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所有克山病病区都处于乏硒状态,用亚硒酸钠防治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尸检与实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心肌主要是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冠状血管的病理改变。以上说明硒与克山病心肌病变有密切关系。但硒对正常心肌收缩力等方面影响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通过硒对离体蛙心的心肌收缩力、血流量、心率的影响,来探讨硒对心脏的作用机制和硒在预防克山病时对心脏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克山病病人的心肌由于变性、坏死与结疤致使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本文就小儿克山病163例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克山病的病理研究中,很早就有人注意到心肌坏死灶中常有冠状动脉的小分支。研究者对这种心肌坏死灶的围血管分布特点,作过许多描述。但对其意义和发生机理,则有种种不同见解。鉴于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讨克山病以及其他心肌病的心肌坏死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克山病的心肌病变,以往多注重两侧心室,对心房病变的系统观察较少。本文拟通过60例克山病心房的病理观察,了解各型克山病心房病变的性质和受累程度,对比两侧心房病变的轻重,为探讨克山病心肌坏死的发生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材料和方法 选择心脏标本保存较好的急型、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各20例,在左、右房按固定部位重  相似文献   

5.
据报导部分死于克山病的孕妇,胎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瘢痕形成。为了从多方面研究克山病的病因,尤其是胎儿心肌是否受到克山病致病因子的影响,我们在克山病多发病年对山东邹城市克山病重病区和非病区引产胎儿心脏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报告于下。一、材料和方法:病区胎心50例,由重病乡张庄、城前和田黄提供。非病区胎心34例,由城关、香城、落  相似文献   

6.
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病理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14例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14例亚急型克山病死亡病例的心、肝、脾、肺、肾、胰腺等组织进行对比观察,其中以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为重点。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的心脏增重及心腔扩大不明显,病变以心肌间质弥漫性炎细胞为主;而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脏增重及心腔扩大明显,心肌病变以心肌实质灶状变性、坏死和修复后的瘢痕为主,并具有围血管分布等一系列特点。结论 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在病理学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改变,是两种具有各自病理学特点的独立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克山病胰腺腺泡的病理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文献曾提到克山病时可有胰腺腺泡的萎缩性改变。已知某些胰腺病变有腺泡萎缩,可伴有大片心肌坏死,某些方面类似克山病的心肌病变。为了探讨克山病患者胰腺腺泡的病理改变以及胰腺腺泡萎缩和心肌坏死及克山病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对云  相似文献   

8.
克山病心肌病灶与血管关系的研究表明,心脏左室游离壁、左室乳头肌和室间隔心肌病灶多呈围血管分布,心肌病灶的原发部位多在冠状微循环床的动脉末端或冠状动脉3-4级分支——微动脉支配区、血管分布稀疏的部位。可见克山病心肌病灶的形态发生与心脏的微循环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克山病病因和发病学研究中,对某些化学元素的分析和代谢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心脏是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克山病患血清中肌红蛋白(Mb)的变化,探讨了肌红蛋白在诊断克山病心肌坏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酶免疫微量法。结果 不同类型克山病患的血清中Mb含量有所改变,但是只有亚急型克山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随心肌坏死程度加重,Mb含量也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中肌红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克山病急性心肌坏死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者对心肌再生和各种心脏疾患的心肌肥大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克山病的心肌再生与肥大及其在疾病转归中的意义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克山病心肌再生与肥大形态学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拟通过对克山病心肌再生与肥大的光学及电镜的定位观察,以探讨克山病心肌再生,肥大的形态学特点及其病理意义,以便进一步加深对克山病心肌病变的修复或转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克山病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克山病心肌病变的性质属子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与儿茶酚胺一类物质引起的实验性心肌坏死颇多相似之处。儿茶酚胺在克山病心肌坏死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很值得重视。我们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同样都给异丙基肾上腺素(ISP)做为激发条件,饲克山病病区  相似文献   

