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和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相当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化疗而治愈.但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脊柱结核畸形进展,Rajasekaran 等[1]研究发现,非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中约有39%的病例后凸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即使疾病治愈脊柱畸形仍加重.自从Hodgson和Stock在1956年报道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以后,Hodgson的"香港术式"以及后来改进的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了治疗脊柱结核的标准术式.对于巨大死骨、脓肿,窦道形成、椎体破坏严重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及截瘫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可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具体如何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范围、畸形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时机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2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6~40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一例术后2个月结核复发,余者结核无复发,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者有21例,有效率为85.7%。术后A级患者3例中1例无效,2例好转;B级(4例)、C级(12例)、D级(23例)患者均好转,其中C级2例治愈、D级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76.2%。结论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压迫多缓慢产生,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瘫痪越重,预后越差。应在完善术前抗结核治疗减轻中毒症状后尽早手术,如果截瘫进展或脓肿即将破裂可提前手术。  相似文献   

3.
董健  李娟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247-249
 随着外科技术和植入物的进步,在抗结核药物的保护下,对有手术指征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多争议。脊柱结核术前是否必须进行2~4周的抗结核治疗?是否必须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正常后才能手术?抗结核化疗期间出现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是否应及早减压手术?这些问题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在抗结核药物发明并应用于临床之后,大体上经历了化疗药物辅助下单纯病灶清除和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两个阶段[1-4].近年来,各种病灶清除、病变椎体切除后的内固定手术得到广泛开展,脊柱结核的手术切除范围越来越大[5].随着外科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活动期脊柱结核开展的多种治疗方法的探索也不断出现,其中包括在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前提下的脊柱结核姑息手术(有限手术)[6]以及开放手术后病灶内放置含抗生素缓释人工骨的方法[7]等.  相似文献   

5.
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与术后疗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目的 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对多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 74例脊柱结核选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的患者,其中有17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5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2例、胸椎37例、腰椎25例.CT或MRI显示病灶有明显的死骨和脓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给予4周以上的抗结核化疗,术后动态观察结核中毒症状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畸形矫正和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81.5 mm/1 h,C反应蛋白平均为41.6 mg/L,其中51例(68.9%)脊柱结核处于活动期.抗结核化疗4周后红细胞沉降率降至43.8 mm/1 h,C反应蛋白降至27.4 mg/L,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8~12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检测结果正常,结核症状及病椎疼痛消失.病椎植骨单节段融合时间平均4.3个月,双节段融合时间平均6.7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4.9%,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7.3%.术后12个月有3例患者仍扶拐行走(Frankel D级),其余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旨在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脊柱稳定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化疗时间.规范的抗结核化疗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和病灶治愈的重要保障.动态观察和全面评估疗效指标,对于判断手术疗效和病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再手术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n SB  Dong WJ  Fan J  Lan TL  Guan BQ  Xu SZ  Gua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7-123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32例(占同期患者的19%),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灶清除减压术、植骨治疗,有9例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复发病灶清除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6例截瘫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时行开胸病灶清除术解除脊髓压迫效果仍佳,而对于体质或肺功能状态差者可行经胸廓胸膜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石或核心.手术只是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因此,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随着对脊柱节段稳定性认识的深入,以内固定应用为特征的外科术式广泛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结核伴截瘫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并前路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30例结核全部治愈,其中有2例复发,植骨融合29例,后凸矫正角度12°,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0%。[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伴截瘫,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病椎次全切除、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2%~6.3%.虽然发病率不是很高。但颈椎结核可引起脊髓压迫而导致四肢瘫痪,所造成的残疾十分严重。Hsu等报道一组40例下颈椎结核患者的截瘫发生率为42.5%。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上更合理的应用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颈椎结核的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7月采取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髂骨块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2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国脊柱结核治疗专题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脊柱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仍存在很多争议。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鉴别困难;(2)抗结核用药、化疗疗程针对性不强;(3)复治、复发、耐药病例的治疗不规范;(4)手术指征、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不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给药在高龄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结核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75%[1]。有效的全身化疗联合传统的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高龄患者全身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副作用及手术创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对29例年龄70岁以上的脊柱结核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给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凯  万双林  张剑  赵风东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42-1243
脊柱结核综合治疗原则已得到公认,标准化抗结核药物及外科手术已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基本手段。我院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在连续标准化疗的同时,通过胸腔镜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手术,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1~2个椎体破坏塌陷42例,≥3个椎体16例,均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18°~50°,平均36°。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结果]58例截瘫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例,治愈率58.62%;部分改善19例,好转率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4°,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8.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结论]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短程化疗以及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行3个月四联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三联药物6个月持续治疗;其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1例,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17例。观察结核治愈率、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1年2个月~3年。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伤恢复,植骨块愈合,植骨均融合,时间4~7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短程化疗结合选择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可加强脊柱稳定性,改善畸形,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伴截瘫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并评价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78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13~71岁,平均39.5岁。骨病活动型截瘫69例,41例已行抗结核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周(0~4周)行早期手术治疗;22例(合并活动肺结核6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药物性肝炎7例、尿毒症3例、不稳定心绞痛1例)经围手术期处理后行手术治疗,发生截瘫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5周(3~8周);6例单纯行药物治疗。骨病治愈型截瘫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 个月,平均31.4个月。术后第1天~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完全恢复65例,部分恢复7例,无改善6例。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预后相似,骨病治愈型截瘫患者初始恢复慢,且预后较差。术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片或CT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骨病活动型截瘫,病变较轻者可行单纯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Frankel分级C级以下,后凸畸形)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有早期手术禁忌者,合并症处理后,延期手术治疗亦可取得较好疗效。骨病治愈型截瘫的神经症状改善较骨病活动型截瘫患者差,提示初治病例(尤其是儿童结核)应强调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60%,为多发病,诊治较为困难,是骨科医生目前应重新正视的课题。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脊柱结核的病程长约40个月,并发截瘫的死亡率为36%,胸椎、胸腰椎结核并发窦道者死亡率约46%。在疗养院“治愈”出院后6年间,总死亡率高达60%,为当时的不治之症。1944年证明链霉素(SM)对豚鼠实验性结核和人结核病均有效;1949年证明对氨柳酸(PAS)与SM联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从此开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1952年发现异烟肼(INH)有抗结核作用,由于其高效、低毒和价廉,至今仍是所有初治方案中重要药物;1956年印度Madra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附件结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诊断为颈椎附件结核患者,评估CT、MRI、病理检查结果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在诊断颈椎附件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联合外支具固定制动对颈椎附件结核患者恢复的影响。结果2例均获得随访,1例抗结核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后未见复发,另外1例为年轻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1年联合颈部外支具制动3个月后患者完全恢复,未见复发迹象。结论CT及MRI是诊断脊柱附件结核最有价值的方法,病理检查及结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利于进一步诊断附件结核,药物抗结核治疗是治疗脊柱附件结核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在病灶清除及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脊柱结核的发病、治疗和预后情况,探寻更好的化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住院脊柱结核患者.结果:高原地区脊柱结核发病高,占骨与关节结核的69.0%;病情重,截瘫发生率占18.2%;就诊年龄晚,平均23.2岁;患者采用短程化疗疗效好,意义大.结论:在经济、文化较落后地区,因难以完成正规长程化疗方案,采用短程化疗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