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来源的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bEnd.3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Exo),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径追踪分析(NTA)和外泌体蛋白标志物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鉴定所提取的外泌体。与磷酸盐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生成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获取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以及 BMSCs 源性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MSCs,BMSC-Exos).采用CCK8法检测B...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83-1686
骨重建是骨密度和矿物质稳态的重要保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对骨重建至关重要。细胞外囊泡是一组来源于细胞的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体液中并参与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能够通过其内含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挥细胞通讯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部分是由外泌体所携带的miRNA实现的。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骨源性外泌体中的miRNA对骨重建的影响作一整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在人类不断生息繁衍过程中,骨骼的合成再生与重吸收的过程维持着精密的动态平衡,其通过细胞间的协同作用对骨进行物质传递交换的微调过程。研究发现,骨再生不仅仅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协作,其可通过一种可携带和传递蛋白质、脂质以及RNAs的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s)介质与其他组织进行着密切沟通与联系,大量研究报道外泌体广泛参与除细胞外组织的信息传递和交换,且外泌体对不同骨细胞都会产生一定的修复及促进再生的作用,进而调控骨组织的正常及病理状态。笔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外泌体骨再生重建领域的报道,简要阐述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途径的重要介质,在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及加强生物材料活性等途径促进骨组织修复.该文就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Exos)的特征,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对骨再生的机制。方法①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表面抗原和多系分化潜能进行鉴定;②收集BMSC的P4~P6代细胞培养的培养上清液,应用试剂盒提取BMSC-Exos;③透射电镜观察BMSC-Exos的形态结构,免疫电泳检测BMSC-Exos的表面抗原;④茜素红、ALP染色验证BMSC-Exos在体外成骨分化中的作用;⑤通过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验证BMSC-Exos在体内骨再生的作用;⑥通过免疫电泳和qRT-PCR检测加入BMSC-Exos后的成骨细胞中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形态呈多角形或长梭形,表面抗原CD90、CD29、CD44为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②BMSC-Exos呈双面凹的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0~120 nm(81.7±19.9),表面抗原与BMSC一致;③经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后,染色强度与Exo浓度呈正相关;④通过对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拍摄X片、组织学分析,外泌体可促进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形成;⑤免疫电泳显示经外泌体处理后,BMSC中的OCN、Runx2、β-catenin蛋白含量增加,qRT-PCR结果显示Runx2、β-catenin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BMSC-Exos有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并与上调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外泌体是稳定存在于体液中的-类包含有蛋白质、RNA、D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双层脂质小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泌体与胰腺癌的恶性表型及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外泌体检测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疗... 相似文献
9.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0,(8)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前列。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nm的纳米级囊泡,可参与多种细胞外功能。外泌体中含蛋白质、mRNA、miRNA和lnc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信使"参与细胞间信息调控。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膀胱癌的形成、浸润、转移和耐药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新一代治疗膀胱癌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骨代谢活动中骨吸收和骨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偶联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是一个非常精密并且程序化的过程,主要是由于骨吸收的破骨作用和骨形成的成骨作用之间在骨表面相继发生并配对调节的一过程,从而在骨损伤的相关部位产生新骨用以替代旧骨。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修复或靶向重建骨的微损伤,从而预防骨组织疲劳损伤的累积、保持骨损伤相关部位生物力学的功能及维持体内矿物质平衡。外泌体通常指的是30 nm~100 nm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之中,并能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往骨重建调节研究主要集中在骨组织的自分泌、旁分泌等方面,而本文通过整理中外学者对外泌体在骨重建相关细胞的研究报道,旨在简明阐述骨源性外泌体和骨重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间进行通讯的介质,既可以和靶细胞融合,将其中包裹的物质转移到靶细胞,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可以修饰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因此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外泌体被认为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骨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以调控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从而影响骨吸收和形成;同时外泌体在血管外再生以及组织新生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以及作为疾病进展预后的预测指标方面也有很高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主要针对骨来源的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重建以及骨质疏松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一种由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是胞外囊泡中的一种类型。研究显示,外泌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导,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的膜结构可以保护其内容物不被人体酶类物质所分解,因此可以作为载体携带相关治疗因子进入膀胱癌细胞。外泌体在膀胱癌的诊治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现对上述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疾病中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对它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成为最主要的问题。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作为骨科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表达的变化对延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具有调节作用。microRNA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进展。该文就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骨源性外泌体microRNAs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义庆;罗盛康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2,28(06):539-541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细胞通讯功能的细胞外囊泡,直径30~150 nm,主要包括蛋白质、DNA、RNA、细胞因子等,是细胞间信号传导过程的重要载体。许多研究显示,不同细胞源性外泌体可调节伤口愈合中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胶原蛋白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等过程,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在创伤愈合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创伤愈合提供潜在的无细胞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圆;柏斗胜;张弛;王浩;尚永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1,36(10):805-808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预后差等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的方法。近年来外泌体miRNA的相关研究为HCC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HCC产生的外泌体miRNAs可影响肿瘤的微环境、增殖、免疫、侵袭、转移和凋亡等。故外泌体miRNAs在HCC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对HCC相关外泌体中miRNAs的作用与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的方法。方法 应用化学连接法,通过建立支架-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酰胺-聚乙二醇5000-外泌体的连接使可吸收支架负载外泌体,构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及外泌体吸收情况,飞行时间质谱对支架表面物质进行鉴定,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支架表面粗糙程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支架外观及外径,径向力检测仪检测支架力学强度;以单纯可吸收支架作为对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表面有细小不规则裂纹以及许多外泌体颗粒。原子力显微镜示5μm2取样范围其表面粗糙程度为±70 nm,而可吸收支架为±20 nm。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与外泌体在质荷比(mass charge ratio,m/z)处均有峰值,而可吸收支架无此峰值;并且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m/z73处峰值较可吸收支架明显降低。体视显微镜观察示外泌体洗脱可吸收支架外径在可吸收支架规格范围内且表面无明显裂纹、毛刺及凹陷;径向强度检测结果符合原可吸收支架径向强度标准。结论 应用化学连接法可以将外泌体负载于可吸收支架表面,并且支架尺寸、径向强度均...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exosomes)在细胞间通讯的巨大潜力将在众多疾病包括胰腺炎中发挥作用。我们总结了当前外泌体与胰腺炎的相关研究,重点围绕外泌体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为胰腺炎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性药物的潜在用途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不同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直径40~100 nm。因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NA、微小RNA等物质,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载体。较多研究表明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促使骨与血管再生,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对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提供潜在的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7,(1)
目的探讨应用i RGD-外泌体-阿霉素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体外增殖的有效性及其靶向性。方法体外转染i RGD,并提取外泌体,通过电穿孔包裹阿霉素,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 RGD-外泌体-阿霉素对A375细胞的亲和力,并对i RGD-外泌体-阿霉素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i RGD-外泌体-阿霉素与A375细胞的结合率高于空白转染-外泌体-阿霉素;i RGD-外泌体-阿霉素可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空白转染-外泌体-阿霉素未观察到明显的抑制情况。结论 i RGD-外泌体-阿霉素能通过靶向作用于A375细胞,并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