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I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8%(78/85),显著高于食管癌旁组织(5.9%,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分析发现,HIP1在病理分级组间差异显著(P=0.03),而在性别、年龄、TNM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食管癌旁组织相比,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HIP1蛋白可能是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食管癌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冯滨  蒋耀光等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4):340-342,346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18例(48.6%)p73蛋白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并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73蛋白在食管肿瘤组织中呈高水平阳性检出率,p73蛋白可能参与了调控食管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2F1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内镜活检确诊的80例食管癌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并取同体距离癌组织4cm以上的正常食管上皮组织4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2F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E2F1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灶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E2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状态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73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ing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18例(48.6%)p73蛋白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并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73蛋白在食管肿瘤组织中呈高水平阳性检出率,p73蛋白可能参与了调控食管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GOLPH3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OLPH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食管癌组织中GOLPH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GOLPH3蛋白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OLPH3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呈黄褐色,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癌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GOL-PH3蛋白的表达差异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P=0.34>0.05)、性别(P=0.38>0.05)和病理类型(P=2.74>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P=0.00<0.05)、淋巴结转移(P=0.01<0.05)和临床病理分期(P=0.04<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OLPH3可能在肿瘤形成、分化、增殖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m23H1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6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33/6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无关。食管癌旁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显著高于有转移组(11.1%,1/9)。此外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有关,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m23H1阴性表达组(P<0.01)。结果表明:nm23H1蛋白高表达对食管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食管癌外科切除标本,用亲和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53的表达,并以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预后的指标。结果食管癌中p53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8.2%。其表达水平与病灶长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p53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P53表达是反映食管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ABCG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ABCG2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分级、临床TNM分期、转移间的关系,为研究ABCG2对食管癌的耐药性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ABCG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分级与临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G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食管鳞癌总阳性率67.2%,病理分级Ⅰ-Ⅱ、Ⅱ、Ⅱ-Ⅲ、Ⅲ阳性率分别为50.0%、60.8%、70.0%、100.0%,3组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43(Kruskal-Wallis H检验),各两组间的Mann-Whitney检验,Ⅰ-ⅡvsⅢ, Ⅱ-ⅢvsⅢ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04,0.027. TNM分期Ⅱa、Ⅱb、Ⅲ阳性率分别为34.6%、83.4%、89.5%, 3组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各两组间检验:Ⅱa vsⅡb,Ⅱa vs Ⅲ,P均为0.000.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结论:ABCG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及转移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tch1在卵巢肿瘤的形成和转化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34例卵巢癌、6例卵巢交界性瘤、23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并采用SPSS12.0软件的卡方检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Notch1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4%(25/34)、67%(4/6)、30%(7/23)和23%(3/13),Notch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其在卵巢交界性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后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Notch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卵巢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而且分化程度越低,Notch1的表达越低。结论①Notch1在卵巢的癌变转化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可能与早期卵巢癌变的启动有关。②Notch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Notch1的表达越低,可能与其恶性程度有关并为临床手术和术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AIB1蛋白表达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探讨AIB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9%(76/112).AIB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x2=32.483,P<0.001)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x2=14.324,P<0.001)相关,与患者的年龄(x2=0.001,P=0.989)和病理类型(x2=0.106,P=0.745)无关.AIB1低表达患者较高表达患者表现出更长的中位无瘤生存期(48.7个月∶36.7个月,x2=3.026,P=0.022),其中位总生存期亦有延长的趋势(60.2个月∶43.6个月,x2 =0.916,P=0.05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FIGO分期(RR=3.396,P=0.021)和AIB1表达状态(RR=1.407,P=0.049)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IB1蛋白的过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及FIGO分期相关,高表达AIB1预示患者更差的临床预后,AIB1可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activating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4,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计算不同AP4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BGC823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AP4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3.848±0.426 vs 1.411±0.405,P<0.05);在蛋白水平,胃癌组织也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且AP4蛋白表达与胃癌的脉管浸润(P<0.05)、浸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AP4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协助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免疫组化ABC法以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单克隆抗体MI2检测62例食管鳞癌和12例正常食管组织。