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芳  涂秋香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75-2377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中捕捉异常脑电信息对提高癫痫(EP)临床诊断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疑为癫痫、而经过常规脑电图(REEG)及相关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采取部分剥夺睡眠后行自然睡眠脑电监测3 h左右,并与入睡前先行的自身常规脑电图记录作对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自身REEG异常仅占15%,均呈非特异性异常,睡眠脑电监测异常91.67%,其中特异性异常85.45%,非特性异常14.5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睡眠脑电监测异常信息明显高于REEG,且有很高的特异性,其简便易行,无创伤性,对临床诊断癫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耿亚兰  徐静娟  何振朝 《临床荟萃》2006,21(19):1420-1421
2002年以来外院和我院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无痫样放电的83例癫痫患者和可疑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护系统(Video-EEG)监测,并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症之一,具有顽固性、突发性、反复性等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需长期服药治疗。随着癫痫外科手术的开展,癫痫治愈好转率得到很大的提高。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即对患者行长时间动态脑电图追踪记录。对其清醒、睡眠各种不同状态脑电图给予记录,捕获其癫痫特异性脑电波放电(痫样放电波),是部分癫痫患者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且能较完整地记录患者发作间歇期及发作期的脑电图,提高其痫样放电的阳性率。确定致痫灶,从而决定手术方式。因此,近几年为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12月。对50例患者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防护手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院于1992年10月至1996年6月,应用动态脑电监测临床诊断儿童癫痫52例,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住院者18例,门诊34例,男性33例,女性19例 ,年龄1岁5个月至14岁,平均6.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近3个月,均有反复发作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在颠叶癫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致痫灶,术中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60例,按术后评价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满意者38例(63%);显著改善者17例(28%);良好者3例(5%);较差者2例(3%);总有效率91%。【结论】脑电图是颞叶癫痫术前定位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前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术中脑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h脑电图(EEG)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临床拟诊癫痫的患者作常规EEG与2hEEG监测。【结果】常规EEG异常率为26.8%,2h EEG监测为90.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0.2h EEG监测检出率为68.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h EEG监测痫样放电主要集中在睡眠期,达89.6%,且以第Ⅰ~Ⅱ睡眠周期最多见,达87.5%,清醒期为19.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h EEG监测可以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脑电监测中癫痫发作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癫痫患者提供在脑电监测癫痫发作过程的安全护理 ,保证脑电监测质量 ,确定致痫灶 ,为手术提供准确定位。方法 :脑电监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对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 ,做好脑电监测过程中癫痫发作时各种抢救工作及护理安全措施。结果 :4 8例癫痫患者脑电监测癫痫发作、美解眠诱发癫痫发作 ,抢救工作准备充分 ,护理措施得当 ,监测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 ,既描记到致痫灶波形 ,又安全度过癫痫发作过程 ,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 :脑电监测癫痫波形是确定致痫灶一种主要检查项目 ,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脑电监测患者癫痫发作期间 ,监测医生与护士进行密切配合 ,做好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准备 ,是患者平安度过脑电监测癫痫发作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脑电活动混沌理论预报癫痫发作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脑电波变化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以混沌理论对长时程视频脑电资料进行分析,以期预测癫痫发作。方法:选择2004-08/11经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癫痫患者13例,患者知情同意。对患者长时程视频脑电资料中31次自发性发作进行分析,比较发作前期与发作间期的相关维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时,即有明显的发作前期。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混沌理论分析结果,32次发作中27次发作前相关维数降低,占84%在这27次发作中,平均可提前(12.26&;#177;2.35)min得到预测,13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过明显的发作前期(85%),单个患者可预测的发作比例平均为(79&;#177;36.6)%。结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改变在癫痫发作前期较为普遍,运用混沌理论分析脑电资料可以初步预测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高晶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47-9047
目的总结癫痫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癫痫病例30例,总结行视频脑电监测前、中、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30例患者,除1例小儿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因烦躁而抓落电极需重新粘贴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准确率已超过90%,在发作间期,良好的护理是减少误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脑电波变化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以混沌理论对长时程视频脑电资料进行分析,以期预测癫痫发作。方法:选择2004-08/11经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癫痫患者13例,患者知情同意。对患者长时程视频脑电资料中32次自发性发作进行分析,比较发作前期与发作间期的相关维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时,即有明显的发作前期。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混沌理论分析结果,32次发作中27次发作前相关维数降低,占84%。在这27次发作中,平均可提前(12.26±2.35)min得到预测。13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过明显的发作前期(85%),单个患者可预测的发作比例平均为(79±36.6)%。结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改变在癫痫发作前期较为普遍,运用混沌理论分析脑电资料可以初步预测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电活动的动力学特征,是在癫痫发作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脑电活动的混沌分维数、相关维数、Lyapunov指数、混沌复杂度和自由度等指标显著减少,脑电趋于同步和周期化,预示癫痫发作。研究表明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寻找表征脑电混沌状态的特征参数具有可行性。目的:探索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近似熵和相关维,分析大鼠癫痫发作过程的整个脑电信号特征。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验证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和消化内科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物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复杂性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150~200g。干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5mL,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脑电平稳后,将贝美格注射液稀释一倍,腹腔注射0.5mL。一段时间后大鼠开始身体抽搐,并伴有低沉叫声的癫痫发作,连续记录整个过程。根据实验记录大鼠脑电波形与试验过程中的发作症状,分别抽取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大鼠脑电波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结果:6只大鼠进入实验分析。癫痫发作中时,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0.447&;#177;0.126,2.166&;#177;0.377)明显低于发作前(0.807&;#177;0.182,4.773&;#177;0.319)和发作后(1.241&;#177;0.125,6.042&;#177;0.373)(t=-3.984~17.902.P&;lt;0.01)。