13.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其心肌因变性、坏死、结疤而导致收缩力降低,结果引起心脏扩大最后陷入心脏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是心脏功能代偿的表现,也是心脏超负荷的表现,这种心脏负荷的增加因其病变程度的不同而各异。然各型小儿克山病的心脏究竟是怎样代偿的,是肥厚(阻力  相似文献   

14.
克山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克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standardofKeshandisease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发生地命名的地方性心肌病;主要病态是心肌实质变性、坏死、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混合型泵或电衰竭。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克山病诊断要点以及临床...  相似文献   

15.
克山病是1935年发生于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农民中的一种地方性心肌病,由于病因不明以发生地名命为克山病,其后在我国1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农业人口中先后发现本病。在发病上具有一定的地区、时间及人群多发的特点。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心肌的变性、坏死和修复过程,临床上以心脏的泵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根据心脏功能与经过的不同将克山病分成4个临床型:急型、亚急型、慢型、潜在型。按WHO/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慢型克山病室性早搏(VPB)形态与猝死发生的关系,为克山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选择有VPB的慢型克山病病人进行心电向量图(VCG)描记,观察猝死前病人哪种形态的VPB最常见以及分析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结果慢型克山病病人猝死前VPB的形态呈不规则形和麻花形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1.1%、73.3%、57.7%,呈椭圆形、卵圆形、柳叶形、狭长形、长圆形、“8”字形、似梨形、似“△”形的检出率在2.2%~11.1%;病人均有心肌损害、灶性心肌坏死和左心室大;室性异位来自左心室前壁和后壁,检出率分别占总幅数的21.1%、10.6%;来自右室前壁和室间沟左缘,检出率占4.1%、0.81%;病人VPB形态在1~12种不等,每分钟发生的VPB的频率在2~23次不等;病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有1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LAB的各有3例,RBBB的有2例,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B)的有1例。结论呈不规则形和麻花形VPB是慢型克山病猝死病人中最常见的形态,若在伴有显著的左心室的扩张或增大以及严重的心肌损害、灶性心肌坏死、大面积的瘢痕、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外来因素突然增加心脏负担等均会增加慢型克山病猝死的机会。单纯的VPB,无论形态变化的数量和每分钟次数的多少以及单纯的束支传导阻滞,都不可能引起慢型克山病病人在短年限内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17.
人类心脏在正常及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左心室游离壁血管分布特点,国外一些作者已作过描述。本文目的在于观察心脏左室游离壁血管分布特点及不同年龄组血管发育和分布差异,从而探索克山病心肌病灶与血管分布的关系及形态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克山病心肌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病变性质类似缺血、缺氧性的心肌坏死。实验病理学研究证明,亚硝酸盐中毒可以引起动物缺氧性心肌坏死,还发现用克山病病区粮饲养的动物,这种心肌坏死的检出率及坏死面积均较用非病区粮饲养者明显增加,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9.
心内膜下坏死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或称心内膜下梗死,约半数心肌梗死位于心内膜下心肌。本改变亦见于非冠状血管性心脏损伤。急性心内膜下坏死在克山病甚是常见。于氏报告41例心电图有 ST 段改变的急型克山病病例,37例有明显的下向性单相曲线,且不出现深大的 QS 波。我室尸检成人急型克山病例,心内膜下坏死高达95.1%,其病理改变主要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本文报告临床及病理资料较完整的15例克山病心内膜下坏死尸检例,着重就病变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克山病防治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克山病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了山东省克山病32年的防治研究资料,分为克山病高发年、低发年和基本控制年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虽然克山病病因现在不十分清楚,但和下列因素有关:缺硒;生活贫困,食物单调,以地瓜及其制品为主食,营养缺乏;如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再感染上柯萨奇B组病毒;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心肌代谢障碍,导致心肌损伤、坏死。结论增加硒的供应量,改善生活水平,预防病毒感染对控制克山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