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制作解剖教学标本过程中,于一成人女尸的右前臂掌尺侧发现1块异常小肌。 1 观察结果该肌呈条状,均以键起止,近端起于脓骨内上裸,远端止于钩骨部,位于尺侧屈腕肌与掌长肌之间,指浅屈肌的表面。肌纤维自内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应用尺侧腕屈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文在50例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尺侧腕屈肌的位置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肌平均长(25.04±20)cm;肌中部宽(2.60±O.1)cm;肌中间厚(0.65±0.3)cm。动脉在肌的近端,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3.60±0.7)cm处进入该肌。神经在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3.59±0.8)cm处进入该肌。结论:尺侧腕屈肌有足够的长度供转位应用。尺侧腕屈肌血供丰富,足可满足该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的需要。根据血管神经蒂进入该肌的部位,手术时作肌的分离以及确立肌转位点,不应高于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以下5 cm,否则易损伤该肌的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3.
一、上胶屈侧穴位尺侧屈腕肌屈煞佩卜,恨硼崛趣哪,三角肌胸大肌肤二二丽叭肢橙叭橙侧屈腕肌掌是叭屁指浅肌一尺但U屈腕肌圈2‘外民拇短肌_. 属拇短肌一 内收拇肌__日刀到掌小手行肌屈小扣肌外展小指肌‘仑)上肢肠侧常用穴一竟表桂 别前俱lJ科找一-一一,..目.....曰..口..侧、爪根切迹爪根之外侧溯充血、黄疽、扁桃砚炎、腮嵘炎、颐躁症,瞒即1座翠、休克.邓‘(倪2事书) l中级,视铭一掌骨舆腕骨之背位笔一掌腕阴筋部桃俊炎、、盗汗、眼痛、多汗}该嗽蔺峨故的佼常镜腕腕肌睦翻筋外外方、俱叨、悦侧屈镜勤脉内方呼吸器疾患、痛、肋膜炎、肋简神…  相似文献   

4.
人桡侧腕屈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桡侧腕屈肌亚部的划分及各亚部肌构筑的特征。为临床桡侧腕屈肌的移位特别是半肌移位提供较为详细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1.用童尸 5具取下桡侧腕屈肌共 10侧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 2 .用成年男尸 10具桡侧腕屈肌 2 0块 ,沿肌腱纵轴剖开桡侧腕屈肌 ,对其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进行肌构筑研究。结果  1.肌构筑特征 ,桡侧腕屈肌为羽肌 ;桡侧亚部 :肌重 13.79± 1.11g ,肌纤维长 4 .4 8± 0 .2 0cm ,羽状角 12 .82°± 1.4 4°,生理横切面积 2 .84± 0 .73cm2 ;尺侧亚部 ,上述指数分别为 :8.4 9± 2 .0 1g、4 .4 4± 0 .19cm、 6 .76°± 1.5 5°、1.79± 0 .4 2cm2 。 2 .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 ,桡侧腕屈肌支在肌的近 1 3深面入肌 ,主干发出第一支支配近侧的肌纤维 ,主干继续向下发出第二、第三支支配桡侧亚部和尺侧亚部。结论 根据肌内神经的分布特点桡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桡侧亚部产生的肌力是尺侧亚部的 1.6倍。桡侧腕屈肌的两亚部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位  相似文献   

5.
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拟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证实人尺侧腕屈肌的肌亚部分。方法 用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10侧人尺侧腕屈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 尺神经干发出2支神经分别进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尺侧半神经和桡侧半神经在各自半侧肌内发出数级神经分支,各级神经分支间有丰富的吻合。结论 尺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两亚部各有一独立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6.
女尸,年龄15岁左右,身高135cm。本例异常左侧高值尺浅动脉起自腋动脉远端的前壁,走在深筋膜与肌肉之间,达腕远侧横纹,全长32.5cm。自起点处发出后沿肽二头肌表面下行2.8cm,越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前方,下行于肽动脉与正中神经的内侧。在肘窝处走行于尺侧腕屈肌的表面,在前臂下三分之一处走行于掌长肌肌腹的深面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越过腕横韧带的表面。此动脉的外径在起始处为3.5mm,中部为2.5mm,末端为2.0mm。本例的左侧骨间总动脉直接发自于肱动脉下端,下行于指浅屈肌之间,到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滞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肌梭分布情况,进一步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取10侧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各部位肌组织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采用体视学方法检测肌内肌梭的分布。结果:尺侧腕屈肌肌梭密度尺侧亚部大于桡侧亚部。结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的肌梭密度高于桡侧亚部,推测尺侧亚部对牵张的敏感度应高于桡侧亚部。  相似文献   

