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鹏  郝超  郭慕红 《江苏医药》2003,29(10):789-789
先天性唇裂修补术后,随着生长发育,患侧唇部和鼻部常常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畸形。对其畸形,目前尚无完善的治疗模式。唇鼻畸形的多样化程度有共性,更有其个性。这与唇裂的程度,早期修复的方法,上颌骨的发育及患生长的不同年龄段密切相关。在功能修复的同时,患对外观的改善往往有更强烈的要求。作鉴于以往修复唇鼻畸形的经验,1992年10月-2002年4月应用Onizuka唇裂二期修复方法,对78例唇裂术后唇鼻畸形作彻底矫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唇裂术后畸形常见 ,尤以双侧唇裂为显。临床表现多为哨状缺损 ,疤痕 ,双侧不对称 ,上唇过短、过长等。前唇与前颌异位 ,堵塞鼻孔畸形却罕见 ,现报道1例。患儿男 ,1岁零7个月 ,因先天性双侧完全唇裂于1岁零1个月时在当地医院行双侧完全唇裂整复术 ,术后出现前颌外翻至上唇外侧并堵塞左鼻孔而来院求治。入院查体全身情况无特殊 ,口腔颌面外科情况 :前颌明显外翻并向右侧旋转 ,鼻小柱偏斜向右侧 ,左鼻孔被外翻前颌堵塞。左侧白唇下1/3与前颌内侧粘膜错位愈合 ;左侧白唇直接经前颌内侧与右侧白唇及前颌内侧粘膜错位愈合。前颌上有三颗乳牙 ()暴…  相似文献   

3.
双侧唇裂前唇双三角瓣缩小鼻底横径功能的整复手术159医院口腔科(河南驻马店463008)付新国刘霜印任云壮刘杨双侧唇裂由于畸形较重,其整复比单侧唇裂整复效果差[1]。许多传统经典的手术方法,术后继发畸形比较复杂,常涉及到鼻、唇、牙槽甚至牙合和颌骨多方...  相似文献   

4.
<正> 先天性唇裂的治疗,至今尚存着困难和问题。手术中由于对唇红部处理不妥,术后常留有纵沟,加之对口轮匝肌修复注意不够,而使患者在说话、微笑,吹口哨时,因口轮匝肌收缩产生唇部畸形。我科从1981年2月至1988年2月收治先天性唇裂患者502例,其中男性309例,女性193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天,均采用唇红部加长“Z”形法,经过7年的随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9-06以来,我们对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弓不良及口哨畸形者,采用带蒂粘膜肌肉瓣双Z成形术修复。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36例均为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弓不良及口哨畸形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大20岁,最小6岁,平均12岁。均在双侧眶下孔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手术治疗。2 手术方法2.1 定点 先分别在上唇两侧相当于唇峰位置最低点定点1、2,在1、2点中间相当于人中切迹最低点定点3,以1、2点处唇红厚度为Z瓣边,从1、2、3点向下作平行线,以三条平行线终点为1′、2′、3′,长度等于Z瓣边长,连接1~3′,2~3′成横双“Z”形(图1)…  相似文献   

6.
<正>鼻小柱短小是双侧唇裂手术后常见的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小柱过短、鼻尖分离和扁平以及鼻翼过度外展等,同时由于软组织的影响,鼻唇角往往存在角度过大的问题[1,2],然而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有关恢复鼻唇角角度的报道较少。本文在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中通过延长鼻小柱后在双侧鼻翼软骨内侧脚间植入片状Medpor材料支撑鼻小柱的同时调整恢复鼻唇角角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9年1月—2013年8月于笔者所在科就  相似文献   

7.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方法颇多,但效果都不甚理想.我科全体医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7~33岁.2手术方法参照健侧鼻翼轮廓,用美兰在患侧鼻翼内下方突出处,沿鼻孔的边缘形成一个三用形皮瓣,瓣的蒂位于近中线,其宽度不小于2~3mm.将鼻孔边缘的切口向下延长至鼻小柱的基底和鼻孔底部.再从鼻底至鼻翼内侧和外侧形成一个"V"型切口.按划线切开皮肤,将鼻孔线形成的三角按提起,充分显露息间鼻翼软骨内侧脚,然后在外…  相似文献   

