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母体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胎盘或初乳等途径传递给后代,使其仔畜被动地获得短暂的免疫力,以保护仔畜抵抗感染,这对幼畜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母源抗体的传递与被动免疫持续的时间,因动物种属的不同及母畜免疫程度而有差异。啮齿动物在怀孕期内可通过胎盘将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传递给胎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与阻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着母婴传播,有5条途径:①宫内感染;②经产道感染;③经初乳感染;④羊水感染;⑤产妇唾液感染。方法:母婴阻断方法包括:①建立完善的围产期保健制度,对HBV感染的孕妇进行筛查、管理和监测。②HBV感染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沐浴,停止母乳喂养与母亲隔离4周。③免疫性预防: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抗HBs亦可经胎盘传输给胎儿,使其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保护,预防HBV宫内感染。④新生儿免疫预防主张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结果与结论: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而且也降低了孕妇血HBsAg滴度。新生儿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既可使新生儿出生后获得即刻的被动免疫,又可使婴儿随后获得主动免疫,同时提出剖宫产不能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仔兔血清抗体动态变化,探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先天性传播的免疫学规律。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分别人工感染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只,仔兔出生后43天起每2周采血收集血清,至仔兔发育成熟(约出生后113天)。分别运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A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观察动态变化。结果 仔兔先天性感染率为60%(12/20),其中5只双性感染,7只单性感染。20只仔兔,抗AWA-IgG、抗AWA-IgM抗体检测始终呈阴性;抗SEA-IgG检测,5只双性感染仔兔有4只于出生后57天起陆续呈阳性,其余16只始终为阴性;20只仔兔抗SEA-IgM也始终呈阴性。结论 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仔兔呈低免疫应答状态,可能存在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A-P经肌肉、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及pCI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将pCIA-P经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的表达。结果:颌下腺区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并持续24周以上。肌肉注射法后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但未有效诱导产生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在小鼠颌下腺中检测到PAc蛋白的表达。结论:DNA防龋疫苗经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免疫是可诱导长期黏膜免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A-P经肌肉、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及pCI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将pCIA-P经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结果颌下腺区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并持续数周。肌肉注射法后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但未有效诱导产生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在小鼠颌下腺中检测到PAc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质粒pCIA-P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该DNA防龋疫苗经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免疫是可诱导长期粘膜免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编码pac结构基因A-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P以经肌肉和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重组质粒pCIA-P经肌肉、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及pCI质粒和生理盐水肌肉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将pCIA-P经颌下腺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表面蛋白抗原PAc的表达。结果:颌下腺区皮下注射法免疫后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和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均明显升高,并持续24周以上。肌肉注射法后血清IgG型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但未有效诱导产生唾液IgA型特异性抗体。在小鼠颌下腺中检测到PAc蛋白的表达。结论:DNA防龋疫苗经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免疫是可诱导长期黏膜免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家兔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的血清免疫反应。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分别感染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仔兔出生后43天起,每隔2周收集血清,直至发育到成兔(出生后113天)。以ELISA检测家兔日本血吸虫特性异性IgG、IgM抗体。结果 60%仔兔经胎感染日本血吸虫(12/20),其中双性感染5只,肝脏均见虫卵结节;单性感染7只。仔兔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OD在0.02-0.28范围,阳性对照在0.40-0.57);仔兔血清IgG抗体,肝脏有虫卵结节的5只双性感染仔兔中,1只出生后57天起、2只出生后71天起、1只出生后85天起呈阳性。其余仔兔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日本血吸虫经胎盘传播后,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宫建玲 《中外医疗》2008,27(22):12-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尘螨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6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清尘螨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IgG亚类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 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总IgE水平差异显著;患者组血清尘螨特异性m-slgGI、m-slgG2和m-slgG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m-slgG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特异性抗体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为过敏性哮喘提供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血清及初乳中该病毒标志物存在状况。 方法 :对 2 44份 HCV感染者、33份对照血清和 35份 HCV特异性 Ig G抗体阳性的产妇、41份健康产妇的初乳进行 HCV四种标志物测定。抗HCV- Ig G、Ig M和 GOR抗体采用间接 EL ISA法 ,HCV C33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 结果 :抗 HCV- Ig G、抗 HCV- Ig M、HCV C33和抗 GOR抗体四种标志物在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组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 10 0 .0 %、85 .7%、46 .4%和 6 4.3% ;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检出率为 6 6 .7%、10 0 .0 %、2 2 .9%和 42 .9% ;慢性稳定性丙型肝炎组为 94.1%、2 6 .5 %、17.6 %和 5 2 .9% ;血透患者组为 6 2 .6 %、31.3%、4.8%和 45 .6 %。血清抗 HCV Ig G阳性组初乳为 17.1%、2 .9%、8.5 %和 37.1%。血清和初乳对照组除 1例献血员血清抗 HCV- Ig G阳性外 ,其余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 :除抗 HCV- Ig G外 ,抗 HCV- Ig M、HCV C33和 GOR抗体三种标志物在 HCV感染的相关疾病组中 ,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 ,均可作为 HCV感染的标志 ,可用于 HCV感染后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是一种感染犬、貂的病毒性疾病,由于其传染性强,常可引起感染动物尤其是幼犬、幼貂死亡。有效的免疫措施和快速的检测手段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本文以美国ATCC的犬瘟热病毒株经鸡胚培养,获得大量大瘟热病毒抗原,经60%蔗糖垫底超离和氯化铯平衡梯度离心提纯,可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犬瘟热病毒颗粒。以此提纯的犬瘟热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测定抗犬瘟热病毒抗体,具有可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本部38份Beagle幼犬和55份Beagle成年犬血清抗犬瘟热病毒IgM和IgG效价,38份幼犬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