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滨蒿内酯是传统中药茵陈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抑制、消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滨蒿内酯是否能改善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与干扰素γ(IL-4/IFN-y)失衡、进而抑制IgE的产生而发挥平喘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滨蒿内酯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哮喘豚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天然药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0-07/2002-03在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豚鼠84只,体质量(200±50)g,清洁级.干预分别采用10 g/L组胺与1 g/L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喘及10 mL/L卵蛋白致敏复制法制备急性和迟发性哮喘豚鼠模型,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予滨蒿内酯药治疗,观察引喘潜伏期,并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免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迟发性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γ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引喘潜伏期以及实验动物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y含量.结果滨蒿内酯明显延长急性和迟发性哮喘引喘潜伏期,哮喘组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滨蒿内酯组IgE水平及IL-4含量较哮喘组豚鼠显著降低(P<0.05),IFN-γ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滨蒿内酯通过调节IL-4/IFN-γ之间的失衡、抑制IgE的异常合成发挥明显的抗哮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蛤蚧定喘胶囊 (GDC)对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等容积氯化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雾化引喘 ,观察豚鼠给药前、后引喘潜伏期的变化。②采用 4%卵清蛋白生理盐水和4%氢氧化铝凝胶致敏 ,卵清蛋白复制哮喘模型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的含量 ;生物定量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含量。结果 ①GDC给药后豚鼠的引喘潜伏期比给药前及正常组均显著延长 (P <0 0 1)。②GDC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清总IgE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血浆PAF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GDC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哮喘模型豚鼠异常升高的血清IgE水平和血浆PAF水平 ,进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孙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048-2049
目的:探讨IFN-γ治疗对哮喘鼠血清IL-4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20只小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哮喘组,前者使用IFN-γ治疗,后者未予治疗,以10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IL-4和Ig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清IL-4、IgE的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血清的IL-4和IgE水平,可望在治疗人类哮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全血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10例正常人的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情况。结果:RA患者外周血IFN-γ^+细胞百分率及IFN-γ^+/IL-4^+细胞比值比健康人明显增高[分别为(45.8&;#177;10.1)%和(15.2&;#177;8.5)%,t=9.07,P&;lt;0.01和(10.6&;#177;3.8)%和(5.5&;#177;3.1)%,t=5.67,P&;lt;0.01],IFN-γ^+/IL-4^+比值与患者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8610,P&;lt;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朝,Th1偏移,IFN-γ^+/IL-4^+比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Th1/Th2平衡在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激素对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康复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雄性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法将豚鼠分为3组:①哮喘组:用100g/L卵蛋白腹腔注射1mL致敏,2周后用10g/L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致其哮喘发作。②激素组:诱喘同前,每次诱喘前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mg/kg。③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分别测定其血浆和肺组织NO2^-/NO3^-水平、肺组织诱导型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原生型NOS(constitut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活性水平,并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NOS在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3组豚鼠血浆NO2^-/NO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哮喘组肺组织中NO2^-/NO3^-和iNOS活性水平[(0.87&;#177;0.08)μmol/g,(56&;#177;14)nmol/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激素组[(0.19&;#177;0.06)μmol/g,(12&;#177;6)mnol/g;(0.18&;#177;0.07)μmol/g,(12&;#177;5)nmol/g](P&;lt;0.01)。对照组肺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的阳性产物呈蓝色沉淀,主要分布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及激素组阳性产物变化不明显。哮喘组肺组织iNOS活性水平和肺组织NO2^-/NO3^-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782.P&;lt;0.05)。结论:一氧化氮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导致和(或)加重哮喘发病。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可减轻气道炎症,使哮喘大鼠肺组织中iNOS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3、IFN-γ和IgE的检测,并与45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65例患儿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形成的免疫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L-13、IFN-1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天灸疗法对潜伏期与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及下丘脑室旁核区白细胞介素1干预作用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7在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白鼠40只。