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相关指标,为本市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工作思路和参考。方法 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乌鲁木齐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感染、治疗和暴露儿童干预情况,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各年度间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检测孕产妇175 858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总体检测率分别为99.94%、99.97%和99.97%,总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12%、0.24%和4.08%,艾滋病(趋势χ2=6.535)和乙肝(趋势χ2=10.607)检出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037,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分别为84.18%和65.76%,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6.103,P<0.05),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703,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用药率为96.97%和80.20%,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99.83%,艾滋病(趋势χ2=0.100)和梅毒(趋势χ2=3.293)暴露儿童预防用药率不同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暴露儿童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连续5年>99.00%。结论 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病检测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孕期检测率逐渐提高,艾滋病、乙肝检出阳性率逐渐降低,暴露儿童的干预服务不断完善;仍需继续加强疾病防控,降低梅毒孕期检出阳性率,提高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治疗率,并应加强干预措施,落实“逢孕必检,逢阳必治”的工作原则,推进乌鲁木齐市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劳教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主要人群仍是静脉注射吸毒人员。了解北京市劳教所吸毒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北京市劳教所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肝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STD门诊患者及2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中国大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总体及随时间和地区分布的情况。方法通过相应检索策略查找2005年至2011年期间针对该人群的HIV/梅毒感染率、性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文献,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2篇文献入选。2005-2011年,中国大陆MSM人群合并HIV感染率为4.4%[95%可信区间(CI):3.8%~5.0%],合并梅毒感染率11.1%(95%CI:9.7%~12.4%)。在各地区中,西南地区合并HIV感染率(12.1%)和合并梅毒感染率(10.6%)较高。近6个月性行为特征呈高肛交发生率(81.7%),高多性伴发生率(59.7%)和低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率(37.9%)。但是,该人群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7.9%)。结论就现有发表文献而言,2006-2010年中国大陆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特别是在西南地区。该人群虽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是高危性行为仍普遍发生,亟需针对该高危人群将艾滋病防控与梅毒防控有机结合,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服务的现状,分析检测率及孕期检测的比例。方法选取中国西部3个艾滋病疫情相对高发省中的3个县(市、区)作为调查地区,常规收集2011—2012年孕产妇在医疗保健机构接受HIV、梅毒和HBV检测与咨询服务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与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趋势卡方检验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3个地区2011—2012年分娩的孕产妇总数为41586人,其中2011年为19380人,2012年22206人。2012年的HIV检测率为96.2%,高于2011年的93.1%(χ2=24.56,P〈0.O001);2012年的梅毒检测率为96.0%,高于2011年的69.5%(χ2=19.01,P〈0.O001);2012年HBV检测率为96.0%,高于2011年的71.8%(χ2=19.21,P〈0.0001)。结论随着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整合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孕产妇能够在孕期尽早地接受HIV、梅毒和HBV的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的比例已成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5年福建省梅毒监测报告林伯滢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福州市350009)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发病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1987~1995年共报告梅毒病例6829例,其中1995年报告4283例,占62.72%,梅毒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福建省性病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景山区暗娼(CSW)和嫖客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以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问卷,匿名收集2010—2011年石景山区拘留所收押的暗娼和嫖客人群的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等,同时采集5mL静脉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皿清抗体。结果197名暗娼中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182名嫖客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暗娼梅毒抗体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1%和4.6%;嫖客梅毒抗体及梅毒RPR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6%和3.8%,暗娼和嫖客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暗娼和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4.3%和8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1,P=0.176)。暗娼和嫖客自报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3.2%和8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6,P=0.830)。暗娼最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比例为45.7%,高于嫖客的22.5%(x^2=2.431,P=0.000)。暗娼最近一年做过HIV抗体检测的比例为35%,高于嫖客的11.5%(x^2=28.820,P=0.000)。结论暗娼和嫖客人群HIV感染较低,梅毒感染相对较高,传播风险不容忽视;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扩大暗娼和嫖客人群的HIV抗体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神经梅毒和青霉素有迹象表明,当今梅毒的现患数在许多国家正在增加,而且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混合感染也并非少见。作为免疫缺陷的一种直接结果,梅毒的临床过程的表现和对治疗产生的应答已基本改变。即使在免疫功能保存相对完好的患者中,在HIV...