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理研究表明,脓毒症时凝血级联反应激活造成微血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加重及多器官灌注障碍;凝血过程又可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凝血系统与炎症二者相互影响,贯穿脓毒症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脓毒症疾病进展及预后[1]。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化瘀解毒扶正法,观察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将我科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解毒扶正法,观察其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各项指标较入院前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肾功能、凝血功能、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解毒扶正法对改善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目前已成为危重症医学的首要问题。全世界患病率约为0.3%,全球总病例数约为1800万/年,且发病人数正以年1.5%的比例增长。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并贯穿脓毒症疾病整个过程,直接影响脓毒症疾病进展及预后。现就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主要机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存在3个主要机制:1组织因子与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环节和病理基础。Sepsis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以下拟就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为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是全球危重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危及生命。近年来西医着力于控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发展及给予器官支持治疗,但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依然偏高,预后较差。中医早期在脓毒症治疗应用中停留在单用"一法、一方、一药"上,临床效果局限。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更综合、系统地应用于临床,协同优化脓毒症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在西医脓毒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足三里,能显著控制炎症发展、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预防器官功能损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L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P0.01),Fib、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4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能够显著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健康状况,保护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7.
<正>脓毒症是感染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凝血反应之间相互作用,造成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1]。由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认识及防治措施更臻完善。中医研究是脓毒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7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日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对患者肠屏障功能、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武威市人民医院的脓毒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承气汤加味灌肠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1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脓毒症患者的有效率7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4%(P0.05);治疗后观察组脓毒症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5、IL-1β、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LT显著高于对照组,TT、P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脓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改善肠屏障功能,减轻凝血功能紊乱状态,抑制炎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1]),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可继续进展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脓毒症过程中最易且最常受累的器官为胃肠道,其功能破坏与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2])。危重患者会因腹部或腹部外器官的疾病与创伤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常静  尚婷  王欣桐  周正灿  张智森  冯宇新 《中草药》2023,54(7):2349-2356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主要死因。在脓毒症中自噬作为细胞适应性调节机制,对于机体免疫、呼吸、循环及凝血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多项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与器官损伤,从而有效防治脓毒症。基于相关研究,综述了中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通路和靶点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包括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内治法和灌肠、贴敷、针刺等外治法,指出中医药干预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成效。近年来,中医药干预逐渐成为脓毒症治疗中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是重症医学的研究热点。未来仍需要深入研究中药方剂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组,观察不同证型组间APACHEⅡ评分、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血小板变化、14 d病死率、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结果 26例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较为多见,各组间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不同(P0.05),气虚血瘀证与热毒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与痰浊血瘀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证型组内比较血小板的变化,气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14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死亡患者住院存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属热毒血瘀证患者更易使血小板降低;3组间14 d病死率及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共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凝血功能、死亡率及好转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实施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维护患者器官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相比于常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源生化汤辅助治疗胸部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对多脏器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将77例胸部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处理原发病、迅速止血、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防治低体温等,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源生化汤口服或鼻饲。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7 d后WBC、PCT、CRP、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O2)/Fi O2)、血清肌酐(SCr)、血浆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腹内压、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改善(P均<0. 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清源生化汤辅助治疗胸部创伤后脓毒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指标,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促进体内毒害物质排出、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可能是清源生化汤发挥多脏器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诸多医家研究发现中医药可减少耐药菌产生,预防多重感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炎症反应免疫损害、胃肠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作用显著,且在整体治疗中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其病死率高,中医证候多样,分型纷杂,临床救治十分困难。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机制尚不清晰,脓毒症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发挥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DS、MVE、脓毒症休克及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可发挥益气扶正、化瘀解毒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croRNA-23b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所有患者microRNA-23b的表达量,并进行microRNA-23b表达和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外周血中microRNA-23b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随脓毒症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microRNA-23b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microRNA-23b表达明显低于一般脓毒症患者(P均<0.05),脓毒症休克患者microRNA-23b表达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microRNA-23b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系统、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及是否纠正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 microRNA-23b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量明显降低,其表达量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系统、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及是否纠正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