其中30只采用卵蛋白在实验第1天腹腔注射及第15天雾化仪喷雾制成致敏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①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②潜伏期天灸组:诱发后(即实验第16天)连续天灸治疗3d,实验第19天再次诱发,实验第20天又连续治疗3d,依此类推共治疗15d。天灸操作参照《实验动物穴位图谱》:选取双侧定喘、肺俞、肾俞穴,将蚕豆大小天灸药物放置胶布上贴于相应穴位,1次/d,每次2h。③发作期天灸组:天灸操作同潜伏期天灸组。另外设立正常组10只,注射及雾化相同体积生理盐水。4组动物同步喂养、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血清IgE和下丘脑室旁核区白细胞介素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10只,无脱失。①血清IgE含量比较: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潜伏期天灸组和发作期天灸组[(108.31&;#177;6.18),(15.76&;#177;3.19),(23.08&;#177;6.40),(31.22&;#177;4.87)IU/mL(t=27.71,27.70.2.71,P&;lt;0.01)1;潜伏期天灸组明显低于发作期天灸组(t=2.86,P&;lt;0.05)。②室旁核区白细胞介素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比较:模型组高于正常组[(2.03&;#177;0.77).(1.15&;#177;0.61)个/视野(t=3.42,P&;lt;0.05)1,潜伏期天灸组高于发作期天灸组[(4.89&;#177;0.92),(3.52&;#177;0.96)个/视野(t=2.91,P&;lt;0.05)],两天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t=6.74,5.89,P&;lt;0.01)。结论:天灸疗法能降低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gE含量;提高室旁核区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水平,其中潜伏期天灸组升高更显著,且与疗效相应,其机制尚需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给予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喘康速。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8、IFN-γ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并与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哮喘组治疗前IL-4、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水平和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IL-8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和FEV1%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对哮喘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分为两组:APS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APS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APS注射液(250 mg/d),每月连续用7 d,疗程3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IL-4I、FN-γ、血浆总IgE浓度,测定肺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个月后APS治疗组患者血清IgE和IL-4含量较免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01);血清IFN-γ显著升高(P〈0.001),肺功能明显改善(P〈0.001)。与对照组比较,APS治疗组患者血清IgE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显著升高(P〈0.01),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APS能够纠正机体Th1/Th2类细胞表达的偏移,改善哮喘患者的免疫异常,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IL-4、IL-12、IFN-γ及IgE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4、IL-12、IFN-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与IL-4呈正相关(r=0.683),与IL-12、IFN-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1,r=-0.57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4分泌过多及IL-12、IFN-γ分泌受抑制,即Th1/Th2细胞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崇明地区哮喘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E(IgE)与微量元素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对87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3,IFN-γ,IgE及Cu,Zn,Ca,Mg,Fe,Pb,Cd的检测,并与93例健康儿童做比较.结果 87例患儿血清IL-4,IL-13,IgE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均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微量元素Zn,Mg,Ca,Fe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u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Pb,C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Zn,Fe和IL-4含量呈负相关(Zn:r=-0.635,P<0.01;Fe:r=-0.648,P<0.05),而与IFN-γ水平显著正相关(Zn:r=0.597,P<0.01;Fe:r=0.716,P<0.01);Cu和IL-4含量呈正相关(r=0.522,P<0.05),而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557,P<0.05).结论 崇明地区小儿哮喘与人体免疫缺陷、微量元素失衡密切相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对提高哮喘防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小鼠Th1/Th2失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哮喘小鼠Th1/Th2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NGF阻断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IL-4及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血清IL-4水平(pg/ml)分别为114.23±15.00、151.17±19.04、134.67±13.44,哮喘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GF阻断组IL-4含量低于哮喘组,P<0.05.各组血清IFN-γ水平(pg/ml)分别为29.34±6.84、17.16±4.43、23.34±5.79,哮喘组IFN-γ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NGF阻断组IFN-γ含量高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明显增强,NGF阻断组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较哮喘组减弱,P<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对GATA-3表达的增强参与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培养上清液中T辅助细胞不同亚群类的细胞因子,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发病机制。