其中发作前,发作中与未发作时脑电信号近似熵和相关维(1.313&;#177;0.090,6.405&;#177;0.694)的差异比较,t=-5.228~12.740.P&;lt;0.01。结论: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相关维数据变化,揭示了大鼠癫痫发作期和发作前后脑电信息活动特征性及其差异,表明了癫痫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脑电图(EEG)是癫痫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发作时的EEG,对癫痫的准确分型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但发作时绝大多数EEG因大量的肌电干扰而无法判读,而发作前后伪差少,便于观察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及发作结束时脑电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好的资料。作者对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收集的21例临床发作前后的EEG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资料显示,钙通道阻断剂对难治性癫痫有某种程度的抗癫痫作用。在常规抗痫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脑损伤后继发性难治性癫痫,可加强其抗癫痫作用,本组在常规抗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加用尼莫地平后癫痫患脑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24h动态脑电图是在常规脑电图基础上延长描记时间,以便对各个状态下的脑电活动进行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癫痫患儿的检出率。目的:通过对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7/2004—10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发作性脑疾病患儿151例,其中男99例,女52例,年龄3个月~14岁。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两组:癫痫组85例,可疑癫痫组66例。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脑电图检查,2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方法:对参加者详细询间病史、神经科查体,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凡在监测期间出现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爆发性高幅慢波、高度失律波、新生儿单一节律爆发波者,以及过度换气早期突破或局限性爆发性慢波者均为痫样放电;背景波异常,儿童期枕部阵发性慢波,睡眠期极度纺缍波及新生儿散发性一过性尖波,偶见不典型尖-慢波综合均属非特异性异常),并收集常规脑电图、CT或MRI检查结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②痫样放电时间、部位、临床发作与异常发作的关系。⑧将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与常规脑电图、CT或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51例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异常122例,其中痫样放电97例。癫痫组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79%(67/85),45%(30/66),(X^2=18.008,P〈0.005)]。②癫痫组中动态脑电图痫性放电以一侧半球或局限性一侧偏胜以及双侧大脑半球为主,可疑癫痫组中以双侧大脑半球痫样放电出现率最高。⑧痫样放电时间以睡眠时期为主,占74%(72/97),其中68%(44/97)见于浅睡期。④癫痫组临床发作14例,痈样放电出现率93%(13/14),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临床发作25例,痫样放电出现率12%(12/25),(X^2=6.741,P〈0.01)]。⑤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9例,痫样放电7例;动态脑电图中非特异性异常5例,痫样放电29例,两组患儿的常规脑电图以非特异性异常为主,动态脑电图以痫样放电为主。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用于诊断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痫样放电率明显增高,并能确定放电部位及时间,充分体现了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评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癫痫和非癫痫临床发作的动态脑电图监测。方法:对10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均先做普通脑电图(EEG),再做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AEEG阳性率明显高于EEG。结论:AEEG作为长程监测,对于癫痫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发作期间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诊断癫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癫痫患者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  潘小平  刘月香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66-1067
目的 :观察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2例临床拟诊癫痫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和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检查。结果 :常规脑电图 30 % ( 2 7例 )出现痫样放电 ,而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 75 % ( 6 9例 )出现痫样放电。痫样放电检出率与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结论 :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可显著地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对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云茜  王建林  雷进 《临床荟萃》2008,23(9):636-639
目的 探讨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清醒EEG和日间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0.0%,异常率为56.7%;日间自然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8.3%,异常率86.7%.痫样放电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痫样放电检出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痫样放电检出率在睡眠Ⅰ、Ⅱ期最高,少儿较成年人检出率更高,部分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只在睡眠中出现或在睡眠中明显增多.结论 日间自然睡眠EEG对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部电极是一种研究颅脑深部产生的电信号的电极,脑电图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用于癫痫发作区的定位。记录一种是在立体定向术中对脑深部核团进行记录,另一种是在脑深部结构安置慢性记录电极。由于安置电极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发生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国内外有关此检查护理的相关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脑电图在癫痫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拟诊为癫痫的患者行睡眠监测脑电图,并与常规脑电图比较。【结果】睡眠监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者55.9%(33/59)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10.2%(6/59)(P〈O.01),儿童痫样放电阳性率远高于成人(P〈O.01),且痫样放电主集中在思睡期及睡眠I、Ⅱ期。【结论】睡眠监测脑电图对癫痫的临床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脑电活动的动力学特征,是在癫痫发作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脑电活动的昆沌分维数、相关维数、Lyapunov指数、混沌复杂度和自由度等指标显著减少,脑电趋于同步和周期化,预示癫痫发作.研究表明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寻找表征脑电混沌状态的特征参数具有可行性.目的探索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近似熵和相关维,分析大鼠癫痫发作过程的整个脑电信号特征.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验证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和消化内科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物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复杂性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150~200 g.干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5 mL,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脑电平稳后,将贝美格注射液稀释一倍,腹腔注射0.5 mL.一段时间后大鼠开始身体抽搐,并伴有低沉叫声的癫痫发作,连续记录整个过程.根据实验记录大鼠脑电波形与试验过程中的发作症状,分别抽取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大鼠脑电波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结果6只大鼠进入实验分析.癫痫发作中时,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0.447±0.126,2.166±0.377)明显低于发作前(0.807±0.182,4.773 ±0.319)和发作后(1.241±0.125,6.042±0.373)(t=-3.984~17.902,P<0.01).其中发作前,发作中与未发作时脑电信号近似熵和相关维(1.313±0.090,6.405±0.694)的差异比较,t=-5.228~12.740,P<0.01.结论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相关维数据变化,揭示了大鼠癫痫发作期和发作前后脑电信息活动特征性及其差异,表明了癫痫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