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囊-面罩无创通气用于呼吸困难患者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气囊-面罩无创辅助通气在12例呼吸困难患者救治中应用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气囊-面罩无创通气氧疗效果确切,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取材方便,方法易于掌握,可作为各级医院临床科室救治呼吸困难患者的快捷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甲流重症肺炎,评价其可行性、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呼衰患者43例,均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标准.随机分组,28例给予无创-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5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均给予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祛痰、支持等治疗,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28例患者中26例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成功脱机,1例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15例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脱机12例,3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无创-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合理地结合,序贯地治疗甲流重症肺炎,可以显著降低VAP发生,显著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危重症H1N1甲型流感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氦-氧机械通气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用空气-氧混合气和氦-氧混合气(Heliox)进行机械通气,进行肺系数测定以及肺组织炎症细胞计数,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差别。结果氦-氧机械通气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未能产生影响。结论氦-氧机械通气不能改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组织形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容量目标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eriodical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容量目标通气对比压力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3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压力通气比较,容量目标通气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OR=0.63,95%CI(0.43,0.92),P=0.02],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1.31,95%CI(-1.75,-0.87),P=0.000],减少3级或4级脑室内出血[OR=0.41,95%CI(0.25,0.68),P=0.000 6]、脑室内白质软化[OR=0.27,95%CI(0.13,0.56),P=0.000 4]、气胸[OR=0.47,95%CI(0.23,0.98),P=0.0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0.12,95%CI(0.04,0.34),P=0.000]的发生。[结论]与压力通气比较,容量目标通气能够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情况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重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3例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配合采用呼吸系统监测、注重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时插管的程序、辅助排痰、雾化吸入、肺部体疗、重视口腔护理等气道管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使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气道管理方法全方面有效的落实,是保证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顺利应用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并发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2组:常规通气组(n=20)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n=23)。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序贯通气组血气指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序贯通气组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切换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成功切换为无创通气的55例患者作为序贯成功组,切换无创通气失败的10例患者作为序贯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CPR)时高级气道建立后,机械通气(MV)产生的通气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8-06期间我院急诊科在CPR中采用MV进行治疗的患者,并实时记录心电、指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波形参数至少18 min。收集入选CPR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复苏时间、使用药物、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采用PetCO_2计算CPR患者的通气频率,并按每2分钟一个CPR周期将CPR时间分为9个周期,共18 min,比较不同CPR周期通气频率是否存在差异。2015年主流CPR指南发布,以2015年12月31日为界限,分为指南发布前组(2013-2015年)和指南发布后组(2016-2017年)。比较2015年指南发布前后不同时期通气频率是否存在差异及是否符合指南要求。结果:共纳入68例CPR患者,其中ROSC率为35.3%,7 d生存率为0。每例患者纳入前18 min通气数据,共计纳入1 224 minCPR通气数据,通气频率中位值为22(16~29)次/min,通气频率合格率仅11.5%。与指南发布前组相比,指南发布后组通气频率合格率有所改善,但实际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合格率低于20%。在9个CPR周期中,通气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CPR的进行,通气频率并未得到改善。在CPR中最常见的呼吸机报警类型为"气道峰压高",约占CPR患者的91.2%,其次是"通气频率过快"占89.7%,但"分钟通气量高"仅占29.4%,"分钟通气量不足"占70.6%。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在CPR时采用机械通气时,通气频率明显高于10次/min,通气频率合格率低,且通气频率随着CPR时间的延长,通气频率并无改善,呼吸机报警以气道峰压高、通气频率过快、分钟通气量低为主。  相似文献   

9.
提高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机械通气实验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机械通气时人-机相互作用、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及机械通气下心肺相互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促进了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镇静-躁动评分进行镇静与护理强度管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 ICU 患者97例,均选用力月西首先静脉推注诱导镇静,然后微量泵静脉泵入维持镇静,创伤及术后患者联合芬太尼镇痛,期间应用镇静-躁动评分进行镇静评估并指导护理,以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结果97例患者均达到目标镇静,除1例发生脑疝死亡外均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无1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结论根据镇静-躁动评分进行镇静和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 ICU 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病率为9%~68%,相关病死率高达50%~70%,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2000-01~2003-01我们急诊科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67例予机械通气治疗,经过科学护理,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窗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6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致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观察组同时联合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当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后,即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监测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出现PIC换窗(68±12)h,对照组出现PIC窗(144±24)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缩短 (P<0.05),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 再插管率降低(P<0.05),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配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可以促使序贯机械通气切换窗提前,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GBS患儿给予大剂量IVIG冲击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大剂量IVIG冲击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GBS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行有创通气时,当呼吸衰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达到传统撤机标准时予以早期撤机,代之以无创通气从而减少患者行有创通气时间,称之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2].我院呼吸内科自2004年6月以来开始将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衰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18例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通气组和无创通气组,各59例。常规通气组采用家庭氧疗治疗;无创通气组于常规通气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生活质量。治疗后,无创通气组血p H、Pa 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Pa 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通气组治疗前、后血p H、Pa O2、Pa 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创通气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常规通气组则无变化。对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使用各种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已陆续有报道,国外文献[1-2]报道应用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成功地避免或减少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笔者对各种原因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通过监测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症  相似文献   

17.
人工通气是心肺复苏(CPR)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尽快做气管内插管行合理的人工通气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我科2004—01-2006—12在心肺复苏中,人工通气时采用限制性通气,有效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的方法进行脱机。两种方法脱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9.
1956年Burwell报告一例明显肥胖伴极度嗜睡的病人,命名为Pickwickian病。近几年国内外也陆续有报道。国内部分学者根据本病主要特征是肥胖和通气不良的特点,建议用“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一名。今年我院收住2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50岁。患者自1968年以来,全身呈均匀肥胖,体重逐渐增加。三年来间歇性头痛及活动后气促;同时出现白天嗜睡,进行性加重。半年来常一边上课(或抄黑板报时)一边就睡着了,无法克制。家属反映患者睡眠时鼾声如雷,时轻时重,难以唤醒,并曾遗尿五次。发现血压增高已6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人工呼吸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的重要方法。由于它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现就机械通气期间各参数的监测、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预防进行综述。1 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 呼吸机辅助呼吸是维持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对判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呼吸机参数的调节:V(?):8-12 mL/kg,RR:12-20次/分,I:E:1:1.5-2,FiO2:40%-50%,Vmin:6-8 L。(2)患者连接呼吸机后,首先要观察胸廓的起伏,呼吸节律,然后听诊双肺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