[方法] 正常对照组39例(A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70例(B组)包括特应症组31例(B1组),非特应症组39例(B2组),分别测定其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值。[结果] ①B组急性期PBMC产生IL-4,IFN-γ,IL-4/IFN-γ值及血清IgE均高于A组。且IL-4与IgE对数成正相关;IFN-γ与IgE对数成负相关。②与A组相比,B1组IL-4,IgE水平显著增高,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③与A组相比,B2组IL-4,IFN-γ值及IL-4/IFN-γ比值显著增高,IgE水平无显著差异。④与B2组相比,Bl组IL-4、IgE水平显著增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细胞因子分泌异常,这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关;特应症体质在患儿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用于兔耳伤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后蛋白激酶A(ProtinaseA,PKA)活性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影响,探讨PKA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用^32P掺入法测定使用IFN-γ前后兔耳伤后3,6,11~16d(上皮化时),以及上皮后14,30,45和60d组织的PKA活性,观察伤口愈合时间和瘢痕变化。结果:上皮化时肉芽组织和伤口周边组织的PKA活性高于正常皮肤[(1.5&;#177;0.6)pmol/min&;#183;mg,t=3.76,P&;lt;0.001和(1.4&;#177;0.5)pmol/min&;#183;mg,t=2.96,P&;lt;0.01]。IFN-γ延迟创面愈合约1.5d(t=2.64,P=0.01),同时进一步活化PKA:肉芽组织在伤后6d和上皮化时[(1.6&;#177;0.6)pmol/min&;#183;mg,t=2.59,P&;lt;0.05和(1.8&;#177;0.7)pmol/min&;#183;mg,t=2.92,P&;lt;0.01]和周边组织上皮化时[(1.7&;#177;0.6)pmol/min&;#183;mg,t=2.42,P&;lt;0.05]高于对照。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KA活性仅在上皮化时升高[(1.5&;#177;0.5)pmol/min&;#183;mg.t=2.26,P&;lt;0.05],非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KA活性在上皮化时[(1.4&;#177;0.5)pmol/min&;#183;mg,t=2.08,P&;lt;0.05]和上皮化后14d[(1.4&;#177;0.5)pmol/min&;#183;mg,t=2.08,P&;lt;0.05]时较高;IFN-γ进一步升高上皮化时IFN-γ1组:[(1.8&;#177;0.7)pmol/min&;#183;mg,t=2.92,P&;lt;0.01]和伤后14d时非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KA活性[IFN-γ1组:(1.79&;#177;0.6)pmol/min&;#183;mg,t=2.59,P&;lt;0.05和IFN-γ2组:(1.8&;#177;0.6)pmol/min&;#183;mg,t=2.55,P&;lt;0.05],但上皮化前后使用无差异(P&;gt;0.05)。上皮化后60d时,上皮化前后使用IFN-γ的瘢痕增生数分别为8和9个,低于对照的24个(χ^2=13.33和11.61,P&;lt;0.001),而且瘢痕增生程度较低,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IFN-γ延迟创面愈合与其活化PKA有关。增生性瘢痕组织上皮化后PKA活性即下降,而非增生性瘢痕的高活性维持到14d后,且IFN-γ活化非增生性瘢痕组织的PKA,提示PKA活化介导IFN-γ抑制瘢痕增生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中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6例感染性喉炎、31例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5名)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gE水平有助于两种喉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苷组,甘草甜素组及黄苷合用组,每组6只。以卵白蛋白(0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观察豚鼠引喘潜伏期,并检测血清NO、T—NOS、iNOS水平。结果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能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降低血清NO及iNO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芩苷与甘草甜素合用对豚鼠哮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两者合用后抑制NO合成的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与结核菌素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IL-4、IgE、IFN-γ浓度,然后再与相时应的结核菌素反应结果比较.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者其结核菌素反应多为阴性,而结核痛患者多为阳性且常为强阳性.(2)结核菌素反应阳性者血清IL-4、IgE浓度明显低于阴性者,但血清IFN-γ浓度高于阴性者.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Th1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其Th2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毒活卡介苗对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抽签法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减毒活卡介苗组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 减毒活卡介苗0.1ml皮内注射;常规治疗组单纯GINA方案治疗。酶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及γ-干扰素(IFN-γ)。结果:两组治疗后IL-2、IL-12、IFN-γ均高于治疗前(P<0.01),IgE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IL-2、IL-12、IFN-γ、IgE变化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104CFU的减毒活卡介苗皮内注射对3岁以上哮喘患儿IL-2、IL-12、IFN-γ、IgE失衡的调节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mnary sv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期发现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发病的影响。方法:2002—09/2003—09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留观病人和河北医大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ACS患者52例,将ACS患者52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26)和常规治疗组(n=26),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体检时对其血清IL-6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0.708&;#177;0.087)μg/L,(67.73&;#177;10.00)f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0.800&;#177;0.083)μg/L,(79.92&;#177;14.53)fmol/L](P&;lt;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lt;0.01)。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gt;0.05)。结论:IL-6,TNF-α水平越高,则ACS发病的概率可能越大;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