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SP)感染状况,为预防性病、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进入酒吧的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血样进行梅毒和HIV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的204人中,HIV感染率为5.9%,梅毒感染率为18.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4%,近6个月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7.9%,HIv感染者安全套使用率低,仅为11.1%,71.4%的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存在多性伴现象。结论天津市MSM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相关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梅毒流行的特征与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福建省梅毒流行的特征与相关因素探讨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福州市350009)林伯滢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的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已成为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年发病率跃居全国首位,已引起有关方面关注。本文试通过近8年来福建省梅毒流行动态以及...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吸毒暗娼行为学及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海南省吸毒及暗娼行为学特征及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对海南省妇教所的317名暗娼及海口、三亚、万宁、澄迈强制戒毒所的276名女性吸毒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1)593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5.36岁,317名暗娼中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为154名(48.57%),276名吸毒女性中有28名(10.14%)共用注射器吸毒,吸毒妇女中98.2%的人伴有卖淫,而暗娼中伴有吸毒者为14.83%;(2)吸毒及暗娼中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1.88%及17.67%;两者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吸毒女性中梅毒感染率则明显高于暗娼。结论:吸毒及暗娼均有明显的高危行为,梅毒感染率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人群进行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 STD门诊患者及2 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 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 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 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 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注射毒品者AIDS/STD感染状况及其高危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探索性别因素在艾滋病(AIDS)和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对北京市强制戒毒所和社区招募的注射毒品者23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采取静脉血5ml,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结果 男性注射毒品者166人,HIV感染率为7.83%,梅毒螺旋体感染率2.41%;女性注射毒品者66人,HIV感染率6.06%,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12.12%.梅毒螺旋体感染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在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行为、性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 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模式有性别差异,女性的高危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FI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为探讨这四种病原体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分布,选取四类不同人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在中国重新出现,且流行趋势日益严峻。为了有效控制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对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性病门诊2007—2012年确诊的梅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病人的人口学和疾病分类特征,为疾病监测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416名男男性接触者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性接触(MSM)人群的行为特征及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访谈员在志愿者带领下,到MSM人群聚集的场所,对符合条件的MSM进行知情同意的一对一访谈,并留取血液样本进行抗-HIV、梅毒检测。结果 接受调查的416人中,49.0%的调查对象与女性有性接触;与男性非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高于与固定性伴,与女性固定性伴和非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6.5%和40.0%;梅毒和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0.3%和1.7%。感染状况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和性伴数密切相关。结论 北京MSM的性活动活跃、性伴多,近半数有女性性伴,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低;存在艾滋病、梅毒感染和进一步扩大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劳教场所吸毒类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我所2002~2004年新收容的吸毒类劳教人员进行检测,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梅毒(TP)感染状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辖区内看守所、拘留所的全部羁押人员进行了相关指标检测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毒合并艾滋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会影响密螺旋体感染的诊断、自然病史、治疗及预后。该文针对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疗效判定、预防复发、治疗失败的应对措施,以及妊娠梅毒对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廊坊市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暴露情况,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廊坊市区MSM的人口学资料、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计算HIV和梅毒阳性率以及相关危险行为OR值。结果参加调查的233名MSM中,174人(74.6%)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肛交时坚持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分别占46.6%和13.8%。该人群HIV和梅毒阳性率较高,检测195份血液样本,HIV抗体阳性13人,阳性率6.7%;梅毒抗体阳性41人,阳性率为21.0%。肛交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53,P=0.034)和性交过程中有自己出血经历(OR=9.967,P=0.003),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群交经历(OR=5.886,P〈0.001)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廊坊市MSM人群有较高的HIV和梅毒阳性率,亟需在该人群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推广HIV和性病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