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皮脂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扫描电镜对皮脂蠕形螨某些形态结构进行的观察和描述。发现下列形态结构在两种人体蠕形螨的鉴别上意义较大:除颚体和足体的特异形态外,还包括背基刺、口下板、口孔、足体背面和背足体毛、须跗节上的爪、足爪和末体尾端的皮纹等。根据足节粗壮发达,推测其运动能力较强,足节上的利爪对周围组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次观察还描述了雌虫背足体毛,根据背足体毛的形态结构的特点,推测可能是某种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人体蠕形螨更加精准、清晰的样本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刮取式取螨器、昆虫针作为取螨工具,选用2%(安利)餐具洗洁精作为皮脂溶解剂,用凹玻片作为清洗容器,从受检者皮脂分泌物中分离出清洁活螨的方法.结果 从57位中、重度感染患者鼻部、额部、背部皮脂分泌物中共分离出了301条清洁的毛囊蠕形螨和47条皮脂腺蠕形螨.结论 该法可快速、完整地分离出人体清洁活螨,为进一步开展人体蠕形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人群感染的毛囊蠕形螨及皮脂蠕形螨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显示这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中均有4个虫期,即虫卵、幼虫(六足)、若虫  相似文献   

4.
毛囊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扫描电镜对毛囊蠕形螨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补充观察,首次描述了闭锁的雌、雄性生殖孔及尾部嵴状皮纹等结构。同时描述了毛囊蠕形螨的背基刺为铆钉形,触须跗节上的腹侧爪向腹侧弯曲。还观察了背足体毛、爪距(新命名)和股距等结构,并推测后者具有防止虫体受外力作用被动离开毛囊的功能。本文报道了一类外形与皮脂蠕形螨相似的毛囊蠕形螨,并提出了两者之间的鉴别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口下板的结构,以及颚体长度的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蠕形螨病病犬皮肤、淋巴结及内脏中蠕形螨的寄生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解剖蠕形螨病病犬,分别对皮肤、腮腺淋巴结、下颌淋巴结等13个部位淋巴结以及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心脏等分别用5%NaOH消化法和病理组织切片法进行检查,并测量虫体大小。结果 除了在重症蠕形螨病病犬的皮肤组织外,在部分浅表淋巴结中也检查到了蠕形螨虫体和虫卵,而内脏中除了肝脏、肺脏外,其他脏器未查到蠕形螨虫体和虫卵。皮肤病变主要发生于毛囊和真皮,破坏的毛囊周围组织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并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病变淋巴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和卡他性淋巴结炎。而各脏器切片均未发现有明显病变。经对皮肤和淋巴结内虫体进行测量,淋巴结内成虫明显比皮肤内的小(P<0.01)。而若虫大小及虫卵大小则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蠕形螨不仅寄生于犬皮肤,还能在许多浅表淋巴结寄生,并能造成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6.
蠕形螨在人体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6月对2例蠕形螨感染较重的病例进行头面躯干的32个部位取材检查。一、方法:用蘸水钢笔尖的钝端,在受检部位刮取皮脂分泌物,置载玻片上,加纯甘油1滴,加盖片后用低倍镜检查并计虫数。二、结果:共检出蠕形螨948条,其中毛囊蠕形螨507条,皮脂蠕形螨441条。共在18个部位  相似文献   

