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PCR ELISA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 65例 ,穿刺组织端粒酶阳性 5 7例 ,阳性率为 87 7% ;大体组织端粒酶阳性 5 4例 ,阳性率83 1% ;淋巴结有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 ,端粒酶阳性 2例 ,阳性率 14 3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以间接了解乳腺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患外周血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65例乳腺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级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乳腺癌患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0.00%,低于相应的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1.54%),乳腺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可能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对肿瘤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端粒酶表达与PR、ER、PCNA、c erbB2及p5 3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 TRAP技术检测 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癌基因c erbB2及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3例乳腺癌标本 ,在 6 9例细胞学阳性标本中 6 1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可疑标本中 5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阴性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敏感性为 84.3% (70 / 83)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 77.1% (6 4/ 83) ;1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4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端粒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与PR、ER状态、PCNA、c erbB2 表达亦无相关性 ,但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其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人微言轻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7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标本经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在43例肺癌胸水标本中,29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7例端粒酶阳性,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2例端粒酶阳性,11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在14例其它肿瘤胸水标本中,8例细胞学阳性及1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标本端粒酶检测均为阳性,5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1例端粒酶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64.91%(37/57)和75.44%(43/57)。结论:结果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癌性胸水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光  赵家明 《浙江肿瘤》2000,6(4):219-22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非放射性的PCR-ELISA反应试剂盒检测51例乳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1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2.4%(42/51)、5%(1/20)和0(0/9);乳腺癌中不同组织分类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乳腺癌中表达,其活性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以7例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32例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癌 旁组织为9.4%,在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并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早期乳腺癌高危征象(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乳头溢液、乳腺内小结节、乳房肿块、钼靶显示砂粒样钙化点)患者,术前行乳腺细针穿刺,分别行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67例有早期乳腺癌高危征象患者中,术前细胞学检查阳性者7例,端粒酶阳性表达者24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不典型增生30例,其他乳腺良性病变30例,早期乳腺癌7例.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端粒酶活性随增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4).结论 端粒酶在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中即有表达,且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其活性逐渐升高.早期乳腺癌高危患者术前细针穿刺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 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腺体中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3例正常前列腺端粒酶阳性率为15.38%(2/13),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25.71%(9/35)。增生结节、包膜各33管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42%(14/33)和3.03%(1/33);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增生结节阳性率高于包膜组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分布不均匀,增生结节含端粒酶阳性细胞高于包膜组织。提示前列腺的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Yu SA  Peng CH  Wu RJ  Zheng ZD  Chen K  Fu ZN 《癌症》2002,21(2):177-180
背景与目的:已有学者对尿液,胰液,肠腔冲洗液,胸水等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探索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而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尚少见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胆汁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4例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病人获得的胆汁中有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75.0%,而良性梗阻组19例中只有1例检测到端粒酶弱阳性,阳性率5.3%。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但胰腺癌和胆管癌病人胆汁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高。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显示:44例胆道恶性梗阻的病人中31例进行了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只有3例癌细胞阳性,阳性率9.7%,这3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的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均为阳性。结论:TRAP银染法可有效检测到胆汁脱落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胆道疾病的分子标志物。胆汁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有效和无创性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对3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了乳腺及其区域淋巴结^99mTc-MIBI显像。全部肿瘤经病理证实。结果:36例乳腺肿瘤中14例为良性肿瘤,22例为乳腺癌,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3例。^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肿瘤假阳性1例,假阴性4例,其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92.6%,准确性为86.1%;^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5例,未发现假阳性,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61.5%,准确性为77.3%。结论:^99mTc-MIBI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灵敏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也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是其结果还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TRA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方法对 2 7例乳腺癌组织及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 在 2 7例乳腺癌组织中 ,发现有 2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5 .2 % ;而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只有 1例表达阳性 ;乳腺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A值 )为 0 .5 85± 0 .2 86;而相应癌旁组织则为 0 .0 95±0 .0 62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腺癌肿块直径≥ 2cm及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端粒酶活性水平显著高于 <2cm及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cl-2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方法(TRAP-PCR-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2蛋白表达。结果在84例NSCLC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5%。无淋巴结转移者Bcl-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Ⅰ、Ⅱ期Bcl-2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P<0.05)。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6.7%,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1和P<0.05))。此外,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端粒酶活性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NSCLC组织中Bcl-2及端粒酶同时进行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统疾病粒酶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尿脱落细胞和相关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了解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PCR ELISA法对54例膀胱癌,15例肾癌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及非癌患者和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90.2%(50.54)膀胱癌组织,。93.3%(14/15)肾癌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相应尿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1%,20.0%,其它疾病和尿脱落细胞均未检出端粒酶。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并可为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Qiu XG  Liu YP  Pu QT  Gu QH  Han JJ 《癌症》2002,21(11):1241-1243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可使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本研究拟分析端粒酶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178例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患者术后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为86.72%(111/128);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为46.67%(7/15);乳腺纤维瘤组织为26.66%(4/15);乳腺非癌组织、囊性增生组织全阴性。乳腺癌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临床I期63.16%,Ⅱ期85.96%,Ⅲ期为965%,Ⅳ期为100%。原发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阳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95.83%(69/72),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75%(42/56)。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5),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特别是它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有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表达和端粒酶的活性,初步探讨它们在检测大肠癌微转移中的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检测相应患者外周血中的端粒酶的活性。结果:52例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按不同时间段分别为61.9%与57.7%(术前),69.1%与72.1%(术后24h),34.6%与30.9%(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两者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Duke’S分期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端粒酶和CK20均可作为标志物来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  相似文献   

20.
肺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4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35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2.9%,癌旁正常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I~Ⅱ期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6.7%,Ⅲ~Ⅳ期阳性率为77.8%;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9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