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蔺  刘涛  王浩宇  任丽蓉 《重庆医学》2015,(25):3470-3472
目的:探讨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代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分离小鼠胸、腹主动脉,采用改良组织块贴壁法获得主动脉 VSMC,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该方法成功分离出小鼠主动脉 VSMC,细胞生长旺盛,活性良好,呈放射状、典型“峰-谷”样生长,HE 染色细胞呈梭形,细胞质丰富,核大而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的细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本方法简单、经济、可靠,可在体外条件下分离,培养出纯度高、活性良好的主动脉 VSMC。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但高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改良酶消化法。结果用该法培养细胞传代生长快,细胞纯度达98%以上,足以满足各种细胞试验需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简单经济,试验成功率高,节省材料和时间,而且可获得更多纯度较高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酶联合消化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原代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伟  刘涛  王浩宇  刘丽华  陈桂秀  周振宇 《西部医学》2013,25(7):968-970,973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分离主动脉,用优化的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形态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该方法所分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活性好,7~9d后细胞总量可达到5×105个/瓶,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细胞呈长梭形、放射状、束状生长,平行排列呈峰谷状,免疫荧光显示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酶联合消化法可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高纯度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方便、快速、高效的小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分离培养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快速获取原代VSMC的方法技术。方法:分离小鼠主动脉,用I型胶原酶消化血管组织去除内皮细胞等杂细胞;将血管切成1mm。大小组织块种植于六孔细胞培养板孔底,用分离培养液诱导原代VSMC细胞的繁殖生长。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方法鉴定VSMC特异性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VSMC特异性蛋白α-SMA和SM22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本方法分离原代VSMC,3d后可见长梭状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7d后可以进行传代。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分离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分离细胞α—SMA蛋白表达阳性;RT—PCR分析显示,分离细胞中α-SMA和SM22α在mRNA水平高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高效从组织块分离培养VSMC的改良方法,为快速获得原代VSMC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建立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用I型胶原酶消化小鼠气道平滑肌组织块后再贴壁,培养出的小鼠原代气道平滑肌细胞经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结果 相比单纯组织块贴壁法,改良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原代平滑肌细胞的纯度更高[(93.0%±1.8%)vs(96.1%±1.8%),P<0.01],酶消化法获得的平滑肌细胞的纯度(90.8%±1.9%)最低,与改良组织块贴壁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还显示P5代细胞与P1代细胞相比,平滑肌细胞生长形态较前改变,呈不规则形,且α-SMA阳性表达减弱,Vimentin阳性表达增强,标志着平滑肌细胞的纯度会随传代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酶消化法获得的ASMCs的增殖速度较单纯组织块贴壁法和改良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ASMCs的增殖速度慢(P<0.01)。结论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经济稳定,可在短期内培养出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的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此法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组织贴块法获得原代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的纯度和分化状态。结果:培养第3天时,可见自组织块周围长出少量梭形或长梭形细胞,至培养2周细胞融合成片,呈"峰、谷"状生长。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显示,细胞传至第6代后纯度在98%以上,证实应用此方法分离原代VSMC可以满足平滑肌体外功能实验的需求。结论:应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VSMC,操作简单,结果稳定,纯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培养、鉴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了解生长特性,为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做鉴定,台盼蓝染色进行活力检测,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测定VSMC细胞的成活率、生长、增殖特征。结果: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VSMC传代周期为7-10d,呈典型“峰一谷”状生长,MTT法显示细胞生长第7~9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第2代阳性结果强于4代。结论:正确的利用组织块可以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出VSCM,为VscM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随传代过程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有用的体外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反转干涸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棕黄色,均呈阳性表达,胞浆内可见纵行排列肌丝。结论利用组织块贴壁、反转干涸方法成功进行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具有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纯度高等优点,是心血管疾病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欢  陈鑫  邱志兵  段超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64-66,F0003
目的探讨以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得活力稳定、高度纯化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模型,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所需的试验材料。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液氮冻存,并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85%的组织块接种存活,传代后90%以上的平滑肌细胞重新贴壁生长,冻存后细胞再行1~2次传代后可恢复增生活力。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谷峰状”生长,SP法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质内“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结论组织块贴壁法简便易行,短期内可获大量符合后续试验要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的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E染色后形态学观察以及用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出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HE染色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核大而圆或椭圆,免疫组化S-P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a-SMActin)呈强阳性表达.传代纯化,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的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稳定,培养和纯化可同步进行,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运用贴块法进行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并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运用贴块法成功培养了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免疫组化S-P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α-SMActin)表达,确认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培养至3~5代,细胞生长特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贴块法培养的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稳定性好,且培养与纯化能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胶原酶消化法和植块法培养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对细胞收缩表型影响的特点。方法:使用I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植块法分别离体培养原代VSMCs,并获取第1代、第2代、第4代、第8代、第12代VSMCs,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代数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α)、调宁蛋白(calponin)和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随后检测不同培养方法间表型标志蛋白表达差异,并用划痕实验和MTT实验检测迁移、增殖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MA-α胞内表达。结果:消化法最初可获得明显优于植块法的VSMCs收缩表型,表现为SMA-α和calponin高表达,OPN较低表达,增殖、迁移能力相对较弱。培养至第8代后,2种方法的细胞都发生显著的表型改变,增殖、迁移能力增强且消化法细胞呈现更强的去分化表型趋势。结论:I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良好收缩表型的VSMCs,在第4代前具有优于植块法的收缩表型。  相似文献   

13.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晓莉  雷寒  柳青 《重庆医学》2005,34(6):877-878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改良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综合运用自然纯化、机械刮除、差异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SP试剂盒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5代的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8%以上.镜下培养细胞呈典型的"谷峰状"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短期内可获大量高纯度、功能良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 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原代培养5 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 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 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 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原代培养兔胸主动脉来源的VSM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培养细胞;锥蓝法、绘制生长曲线、MTT法和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及其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原代培养5d后,VSM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传代细胞呈典型"峰-谷"状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6%;生长曲线近似"S"形;细胞生长第3~5d内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h内划痕宽度变化最显著。结论体外培养的兔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且活性高,生长3~5d细胞增殖活力较强,无血清培养的细胞在24h内迁移能力最强,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简捷、高效的方法获取原代和传代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VSMC,2.5 g.L-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用相差显微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5%的组织块接种成活,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体长梭形;电镜下可见粗、细肌丝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肌动蛋白可见细胞胞浆内呈阳性显色,细胞核不显色。结论本方法培养VSMC简便、易操作,获得的细胞纯度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方法 将大鼠主动脉翻转,两端结扎,用0.1%胶原酶消化血管内皮细胞,剩余血管剪成小块均匀种植于培养瓶底,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结果 平滑肌细胞48h后贴壁生长,早期呈多角形,以后呈梭形伸展,胰酶消化后平滑肌细胞可传6-7代。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行,是获得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取大鼠肠系膜动脉,用I型胶原酶消化,并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SMC 生长状态及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细胞鉴定。大鼠肠系膜平滑肌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该原代培养细胞对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表达阳性。传代细胞生长稳定,可为研究小血管平滑肌细胞特性提供一个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建立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为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组织贴壁法体外培养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用贴壁法培养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3d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游出,培养7~10d左右细胞重叠生长达多层,高低起伏呈“峰—谷”状。平滑肌细胞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快,培养条件要求严格,在形态学上与正常大鼠平滑肌细胞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