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截冠法分次拔除紧贴下牙槽神经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对10例术前全景片及CT均显示牙根紧贴或接触下牙槽神经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采用截冠留根法,于釉-牙骨质界去除阻力牙冠,包埋牙根于牙槽骨内;术后观察,待牙根移动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10例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均无下牙槽神经损伤,无感染情况出现;仅1例牙根未能上移至远离下牙槽神经的位置,留根于牙槽骨内,牙龈创面愈合,随访1年无不适。结论:根尖紧贴或接触下牙槽神经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经截冠留根术后,断根有上移萌出趋势,可远离下牙槽神经管,后期拔除断根,可明显降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累及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传统拔除方法常会引起以下牙槽神经损伤为主的并发症,为此有众多学者提出新的拔除方法,如截冠法、正畸牵引辅助及冠周去骨法等,以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文章就累及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方法的原理、适应证、操作注意事项及优缺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经3~10周的牵引,使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20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经牵引拔牙后,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术后反应轻微。结论: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解决了术后下唇麻木、骨折等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拔牙更容易、更快。  相似文献   

4.
累及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传统拔除方法常会引起以下牙槽神经损伤为主的并发症,为此有众多学者提出新的拔除方法,如截冠法、正畸牵引辅助及冠周去骨法等,以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文章就累及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方法的原理、适应证、操作注意事项及优缺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水平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常与下牙槽神经毗邻,直接拔除创伤较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严重的就是下牙槽神经损伤.该文报告1例接触下颌神经管的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通过微种植钉牵引,使其远离下颌神经管后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6.
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外科常见手术。中、低位近中阻生的第三磨牙牙根与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关系密切,由于近中邻牙的阻力,拔除时创伤较大,易造成第二磨牙损伤及神经损伤。本文报告1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采用微创正畸牵引法,直立患牙,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CBCT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并指导拔牙手术径路选择。方法:对曲面体层片显示下颌第三磨牙根端与下颌神经管接触重叠,评估下牙槽神经易损伤病例42例,65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进行CBCT检查。两组医师(每组口腔外科医师和颌面影像科医师各1名)分别根据曲面体层片和CBCT图像评估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程度并进行手术设计,应用x2检验两种影像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度。结果:评估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可能性经曲面体层片和CBCT对比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曲面体层片相比,CBCT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阻生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三维影像的空间距离,有效辅助了牙拔除手术方式的设计(P<0.001)。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能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的评估中,与曲面体层片相比,CBCT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能指导术者帮助选择更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三点注射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3例志愿者加入临床试验,使用左右半口设计,随机采用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改良三点注射法进行麻醉,并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注射时、手术中及手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改良三点注射法和传统下牙槽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左右半口设计,32例患者的左右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分别随机采用Gow-Gates法和传统注射法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记录麻醉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Gow-Gates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6.9%,传统注射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0.6%,二者的麻醉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7)。在麻醉程度上,Gow-Gates法麻醉程度为A和B级的比率为96.9%,明显好于传统注射法的78.1%(P=0.034)。Gow-Gates法的回抽出血率明显低于传统注射法(P=0.025),2种注射方法均未出现血肿。结论 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好且较为安全,可以作为传统注射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 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 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第三磨牙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经常发生阻生的现象,但在下颌升支下牙槽神经管内者甚少见。本文介绍1例左下颌第三磨牙异位埋伏阻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朱天双  蔡育 《口腔医学研究》2022,(11):1098-1100
牙根折断常发生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取出难度较大,尤其是下颌管内断根,操作不慎还有可能将其推向更深处,导致或加重下牙槽神经损伤。本文介绍左侧下颌管内阻生第三磨牙断根取出术1例。  相似文献   

13.
1.列出下唇感觉异常的原因: ①手术损伤下牙槽神经,②下颌骨骨折致使下牙槽神经损伤,③恶性肿瘤累及下牙槽神经,④在翼下颌间隙内行局麻注射时损伤下牙槽神经,⑤部分或全口托牙压迫颏神经出颏孔处,⑥在软组织部  相似文献   

14.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由于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关系密切,神经损伤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避免IAN损伤的方法:截冠法、部分牙冠切除术和正畸牵引法.本文报告1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斜位低位阻生的患者,采用改良正畸牵引法,分两步将牙根牵离神经管,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患牙.  相似文献   

15.
下颌第二、第三磨牙低位舌向叠摞式阻生十分罕见,该类阻生牙正畸矫正难度大,外科拔除操作复杂、风险高,术中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及邻牙。本文报道37、38叠摞式舌向阻生牙微创拔除术1例。  相似文献   

16.
李淑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313-1316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nf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IANB)是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下颌后牙麻醉使用最频繁的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称为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将麻醉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浸泡还没有进入下颌神经管的下牙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治疗观念的不断进步,拔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成为口腔外科医生的重点关注话题。由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造成的下牙槽神经永久性损伤而导致的下份面部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末,截冠术从修复领域引入口腔外科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在安全性、可操作性、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皆有良好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截冠术这一术式进行回顾性综述以期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临床实践操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引发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冠切除术(coronectomy)就成为一种降低风险的手术方式。许多文章都认为冠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亦较低。本文总结概述了冠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相关的下牙槽神经损伤(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IANI)危险因素,并构建IANI风险评分系统用于术前IANI风险评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牙拔除术的949颗下颌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20.
下颌管的走行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下颌管的位置及解剖结构 ,为种植牙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 15具成人有牙下颌骨标本在特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纵横径和四壁厚度 ,观察 4具动脉灌注新鲜标本的下颌管内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 ,并近下颌骨下缘 ;管内血管位于神经之上。结论 牙种植术中按正常解剖方位钻孔 ,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如术中下颌管内突然涌出大量新鲜血 ,则提示继续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