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Epstein-Bar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有报道提示它与口腔鳞癌亦有一定关系。我们采用ELISA法对108份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VCA-IgA)进行检测,以期探讨二者...  相似文献   

2.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空腹血糖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02例口腔扁平苔藓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发现9例糖尿病,患病率8.8%,显著高于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组(3.1%)(P<0.0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扁平苔藓患者血糖偏高者(n=23)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率(73.9%)高于血糖正常者(46.8%),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对9例伴发糖尿病的扁平苔藓患者予以糠尿病治疗与口腔抗真菌治疗,7例口腔损害消失或改善。结果揭示,高糖血症、糖尿病在扁平苔藓致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口腔鳞癌及健康人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清17例,健康人外周血清17例,通过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先后对口腔鳞癌和健康人血清表达差异明显的11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其中的2个点为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口腔鳞癌血清中均为高表达;1个点为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在口腔鳞癌血清中为低表达。结论:触珠蛋白和载脂蛋白A在口腔鳞癌外周血清和健康人外周血清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但其确切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通过采用ELLISA法对61份正常人血清及49份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进行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得出各组CEA含量结果(ug/L)。经统计学处理,正常人组(X±SD,2.94±1.55)与良性肿瘤组(X±SD,4.12±2.00)对比,P<0.01。正常人组与恶性肿瘤组(X±SD,5.75±2.77)对比,P<0.01。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对比,P<0.05.血清CEA含量测定阳性率:良性肿瘤组为4.8%,恶性肿瘤组为25%。由此可以推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本文实验结果提示,在口腔科临床开展血清CEA含量的测定,对诊断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患糖尿病口腔外科患者的处理经验。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收治21例患糖尿病口腔外科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0~75岁,平均56岁。腮腺肿瘤10例;颌骨囊肿8例;下颌牙龈癌1例;口底癌2例。多为非依赖型糖尿病,入院前诊断13例,入院后诊断8例。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1例行放射治疗。都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2年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在7.0~8.0mmol/L水平是做好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魏奉才  孙善珍 《口腔医学》1993,13(3):152-153
<正>本研究所通过检测50例正常人、32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8种微量元素的变化,对血清铜、血清锌以及Cu/Zn比直进行重点分析比较,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健康人2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其中20例患者于手术后或化疗结束后再次采血;24例健康人于常规体检时采血。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的HA浓度。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HA 含量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A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血清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自血紫外线照射回输法治疗化脓性炎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应用于口腔外科。材料和方法用该方法治疗20例17~50岁的面颈部炎症,其中4例为扩散到数个间隙的面颈部蜂窝织炎,3例为传统治疗方法长期不见好转的下颌骨骨髓炎,7例为合并静脉炎的鼻唇沟危险三角区疖肿,6例为颜面复发性疖病。全部患者均用《意造尔德》-73M型照射器照射。用一次性静脉针采血1.5~2 ml/kg(体重),加入肝素50~70单位/kg(体重),采血速度15~20ml/min,回输速度10~15 ml/min。回输时经扁形石英玻璃管照射,紫外线光源为8W冷光灯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对7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恶性者34例,良性者36例)和37例正常人血清DR-70^TM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7.65%,8.33%和8.11%经统计学处理,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人组之间显著差异(P〈0.00)。还观察到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和第四期患者血清DR-70^TM水平较高。提示血清DR-70^TM检测对口口腔人颌面肿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枳和为一种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口腔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二期梅毒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口腔临床表现(包括病损数目和临床病损分级)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ctin ring card test,RPR)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青年组(≤ 44岁)11例,中年组(45 ~ 59岁)10例,老年组(≥ 60岁)9例;各年龄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表现为黏膜斑、黏膜炎,好发部位依次为唇、舌、咽、腭和颊部。