8.
汉斌  鲁中好  王宗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82-1383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整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9例,将切取的自体肋软骨塑型后植入鼻小柱部、患侧鼻翼及鼻背部,一次整复鼻畸形.结果 9例患者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排异及明显吸收,外鼻形态满意.结论 自体肋软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鼻畸形整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对称Z成形术在单侧不完全唇裂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个体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Z成形术对65例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通过恢复唇高,修复口轮匝肌,矫正鼻畸形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 本组共65例病人,术后均为I期愈合,随访3月到18月,效果满意。 结论 不对称Z成形术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具有设计合理、方法简便,修复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阴道缺失是一种先天性女性生殖器畸形,对女性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术前、术后护理上极为重要。本科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阴道缺失或部分缺失患者5例,经手术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的二期整复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的二期整复方法。方法 自1991年迄今,对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综合方式手术修复60例,其中随访观察41例。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术后鼻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针对不同患者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手术治疗,使移位的鼻解剖结构复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软腭反向双“Z”成形术治疗腭裂11例分析伍鹏,杨瑜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Funlow术式修复先天性腭裂11例,体会到该术式与常规后推术式比较,更能有效延长软腭长度,并减少了干扰上颌骨发育的因素。现将手术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手术方法在软腭的口腔侧和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向双“Z”成形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反向双“Z”成形术 ,将腭裂患儿异位的腭帆提肌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并使软腭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结果  19例随访患儿中 ,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 16例 ( 84 2 %)患儿发音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 ,3例 ( 15 8%)发音无改善。结论 反向双“Z”成形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向双“Z”成形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反向双“Z”成形术,将腭裂患儿异位的腭帆提肌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并使软腭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结果:19例随访患儿中,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6例(84.2%)患儿发音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3例(15.8%)发音无改善。结论:反向双“Z”成形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庆荣  许广侠 《江苏医药》1992,18(4):214-215
1987年3月至1989年5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三Z 法”修复先天性单侧上唇裂64例,现报告如下。一、手术方法(见图1)1.先定唇珠三角A、B、C 点,使AB=AC。2.定患侧上唇唇峰点F,两口角D、E 点使BD=FE,以使修复后的唇弓两侧等长。3.测最健侧鼻孔基底部之宽度,定患侧鼻孔裂隙两侧G、H 点,使缝合后的鼻孔与健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的解剖学修复。方法采用埋没导引缝合针缝合法,对于引起畸形的主要因素:鼻翼软骨向两侧移位,鼻降肌挛缩,口轮匝肌移位,鼻孔底瘢痕挛缩等进行彻底松解后,牢固准确地复位、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结果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36例双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除1例叉状皮瓣远端坏死外,余均顺利成功。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不仅简单省时,而且能达到畸形的解剖学修复。  相似文献   

17.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由于后颅窝容积小,出血后容易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起枕骨大孔疝,如不及时救治,可迅速致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2~4].常规手术方案是后正中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后颅凹减压术,术后减压去除后颅凹区域一般不做处理,后颅凹修补的病例少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下腹部蹼状瘢痕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对14例下腹部瘢痕患者采用连续“Z”成形术进行手术整复。对于瘢痕严重挛缩的患者,采用仅对挛缩瘢痕切开松解而不切除的手术方法,灵活设计切口,利用挛缩部位已成熟的瘢痕形成较大面积三角形瘢痕瓣来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皮瓣全部成活,蹼状粘连解除。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同周围皮肤,质地柔韧,皮瓣无挛缩,感觉良好,外形满意,活动正常。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90~1996年5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台口梗阻24例,对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8例采用“Z”成形术修复吻合口梗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直线切口肌功能修整在单侧唇裂术后唇高不等畸形整复中的效果。方法对45例单侧唇裂术后双侧唇高不等明显畸形的患者,在患侧参照健侧人中嵴位置及走行设计类直线切口,分离显露至口轮匝肌表面,调整肌束对位缝合,利用皮肤延展性使患侧唇峰点恢复至正常位置,并通过皮下缝合固定于口轮匝肌。结果患者术后两侧唇高基本相等,患侧手术瘢痕与健侧人中嵴相似,面形及口轮匝肌功能恢复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动静态形态满意。结论该方法可减少皮肤附加切口,重建患侧人中嵴形态及口轮匝肌功能,功能和外观满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