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3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Ⅲ期7例,Ⅳ期3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发生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16例(27.59%),无效18例(31.03%),恶化11例(18.97%),危象及死亡13例(22.4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Ⅰ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1988年~2000年12月手术治疗3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结果.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结果术后18例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均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1例死于危象.术后随访半年~10年,3年内MG缓解率为72.2%,5年生存率为65.4%,10年生存率为24.8%.结论胸腺切除手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及时行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是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8月对75例经CT测量肿瘤最大径1 ~11 cm的胸腺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胸腺瘤切除,腋前线第5肋间做1.0 cm观察孔,主、副操作孔长1.5 cm,常规为第3肋间腋前线及第5肋间锁骨中线,可适当调整.电钩沿膈神经前纵行切开术侧纵隔胸膜达瘤体上下极,钝性分离暴露瘤体后处理肿物下极并游离至对侧纵隔胸膜.自下而上游离并处理胸腺静脉后完整切除瘤体.对合并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除切除瘤体与胸腺外进行前纵隔脂肪清扫.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7例全胸腔镜下完成,17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1例因术中左无名静脉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6例,肌无力危象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66例随访7 ~58个月,平均12.8月,1例C型胸腺瘤术后8个月复发,第15个月死于全身转移,余65例无复发或转移.29例合并MG者,14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无改善;2例合并PRCA者,1例部分缓解,1例无改善.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可行.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5例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安全度过围术期。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完全缓解12例,改善8例,无效5例,死亡3例。结论合理选择病例、彻底手术切除、完善围术期管理、减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围术期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预防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和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治疗58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观察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的围术期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预防MG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和其他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3例(5.2%),无肌无力或胆碱能危象发生,无肺部感染、再次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完全缓解16例(27.6%),部分缓解37例(63.8%),无效5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 围术期采用短程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规范手术操作,优化术中和术后早期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肌无力危象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236例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3,他引:34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 (MG)胸腺切除的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78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 2 36例 MG患者术前、术后的处理 ,危象发生的有关因素及远期疗效。 结果  2 36例术后发生危象 4 4例 (18.6 % ) ,危象的发生与术前准备、Osserm an临床分型、是否伴胸腺瘤密切相关。全组术后死亡 3例(1.3% ) ,1例死于误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死于危象 ,占危象病例的 4 .5 % ,1、3、5年的有效率分别为 84 .6 %、91.0 %和 89.0 %。 结论  MG行胸腺切除安全、有效 ,对术后发生危象高危因素的患者延期气管拔管可减少气管切开 ,部分胸骨劈开径路创伤小 ,其远期效果与文献报道其他径路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MG)危象是胸腺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1985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6例胸腺瘤合并MG的病人,15例术后发生MG危象,均抢救成菌,无围手术期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对96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根据临床相对记分、服药量改变及生活能力于术后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MG危象8例(8.3%),其中术前未服用糖皮质激素6例(18.75%),服用糖皮质激素2例(3.13%),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9例(9.4%),其中肺部感染7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随访96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其中32例临床痊愈,30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结论MG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无论是否有胸腺增生,特别是对合并有胸腺瘤者,应限期手术。若决定行手术治疗,术前除继续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外,口服糖皮质激素15d左右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