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将奥扎格雷钠加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本院选择260例脑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为130例对照组与13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扎格雷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加血栓通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9.23%),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奥扎格雷钠加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适合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的治疗副反应产生。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4例,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疗效高于B组,7d及14d时NI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时,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情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2例,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给予奥扎格雷钠,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v W F、G M P140的变化,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 P <0.05),三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血清vWF、GMP14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显著低于B、C两组( P <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栓前状态,对改善长期临床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溶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 d;对照组32例,每日10%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 ml+尼莫地平4 mg静脉滴注,疗程14 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血清hsCRP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d 7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d14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 7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d 7d、14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奥扎格雷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煜明  顾海军 《吉林医学》2012,33(8):1620-162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前及2周后测定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奥扎格雷钠加血栓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依照数字排序法分成两组,30例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为对照组;30例予以奥扎格雷、血栓通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脑血管血流灌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NF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BF、CBV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TT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可修复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改善其脑血管血流灌注指标,可有效缓轻患者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对观察组实施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NS和NIH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NS和NIH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治疗14d后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标准评分。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42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患者均酌情给予降血压、降血糖、保护脑细胞、降颅压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0 g.L-1葡萄糖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范秀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06-140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许雪清 《海南医学》2011,22(6):34-3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治疗组给予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廖芝顺  陈玉华  李燕 《河北医学》2010,16(10):1205-1208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溶栓治疗窗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溶栓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窗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确,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意速)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②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意速注射液1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15 d,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③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4、4.58,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2.3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c=2.801,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1~2.26,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血细胞比容无差异(t=1.24,P>0.05)外,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t=3.56~4.36,P<0.01)。④结论 意速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不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奥扎格雷钠联合去蛋白小牛血清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和临床疗效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确,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XST, with its ingredient as Notoginseng saponin,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and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se the mechanism of XST.Methods: Fifty ACI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nd XST group (30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XST, and the control group (20 patients) given low molecular dextrose, as well as low molecular heparin calcium.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both groups was 15 days. The changes of effective rate, score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inhibitor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PAI), D-D dimmer, antithrombinIII (AT-III), and fibrinogen (Fbg) were all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XST group was 73.33%,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5. 00%. After the therapy, plasma level of tPA, ratio of tPA/PAI, and AT-III content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while the plasma level of PAI and D-D dimmer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ll P<0.01). But there was only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P> 0.05).Conclusion: XST injection could be effective to ACI, the mechanism of which is probably related to impro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its inhibitory factor,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fibrinolysin, inactivating thrombin, inhibiting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thrombin, and decreasing blood coa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