位;现在饮酒者过去1年中单次大量饮酒天数的中位数为24.0 d;男性、脑力劳动者及高中/中专学历的饮酒率、现在饮酒率、过去饮酒率和重度饮酒率均较高;单次大量饮酒与年龄、规律活动呈负相关,与吸烟量呈正相关。结论饮酒行为是淮安居民生活方式中较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需针对其分布特点,研究并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消费者保健食品服用行为和影响因素,为居民理性消费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武汉市6个区抽取1530名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服用状况的调查。结果在调查对象中,每天服用保健食品者占3.6%;服用不到3个月的占62.5%,能坚持1年及以上的仅占8.19%;仅服用1种保健食品的比例为53.9%;服用保健食品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自身免疫力”(39.7%),其次是“补充营养元素”(38.2%)。影响保健食品服用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是否相信保健食品的疗效、是否有必要了解保健食品知识、购买意愿和服用意愿。结论武汉市居民服用保健食品行为相对较为理性,保健食品消费要考虑居民的消费认知和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按性别定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22名15岁~的居民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其中社区居民200名,医院门诊患者222名。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 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调查吸烟者11.85%;饮酒者6.2%;常参加体育锻炼者59.72%;主动获取保健知识者66.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性别是影响吸烟(OR=19.68,95%CI=7.37~52.60)、饮酒(OR=7.84,95%CI=2.61~23.59)、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2.05,95%CI=1.34~3.15)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是影响吸烟(OR=0.42,95%C I=0.21~0.83)、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OR=2.09,95%C I=0.31~0.73);在业状况是影响体育锻炼(OR=0.61,95%CI=1.02~2.62)和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1.77,95%CI=1.08~2.90)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行为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在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居民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最新调查数据,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7 138人,对不同特征的老年居民抑郁症状进行单因素分析,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0.7%。多水平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数据在高水平单位存在聚集性,其层次结构不能忽略。农村户口(OR=1.32,95%CI:1.02~1.70)、女性(OR=1.48,95%CI:1.29~1.69)、未婚(OR=2.69,95%CI:1.44~5.04)、离婚及丧偶(OR=1.99,95%CI:1.70~2.33)、文化程度越低、人均年收入越低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P<0.05);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低(OR=0.25,95%CI:0.22~0.29);幸福感得分越高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76,95%CI=0.74~0.78)。结论 中国老年居民抑郁情况目前仍十分严峻,抑郁的疾病负担在不断增加,应该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改善抑郁症状在老年居民中的流行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预防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月对济南市1 224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济南市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总体水平不高,条目平均分分别为(0. 45±0. 19)分和(6. 50±2. 52)分。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条目平均分为(2. 98±0. 98)分,且运动行为水平高于饮食选择行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 47,P <0. 01)。预防骨质疏松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相关知识(r=0. 39,P <0. 01)、自我效能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 54,P <0. 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关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是骨质疏松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应将多种自我效能提高策略相结合,科普营养学、营养标签、运动和钙摄入等多方面的知识,提升社区中老年居民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使其行为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饮食因素对其的影响,为改善中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8年数据,运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65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8508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1年我国女医师休闲锻炼和业余静态行为情况.方法 2011年在全国9个省份共125家医疗和疾控机构中抽取女医师5468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计算我国不同机构类别、地区、年龄女医师的经常锻炼率、业余静态行为时间.结果 我国女医师业余时间经常锻炼率为20.3%(95%CI:19.2%~21.4%).医疗和疾控机构分别为18.9%、21.3%,东、中、西部分别为17.7%、19.8%、23.9%、<35、35~和≥45岁组分别为15.3%、20.5%、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疗机构中,内科类(15.3%)、外科类(17.5%)低于其他临床类(23.7%)和辅助类(25.9%)科室,三级医院(15.4%)低于二级医院(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控机构中,不同科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市级疾控机构(26.9%)高于其他各级疾控机构(17.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国女医师每天业余静态行为时间中位数为4.2 h(P25-P75:3.0~6.3 h),医疗和疾控机构分别为4.0、4.5 h,东、中、西部分别为4.2、4.5、4.0 h,<35、35~和≥45岁组分别为4.5、4.0、4.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疗机构中,外科类(3.5 h)短于其他科室(均为4.0 h),三级医院(4.0h)较二级医院(3.8 h)长;疾控机构中,不同科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家级疾控机构(5.0 h)长于其他各级疾控机构(均为4.5 h).