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组织IAP染色阴性,食管鳞癌组织IAP阳性率为90.3%(p<0.001),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IAP表达强度增加(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较差者中,癌组织IAP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P<0.005)和预后良好者(P<0.001)。提示IAP检测对食管癌的临床诊断、组织分化、病程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不仅作为核糖体的亚基组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且还参与其他各种细胞功能.新近的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表达低下、功能不全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核糖体蛋白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L7A(ribosomal proteinL7a,RPL7A)与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且其所在9号染色体往往在骨肉瘤中缺失.本研究探讨RPL7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47例骨肉瘤组织和8例正常骨组织(取自非癌症患者矫形手术)中RPL7A mRNA的表达.骨肉瘤组织中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肺部转移及生存状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RPL7A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骨组织(P<0.001).RPL7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LP水平明显相关(P=0.008),但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表明在初治肺转移的高级别骨肉瘤患者中RPL7A mRNA低表达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高表达组(Log rank检验,P=0.039). 结论:RPL7A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RPL7A可以用于判断初治肺转移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芯片技术,分别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和11例食管正常组织中E-cadherin、Cytokeratin及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及相互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进行分组,105例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高表达63例,低表达42例;Cytokeratin高表达51例,低表达54例;Vimentin高表达35例,低表达70例。E-cadherin在正常组织(H-score:172.7±40.7)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织(H-score:31.9±33.1)(P<0.0001);Cytokeratin在正常组织(H-score:272.7±12.0)及肿瘤组织(H-score:250.1±71.1)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1)。在105例食管癌组织中,肿瘤≥3.5 cm组中的Cytokerat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肿瘤<3.5cm组(P=0.0137);Vimentin在正常组织[阳性细胞百分比(3.5±1.4)%]及肿瘤组织[阳性细胞百分比(10.2±22.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1)。E-cadherin高表达组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cadherin低表达组(χ2=4.464,P=0.0346)。结论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在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表明食管癌组织中存在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食管癌浸润及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LK1在食管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转移、分期、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距离食管癌>5cm的癌旁组织)的切除标本(包埋于石蜡中)。比较两种组织的PLK1表达情况,并探讨PLK1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食管癌患者60例,包括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组织各60个。食管癌组织的PL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不同组织分化(P=0.045)、肿瘤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4)所对应的肿瘤组织PLK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K1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且PLK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级、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食管癌组织中kai1和nm23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两种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kai1和nm23基因mRNA在4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4例手术远端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中kai1 mRNA表达阳性率为9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03);nm23mRNA表达阳性率为4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01);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r=-0.379,P=0.009;χ2=6.47,P=0.011);食管癌组织中kai1和nm23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r=0.298,P=0.007).结论 nm23基因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分期相关,kai1和nm23联合检测可指导食管癌临床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kai1 and nm23 mRNA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kail and nm23 mRNA in the progress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To detect mRNA expression of kai1 and nm23 in 46 case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34 cases normal esophageal tissues closely adjacent to carcinoma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kai1 (91.3 %>64.7 %, χ2 =8.65, P =0.003) and nm23 (43.5 %>5.9 %, χ2=13.86,P <0.001)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normal esophageal tissues . The expression of nm23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stages (r =-0.379, P =0.009)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χ2 =6.47, P =0.011). The expression of mRNA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kai1and nm23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r =0.298, P =0.007).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nm23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Combined detection of kai1 and nm23 may be helpful in further directing the clinical therapy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7.
Musashi1(Msi1)是一种进化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同时它是肠道、神经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标志物,对于维持自我更新与分化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si1在多种肿瘤组织尤其是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等过程,逐渐成为多种癌变的关键调节剂,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仲楼  曹飞  陈新民 《肿瘤防治研究》2013,40(02):172-176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PEBP4)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6例食管癌组织中PEB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Eca-109人食管癌细胞中PEBP4表达后,观察Eca-109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全组56例食管癌患者,PEBP4 mRNA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阴性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但PEBP4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下调PEBP4蛋白表达可以显著降低Eca-10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P<0.01)。结论PEBP4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食管癌MGMT、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0例腺样结构食管癌和9例小细胞癌组织中MGMT、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及腺样结构食管癌的MGMT蛋白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鳞癌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45%,低于高、中分化鳞癌的阳性率(84.44%,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样结构食管癌(P〈0.05)。结论 MGMT、survivin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