8.
在供学生实验解剖操作的61具成人尸体中,笔者发现1例尸体左侧掌浅弓变异,由尺动脉终支与骨间前动脉吻合而成,较为罕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报告如下. 老年男性尸体,身高169cm,左侧掌浅弓变异. 尺动脉终支越过腕横韧带浅面至手掌.骨间前动脉于骨间膜上缘发自骨间总动脉,伴随骨间前神经下行,经旋前方肌浅面,穿腕横韧带深面至手掌.在掌腱膜深面,尺动脉终支与骨间前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弓的凸缘平掌骨中部,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和1条小指尺掌侧动脉,并从弓的桡侧发1分支分布于拇短屈肌和拇收肌.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6岁,因机器伤及左腕、前臂,软组织缺损伴手指麻木、活动受限2h,于2006年5月6日收住院治疗。入院检查:左前臂远端无畸形,腕部及前臂掌侧远端软组织缺损,面积6cm×8cm,皮缘不整,掌长肌、指浅屈肌不全断裂,尺侧腕屈肌缺损,  相似文献   

10.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几种手术方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5个不同的动力肌腱移位及1,2掌骨间植骨的6种重建方法和三种滑车(腱扭)制作位置和方法的不同,按优、良、可、差进行评定。结果 ①动力腱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为:尺侧腕屈肌腱、环指指浅屈肌腱、掌长肌肌腱、桡侧腕屈肌肌腱、小指外展肌、1,2掌骨间植骨。②滑车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腕横韧带上建滑车、绕尺侧腕肌腱下部作滑车、尺侧腕屈肌腱下部腱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为观察前臂深层屈肌的变异,对日本人225具尸体450侧上肢进行了观察。结果有九例异常肌,独立于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型。肌肉起自桡骨前面,旋前圆肌附着点远侧,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外侧。行于桡侧腕屈肌及指浅屈肌深层,止于第三掌骨或外侧腕骨。骨间前神经的某些终支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制作教学标本中,发现一成年男性之右前臂有一块异常肌肉。肌全长25.3厘米,位于指浅屈肌浅面,其上部位于尺侧腕屈肌深面,下部位于掌长肌深面。该肌以腱起于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咀,至肱骨内上髁以下3厘米处合并。肌腹位于中间,呈梭形,长9.9厘米,最宽1.3厘米,最厚  相似文献   