与低RPR滴度组(< 1∶128)相比,高RPR滴度组(≥ 1∶128)患者口腔黏膜病损数目较多、临床病损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伴有口腔黏膜病损的二期梅毒患者RPR滴度与口腔黏膜病损数目及临床病损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在口腔外科占很大比例 ,老年人的特点是年高、体弱、疾病多。了解和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 ,是口腔外科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将本人几年来对口腔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 :手术前仔细倾听老年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让老年患者对整个手术的性质 ,目的及手术过程有初步了解。护士态度和蔼与真诚 ,减少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建立信心。2 术前检查 :如测量脉博、血压 ,必要时检查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作胸透等。3 麻醉药物的准备 :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42例口腔鳞癌原发患者及10例复发患者的血清IgE水平。结果显示:口腔鳞癌及复发患者IgE水平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鳞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不影响IgE水平;口腔鳞癌患者术后IgE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血清IgE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口腔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IgE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各国人口出现平均寿命延长和老人比例增加的趋势 ,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 ,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多 ,口腔颌面外科的老年患者亦相应增加。 1 98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 60岁以上老年患者 452例 ,占该科住院患者的 8.60 %。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452例中 ,男性 2 4 0例 ,女性 2 1 2例 ;年龄 :60~69岁组 2 63例 ,70~ 79岁组 74例 ,80岁以上组 1 5例 ,平均年龄 67.2 3岁 ,最大年龄 88岁。1 .1 疾病分类452例中 ,肿瘤 360例 ,占 79.65% ,非肿瘤疾病92例 ,占 2 0 .35%。  肿瘤 :良性肿瘤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发病年龄、分类、伴发疾病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的特点.结果:484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肿瘤患者445例,占91.94%,其中60.90%为恶性肿瘤;69.63%的病人伴发1种以上系统疾病,主要的伴发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结论:老年口腔住院患者系统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正确处理围手术期各疾病对于老年口腔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径路多种多样,主要经注射和密切生活接触而传播。近年来发现生活的密切接触可能更为重要。唾液携带乙肝病毒,已被国内外学者们所注意,并报导乙肝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唾液中带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一步强调唾液传播的危险性。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乙肝病人和携带HBsAg的口腔病人,很易发生医院交叉感染。国内对乙肝病人,尤其无症状携带者的唾液中带有HBsAg,仅有数篇报导。我院于1986年11~12月,从各科门诊口腔病人、住院病人(简称口腔病人)中随机抽样,采取血液和唾液,并从我校传染科和市传染病医院采取已确诊为乙肝病人的唾液,进行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浓缩血浆和有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出现,给口腔科治疗提供了广泛而必要的手段。作者对因子Ⅷ,Ⅸ、Ⅹ、Ⅺ缺乏和VonWillebrand病患者,施行了各种口腔外科手术。上述疾病系遗传性血液凝固性疾病,其特点为凝血活素生成障碍,结果血凝块形成不良。牙齿拔除后该处创面暴露,这种病人特别容易发生过度出血。有些病人术后虽得到充分止血,但很可能发生延迟性出血,这是由于愈合创口中部份纤维素基质的自然溶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静脉输注血浆衍化物,以提供足够的外源性凝固因子,直到伤口完全愈合。近来有几种药物已证实具有抑  相似文献   

18.
为血友病人做口腔外科手术是对口腔外科和内科人员的一个考验。医护人员都应该知道这种病的要点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任何时候都必须记住麻醉给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预先准备,小心谨慎,操作轻柔,对施行血友病人口腔手术的安全给药和有效的麻醉是绝对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硒水平的测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必需微量元素硒的关系。方法30例口腔扁平苔藓实验组与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及血清硒水平。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及血清硒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硒水平低下可能是口腔扁平苔藓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bFGF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由 14 6个氨基酸组成 ,存在于神经组织、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胎盘以及唾液和泪液中 ,对造血和伤口组织愈合非常重要。我们检测了口腔扁平苔藓 (OLP)患者唾液中bFGF的浓度 ,并分析其在OLP发病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