结论 我国女医师业余时间经常锻炼率较低,平均业余静态行为时间明显过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影响广州市居民限盐控油行为的因素,为促进限盐控油行为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将4 461名明确是否使用限盐勺以及4 426名明确是否使用控油壶的调查对象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对两组的基本特征、油盐相关知信行等进行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限盐勺使用组食盐推荐摄入量知晓率(41.52%)、食盐摄入过量与高血压相关知晓率(59.97%)、与中风有关知晓率(17.77%)、支持全民减少摄盐量人数(91.61%)等均高于未使用组(分别是34.91%,χ2=18.88,P<0.01;55.52%,χ2=8.52,P<0.01;15.14%,χ2=5.18,P=0.02;81.57%,χ2=98.38,P<0.01),饮食口味很咸和较咸的构成比(7.50%)低于未使用组(10.22%,χ2=9.93,P<0.01)。控油壶使用组食用油推荐摄入量知晓率(39.44%)、食油摄入过量与高血压相关知晓率(55.61%)、与肿瘤相关知晓率(11.85%)、支持全民减少摄油量构成比(91.43%)均高于未使用组(分别是30.95%,χ2=33.19,P<0.01;50.87%,χ2=9.90,P<0.01;9.38%,χ2=6.97,P<0.01;84.21%,χ2=54.65,P<0.01)。结论油盐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个人的饮食习惯对限盐控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全国10个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村居民的住院医疗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合作医疗前和合作医疗干预后两次调查人口进行家庭卫生服务调查,采用收入五分组、单因素分析和住院服务利用两步模型方法。结果:分析调查县农村居民的住院率、未住院率、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的住院医疗服务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不同收入组之间有差异。影响农村居民对住院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如是否患有慢性病)。 相似文献
14.
曹佃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1)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规律性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环节之一,规律性锻炼在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影响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如:自我效能因素、动机因素、意志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将健康锻炼行为干预方式方法概括为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干预、基于电话网络等媒介的干预、基于生活方式改变的干预与基于环境及公众健康政策的健康锻炼行为干预。本文对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干预促进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该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社区制定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取调查995名老年居民。结果该社区老年居民幸福感指数得分不高,21.3%的老年居民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包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及收入水平。结论应提高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低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为农民、低收入的老年居民,应将其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对象,同时应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并积极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其对支持的利用度,改善老年心理健康状况,以实现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6.
17.
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居民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抽取1060户核心家庭。并就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对所抽取家庭的妻子、丈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基本营养知识答对率较低,平均知识得分为51.37分。妻子知识得分高于丈夫,教育程度越高的对象知识得分越高。调查对象日常饮食中新鲜蔬菜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量不足者分别占74.06%,55.42%和44.91%。76.79%的对象选择食物时更注重营养价值,注重用营养原则指导膳食者占62.40%;66.73%和31.19%的对象愿意或可能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女性,年龄较大者、干部/技术人员,个人月收入在1000~2000元者以及营养知识得分较高者更注重用营养原则指导膳食。结论 上海市社区居民基本营养知识不足,部分居民营养观念不科学,居民膳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杭州市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就医行为的情况与变化。方法 :杭州市家庭入户调查使用自编的家庭健康调查表,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2009—2013年进行连续性调查,选择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就医行为。结果 :杭州市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2009—2013年患病率前三位的慢性病均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门诊首诊选择在社区的比例有所上升,同时自我医疗比例也较高。社区就诊费用低于二、三级医院就诊费用,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自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当重视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加强社区首诊观念,降低老年居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浙江省老年居民牙科焦虑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5-8月对浙江省4个区县的1803名老年居民,采用汉化Coarh's牙科焦虑量表(DAS)进行调查,并对牙科焦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03名老年居民DAS得分为(8.38±3.27)分,牙科焦虑发生率为11.8%(212/1803);牙科焦虑发生率在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性格、疼痛耐受程度、看牙经历、亲戚朋友看牙经历、自评健康状况的老年居民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较高、亲戚朋友看牙经历较差、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是老年居民患牙科焦虑的危险因素(OR=4.590、10.787、2.028、1.938);疼痛耐受程度\"好\"、\"一般\"和看牙经历\"好\"、\"一般\"是老年居民患牙科焦虑的保护因素(OR=0.380、0.565、0.266、0.211)。结论 浙江省老年居民牙科焦虑发生率较低,月收入、疼痛耐受程度、看牙经历、亲戚朋友看牙经历和自评健康状况是该人群患牙科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