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智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2):134-134
目的:探讨胸腹多发伤的诊治策略及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近12年本院收治的58例胸腹多发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临床体检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术前诊断率达89.7%,58例全部手术治疗,54例治愈,生存率93.1%;死亡4例,病死率6.9%。结论:体检和诊断性穿刺是胸腹多发伤简便可靠的手段。强调急救处理,诊断方法力求简便,争取时间及时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救治196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积极严密的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最短时间内行剖胸、剖腹等手术,术后动态观察,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174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7% .结论 伤后就诊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成反比.根据损伤组织器官对生命威胁的程度,按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剖胸、剖腹等手术,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我科 1992 - 0 1~ 2 0 0 0 - 12共收治腹部创伤 97例 ,其中腹部严重多发伤 5 3例 (5 4 6 % )。本组伤情复杂 ,病情危重 ,诊治难度较大。现将围手术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1例 ,女 12例。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 6 0岁 ,15~ 40岁者 40例 (75 4% )。车祸伤 2 5例 (47 1% ) ,坠落伤 9例 (16 .9% ) ,锐器刺伤 7例 (13.2 % )挤压伤 6例 (11.3% )重物砸伤 5例 (9.4% )枪伤 1例 (1.8% )。损伤器官最少者 2个 ,最多者达 9个。其中脾破裂 19例次 ,肝破裂 14例次 ,胰腺破裂 8例次 ,胃损伤 6例次 ,十二指肠损伤 4例次 ,小肠损伤 1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基层医院对以腹部损伤为致命性损伤的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5月~2008年5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致命性损伤的严重多发伤3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抗休克同时快速检查诊断,适应证的选择适当放宽,以止血和控制污染为首要目标,行简化手术和有效的ICU支持后可自主、邀请专家或转院实施再手术。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残疾2例,死亡2例;自主手术25例,专家手术4例,首次手术及复苏后转院3例。结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使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是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腹部多发伤124例。其中闭合性损伤占90.3%,每例损伤腹部组织器官多见为2-5个,共计290个。其有损伤部位多,休克发生率高,伤情复杂,易漏诊,并发症和感染率高等特点。临床采用救治和诊断同时进行,预防MOF发生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49-52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80例,依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组(DCS组,n=40)和早期全面治疗组(ETC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CS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TC组(P0.05),输血量显著少于ET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7.5%(7/40)、7.5%(3/40)均显著低于ETC组27.5%(11/40)、30.0%(12/4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较早期全面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一体化急诊救治136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急救时间0.5~1.0h,院内急诊0.5h之内;1次急诊完成手术112例,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24例.临床治愈112例(82.4%),残疾21例(15.4%),死亡3例(2.2%).结论:院外急救以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为主,院内急救尽早确定是1次急诊完成手术还是实施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性外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结合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4a多发伤病例,筛选出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以传统方式抢救(传统组)及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结合一体化救治模式(改进组)抢救的多发伤患者,比较2组患者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改进组患者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多发伤救治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结合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出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多发伤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乳酸和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TT及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ITM)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DCS)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8月救治的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ITM及行DCS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存活46例(86.8%),病死7例,病死率13.2%,其中就诊救治时间≤1h的病死2例(6.3%),〉1h的病死5例(2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死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M并行DCS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7,(24)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抢救,研究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时间与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01/2008-12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2(男59,女33)例为观察组,年龄17—70(35.6±7.1)岁,损伤评分(ISS)〉16分(28~58分).另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一般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初步伤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腹部闭合伤的诊断与手术时机,为提高救治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25例多发伤患者腹部闭合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118例腹部闭合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51例次;脾修补28例次;肝部分切除9例次;肝修补34例次;胃修补9例次;尿道膀胧修补15例次;空、回肠部分切除4例次;空、回肠修补3例次;降、乙状结肠修补、造痰3例次;升、横结肠修补2例次;肠系膜、大网膜修补2例次;胰、12指肠切除1例次;12指肠修补6例次;7例单纯肾挫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118例患者中91例脏器损伤破裂合并休克患者行急期手术,手术时间在伤后6 h内进行,其中18例合并脑部大血管损伤患者由两组医生同时手术;27例腹部伤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行择期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腹部伤痊愈113例,痊愈率为95.76%,死亡5例,死亡率为4.24%;保守治疗的7例患者腹部伤均痊愈,痊愈率为100.00%.结论 超声、腹腔穿刺探查及腹部CT检查等在诊断腹部闭合伤中的阳性率较高,可联合使用进行全面诊断,根据多发伤处理原则和处理顺序,根据患者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并兼顾多发伤,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的病例,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救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患者中,抢救成功27例(75%),一期手术后死亡3例(8.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90 min(4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310 mL(185~450 mL)。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救治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90.6%),一期手术后死亡2例(6.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2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150 mL(85~250 mL)。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采用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可减少创伤后的二次打击,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采用随机分成平均2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急诊一体化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高于观察组的6.67%,组间差异明显(P...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8)年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25例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94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岁。闭合性多发伤98倒(78.6%):开放性多发伤27例(21.4%)。结果:入院时ISS评分总的平均值为21分。所有患者治愈12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术前死亡3例,均死于重度出血性休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感染8例。胰瘘1例,肠瘘1例,胆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结论: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诊要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必要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与减少漏诊,是提高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