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中中医心系疾病临床证候的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中医心系问诊量表采集临床问诊信息,参考相应的证候辨证标准,对量表进行判读,分析证候分布特征。结果:共采集有效中医心系病例3021例,本虚证素心气虚1677例,占55.51%,心阳虚603例,占19.96%,心阴虚699例,占23.14%;标实证素痰浊1121,占37.11%,血瘀1624例,占53.76%。其中本虚标实兼见者有2057例,占68.10%;仅见体虚者517例,占17.11%;仅见标实者447例,占14.80%。在脏腑兼证中,与肾、脾相兼多见。结论:心血管疾病中中医心系疾病证候以本虚标实多见,其中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多见;标实以痰浊、瘀血、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2.
隐结构模型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张连文教授提出的一种为中医辨证建立客观定量标准的研究方法。介绍隐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较全面地概述了隐结构模型在中医证候分类识别中的应用,并认为隐结构模型因其在推理过程、模型内容、分析结果 3个方面具有客观性,故其能为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基于潜在类别结合隐结构分析的血脂异常中医常见证候,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多中心采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1019例诊断为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Mplus 8.3和Lantern 5.0软件,运用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法分析法,对比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候、症状特征。结果 本研究选择发生率>10%的症状、体征,纳入显在变量指标34个,得到3个较为理想的数据拟合模型(BIC=37734.732)。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分为3类共6种主要病性证候要素:痰浊、气虚、血瘀、湿热、阴虚、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肺、心、肝为主。另纳入患者的89个症状、体征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17个隐性变量;根据潜在类别、专家组意见,对隐性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7个因变量、综合聚类为5个证候,包括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基于潜在类别和隐结构模型分析发现血脂异常的中医常见证候为阴阳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气虚证、湿热内盛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显性变量中推导出隐性知识,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的新药研发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方法 该研究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采集508例冠心病患者问诊数据,根据慢性心衰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前心力衰竭阶段(A)、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B)、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D)。由于四个阶段数据不均衡,故将阶段A和阶段B合并为AB组(共222例),阶段C和阶段D合并为CD组(共286例)。使用Lantern5.0软件建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AB阶段和CD阶段问诊信息的隐结构模型,基于中医理论对AB阶段和CD阶段的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与诠释。结果 对5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问诊数据共计33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首先,AB组得到6个隐变量、12个隐类,CD组得到8个隐变量、15个隐类,然后,对两组隐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综合聚类,AB组得到5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血瘀证、气滞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阴虚证,各证候的出现概率依次为45%、38%、33%、32%、31%。CD组得到3个综合聚类模型,分别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兼痰浊证、心阴虚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特征,为今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内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医案及临床经验,采用孔明灯Lantern5.0软件,应用爬山法(LTM-EAST)算法建立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5.1软件,用Apriori算法,对中医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 (1)纳入的206例医案共涉及24个中医证候,其中频次较高(>5%)的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2)将共计121个症状作为显变量,应用LTM-EAST算法构建结构模型,得出30个隐变量,对得出的30个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共得出9个综合聚类模型即9个中医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痰热内闭证、心肾阳虚证。(3)对24个中医证候提取的17个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推导...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聚类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中晚期肺癌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方法收集1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中晚期肺癌在调查群体中分为5型,解释比例为50.94%。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容易出现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复杂的临床证候。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客观辨证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6 950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信息,首先进行隐结构分析,然后通过多维聚类得到客观的辨证标准,在考虑证候诠释时,需要同时从多角度对症状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在隐结构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聚类法进一步对艾滋病患者的数据深入分析,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证候划分。艾滋病患者中有气血两虚证,且很常见,约占3/4;对于在艾滋病患者中鉴别气血两虚证而言,最重要的症状是脉弱,其次为舌淡、舌淡红、舌红和脉沉情况,其它症状无明显作用。结论隐结构模型分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提供相对客观辨证标准;综合聚类分析能够为中医证候的解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63例AS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AS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湿热痹阻证、邪郁化热证、肝肾亏虚证、痰浊瘀阻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与变量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可对AS活动期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伴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690例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互信息及累积信息覆盖率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同时辅以人工判读的方式诠释该人群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结果: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气滞、脾虚、湿热、寒湿、瘀血、阴虚、阳虚,证候要素涉及脏腑为肝、脾、肾。对同类别相关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6种常见中医证型,即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候出现概率分别为30%、25%、23%、22%、16%、9%。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的证候要素评价方法可量化各变量的关联程度及发生概率,HBV慢性感染伴脂肪肝患者以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脾虚证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6个类别:类心脾两虚证181例,占27.38%;类阴虚内热证67例,占10....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44-846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类及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并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为脾胃气虚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6类;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症状量化指标。结论: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研究,为该病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不同阶段四诊信息的指标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中风病中医证候发生和演变规律,对195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90天内的调查和随访,对以发病3天、第28天、第90天为代表的三个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指标聚类。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对中风病不同阶段的证候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结果提示将中风病患者发病前3天四诊信息分为气虚血瘀、痰热、气阴两虚三类;发病第28天的四诊信息分为气虚、痰湿、血瘀、痰热四类;中风病第90天的信息分为气虚血瘀、气虚、痰热、痰湿四类较为合理。可见中风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表现有所不同,且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体现出由错综复杂到相对单纯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征,并初步确定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 000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经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进行一定探讨。结果:①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冠心病临界病变临床实际的基础中医证型主要有6类:血瘀证、痰浊证、寒凝心脉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心阳不振证;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了各个基础证型的主证和次证;③由于各个证型存在重复内容或可统一组合的证型,结合专家组意见,将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型总结为5类,即痰浊瘀阻证(368例,占比36. 80%),寒凝心脉证(156例,占比15. 60%),气虚血瘀证(315例,占比31. 50%),心肾阴虚证(91例,占比9. 10%),心阳不振证(70例,占比7. 00%),其主证和次证参考6类基础证型的因子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可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做铺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医基础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26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CVA证候或症状相关文献.应用SPSS 25.0软件,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