13.
<正>掌长肌和指浅屈肌属于前臂浅层肌,其变异多见。新乡医学院解剖科研小组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肌肉标本时,见掌长肌变异伴示指和中指指浅屈肌间有异常肌肉1例。查近10 a文献,未见此类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以"机器绞伤右前臂流血疼痛1 h"入院.专科检查:右前臂尺侧肘下3 cm至腕近侧横纹上4 cm软组织缺损,面积约15 cm×5 cm,尺骨外露,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消失,Froment征阳性,右手血运未见明显异常.清创手术时见:尺侧屈、伸腕肌,小指固有伸肌,屈指浅肌尺侧半,尺动脉,尺神经缺损.尺骨外露.伤口污染严重.故清创时结扎尺动脉,标记尺神经,油沙覆盖创面,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对伴高位神经撕脱的前臂中远端撕脱性离断患者,根据尺侧屈肌(含尺侧屈腕、环、小指屈指深肌)的残存情况,笔者设计了两种二期神经修复方式。即当尺侧屈肌部分或全部残存时,以肌皮、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别移位桥接正中、尺神经;尺侧屈肌全部撕脱时,则以肌皮、前臂内侧皮神经合并移位桥接正中神经,尺神经以游离神经直接修复。经临床应用3例,并经随访效果较为满意。文章同时对前臂撕脱伤的损伤学机理及修复方式的解剖学依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尺骨头切除术和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4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尺骨头切除术12例和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12例。腕背尺侧倒L形切口。①尺骨头切除术:骨膜下切除尺骨下端及尺骨2cm,缝合骨膜,石膏托制动2~3周。②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在尺骨远端中轴线上垂直钻隧道,将尺侧腕屈肌远段纵形劈裂成两半,以游离近端穿过隧道,残端缝合固定于背侧关节囊上。克氏针固定桡尺骨远端。结果:随访1~4年,平均2.4年。尺骨头切除组:疼痛分值3.56±0.64:平均腕伸屈度从103^o增至125^o;平均前臂旋转度从106^o增至129^o;握力增加6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疼痛分值3.85±0.55,平均腕伸屈度从104^o增至125^o;平均前臂旋转度从108^o增至128^o;握力增加11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尺骨头切除术与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在缓解疼痛、改善腕伸屈功能和前臂旋转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提高握力方面,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优于尺骨头切除术,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尺侧腕屈肌腱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尺骨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带血运的尺神经移植加端侧吻合治疗大段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SD大鼠30只,将前臂尺神经、正中神经造成1. 5 cm的缺损,将两神经近端行端端吻合,尺神经距断端1.5 cm处保留血运切断神经,术后4周将尺神经血运切断与正中神经远断端吻合,并在远侧正中神经外膜开窗与尺神经远断端行端侧吻合.然后在第二次术后第4、6、8周(A、B、C)三个时间组进行大体观察并对两端端一个端侧吻合口行显微镜下、组织学观察及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第8周功能基本正常.镜下观察,第二次手术后4周吻合口愈合良好,直径略粗、外膜增厚,端侧吻合处愈合良好.神经光滑,弹性好.电生理检查,第二次术后第4周(A)桡、尺侧屈腕肌有再生电位,小鱼际肌无再生动作电位;术后6周(B)桡、尺侧屈腕肌运动单位电位为单纯相,小鱼际肌有再生电位;术后8周(C)桡、尺侧屈腕肌呈混合相电位,小鱼际肌呈单纯混合相电位.组织学观察,两端端吻合口处有神经束通过,端侧吻合处轴突排列有序像一条神经两个分支.结论:带血运的尺神经移植加尺神经、正中神经端侧吻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前臂正中神经、尺神经大段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屈指浅肌肌腹异常虽在上肢肌肉异常中占首位,但罕见。我们收治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 男,26岁,自1977年起劳累后左腕胀感不适,休息后消失,并发现左前臂远端掌面有一长圆形肿物;两年来此肿物渐增大,劳累后疼,于1982年4月30日入院。局部检查,在尺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腱间有5×2×0.5 cm之梭形肿物,其远端距腕中横纹1cm,质软无压疼,屈腕时明显隆起,无不适,握拳时肿物轮廓不清且硬。无神经症状。腕部X线片(一)。热象仪检查:肿物部为低温区,中心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在豌豆骨近侧 3.9± 1 .2 cm处起于尺动脉 ,经尺神经前方 (少数经后方 ) ,在尺侧腕屈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穿出后 ,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穿深筋膜沿前臂尺侧缘上行 ,与前臂尺侧其他皮支相吻合 ,降支粗大 ,经尺骨头前方与豌豆骨之间进入手背 ,与小指掌背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升、降支分别在起始处发出 1~ 3支、外径 0 .2~ 0 .7m m骨膜支营养尺骨远端前内面的骨膜。 结论 在升、降支分支前结扎尺动脉腕背支 ,可以降支为蒂设计逆行尺骨远端骨膜瓣转位修复三角纤维软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时常用肌腱移位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 通过32例拇短展肌功能重建术患者术后随访,按动力源、损伤例数、有无肌腱移植进行比较。应用动力源:环指浅屈肌10例,凡桡侧伸腕肌11例,掌长肌5例,小指展肌2例,屈拇短肌3例,尺侧屈腕肌1例。转移腱方向与拇短屈肌走向一致。术后石膏固定3周。按手功能一标准测量第一、二掌骨间夹角评定功能。随访时间:最长8年,最短半年。结果 应用较多环指浅屈肌、掌长肌及伸缩肌优良率87.5%,小指展肌、屈母短肌应用例数少但效果好,值得推广。结论 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所致拇短展肌功能障碍行肌腱移位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力源,转位腱方向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