7.
人群蠕形螨寄生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为了探讨蠕形螨的有关生态问题。方法:对正常体温和高于正常体温的不同人群作了人体蠕形螨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毛囊蠕形螨多数寄生在毛囊内,颚体朝向毛囊底,少数朝向毛囊侧壁及毛囊口;皮脂蠕形螨皮表分布与毛囊蠕形螨大致相同,只是寄生毛囊内的皮脂蠕形螨的颚体仅见出或入皮脂腺方向。蠕形螨检出率夜间(74%)比白天(52%)高,体温增高(体温≥38℃)者(91.1%)比正常体温(66.7%)高,浴后(60.9%)比浴前(29.9%)高,环境温度0±1℃、10±1℃、20±1℃、30±1℃的检出率依次为28%、52%、62%和76%。各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宿主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蠕形螨检出率有直接影响。夜间检出率增高似与温度或/和蠕形螨夜间爬到毛囊口或皮脂腺口交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蠕形螨病病犬皮肤、淋巴结及内脏中蠕形螨的寄生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方法 解剖蠕形螨病病犬 ,分别对皮肤、腮腺淋巴结、下颌淋巴结等 13个部位淋巴结以及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心脏等分别用 5 %NaOH消化法和病理组织切片法进行检查 ,并测量虫体大小。 结果 除了在重症蠕形螨病病犬的皮肤组织外 ,在部分浅表淋巴结中也检查到了蠕形螨虫体和虫卵 ,而内脏中除了肝脏、肺脏外 ,其他脏器未查到蠕形螨虫体和虫卵。皮肤病变主要发生于毛囊和真皮 ,破坏的毛囊周围组织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病变 ,并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 ,病变淋巴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和卡他性淋巴结炎。而各脏器切片均未发现有明显病变。经对皮肤和淋巴结内虫体进行测量 ,淋巴结内成虫明显比皮肤内的小 (P <0 .0 1)。而若虫大小及虫卵大小则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蠕形螨不仅寄生于犬皮肤 ,还能在许多浅表淋巴结寄生 ,并能造成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9.
自1842年Simon发现蠕形螨,人类对蠕形螨致病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学者在蠕形螨病确认和防控过程中作出了中国贡献。本文主要就我国学者在蠕形螨致病性确认、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流行与防治、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蠕形螨病防控向纵深发展,减少蠕形螨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花蠕形蚤若干生物生态学和形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防治家畜蠕形蚤病,对主要病原花蠕形蚤Vermipsylla alakurt的生物、生态及形态特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在天山山地和昆仑山山地(海拔2 500~3 300m)绵羊体采集花蠕形蚤,带回乌鲁木齐(海拔900m)实验室,在T 19~22℃,RH 70%~90%条件下观察生活史.局部解剖口器、臀板和卵巢,观察形态特征.结果每只孕蚤平均日产卵19粒;卵的孵化率为16.3%~35.5%;卵期7~13d;1龄幼虫大多在2~4d内死亡.成虫不能在小白鼠和乌鲁木齐市的绵羊体叮咬吸血.雌性卵巢小管数34~52根.结论在乌鲁木齐市实验条件下,只能完成卵的孵化而得到1龄幼虫.想要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观察,应在现场进行工作.该蚤的卵巢管数明显多于一般蚤,其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大,故对家畜危害极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 ,国外学者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 7%~ 10 0 % ,国内人群感染率为 0 .8%~ 81% [1 ] ,感染率的差异很大。究其原因 ,可能与区域性及方法学有关 ,尤其后者影响因素颇多。鉴于此 ,本实验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质量可靠 ,适用于医院门诊病人 ,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蠕形螨检查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在校 2 0 0 0级、2 0 0 1级大中专学生 ,年龄在 18~ 2 3岁。1.2 方法1.2 .1 透明胶纸夜间粘贴法 学生睡觉前 ,温水洗脸擦干 ,相互将透明胶纸粘贴于两侧鼻唇沟 ,次日凌晨取下后镜检。1.2 .2 透明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济宁医学院1 598名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总感染率为26.78%,男性感染率(32.65%)高于女性(22.90%);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均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聚集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91%(25/423),男生感染率为8.37%(17/203),女生感染率为3.64%(8/220),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农村学生感染率为8.12%(22/271),城镇学生为1.97%(3/152),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15.
蠕形螨是人群中感染较为普遍的永久性小型寄生虫 ,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螨虫寄生对人体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本院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 ,作者于 2 0 0 0~ 2 0 0 2年 6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为本院在校 9个班级 12 0 7名学生 (男 5 5 3人 ,女 65 4人 ) ,其中护理专业 44 7人 ,医疗专业 5 13人 ,其它专业 2 47人。1.2 检查方法 透明胶纸粘贴法。选用上海产红狮牌透明胶纸 ,检查前将透明胶纸剪成 2 .5cm× 1.2cm大小 ,粘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每片粘贴 …  相似文献   

16.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大学生中蠕形螨的感染现状,并观察抗蚴灵(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化液,简称OP乳化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带粘贴法检查面部的蠕形螨并统计其总感染率和男女之间的感染率,并对寄生部位及有面部皮肤疾病患者的带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的总感染率为33.28%(239/718),男性(43.53%)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25.18%)(χ2=26.83,P<0.005)。脸部以颊部感染率最高(69%),其次顺序为颏部(58%),前额(50%),鼻沟(50%)和鼻尖部(40%)。面部有皮肤病患者的感染率(80.6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26.66%)(χ2=17.89,P<0.005)。采用OP乳化液治疗感染者,其阴转率达92.72%,治疗有皮肤疾病患者的有效率为92.0%。结论在校大学生中蠕形螨的感染率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面部有皮肤病者螨的感染率更高,脸部以颊部的感染率最高。OP乳化液治疗蠕形螨病不仅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人体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螨 ,人感染蠕形螨后一般无自觉症状。调查表明 ,有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睑缘炎、脱发症和外耳瘙痒症等患者 ,蠕形螨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1~ 3]。由于蠕形螨的寄生影响面部美容 ,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 1999~ 2 0 0 0年作者调查了集体生活的军校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 98级、99级学员 ,均住校 ,集体生活 ,年龄为 16~ 39岁 (含部分成教生 )。1.2 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法。要求学员临睡前洗净脸 ,不涂抹任何化妆品 …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人群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职业、性别、地域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略加改进的透明胶纸法。结果共检查583人,阳性率30.53%(178/583)。学生中阳性率随年级及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其中小学与高中之间差异显著;不同职业中,银行职员与饮食服务人员阳性率最高,但不同职业之间、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感染者中以混合感染居多,感染部位以鼻尖鼻翼部、鼻唇沟部阳性率最高,感染度以轻度感染为主。患有痤疮、酒渣鼻、毛囊炎等皮肤疾病者与正常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06.15,P〈0.05)。结论不同人群感染人体蠕形螨较为普遍,但在职业、性别、地域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以轻度感染为主,鼻部感染居多。其阳性率高低与年龄、个人生活习惯及面部皮肤有无疾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酚酶活性抑制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雌虫酚酶活性被抑制后对其产卵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d后,按500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感染后第45d剖杀小鼠,观察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雌虫子宫及小鼠肝脏中虫卵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结果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及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均明显减少.虫卵形态表现异常,主要是缺失硬化的卵壳结构.结论日本血吸虫雌虫酚酶活性被完全抑制后,雌虫不能产卵;不完全抑制则只能产生无正常卵壳的异常虫卵,证明具有活性的酚酶是虫卵正常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提示血吸虫酚酶有可能作为抗血吸虫病的一个新靶位.  相似文献   

2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贵州南部 ,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为了解当地蠕形螨的感染流行情况 ,探索防治对策 ,作者于 1994年 3月至 1999年 7月对该地区蠕形螨在人群中的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用螨克欣作治疗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 :1 感染调查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查都匀地区某机关、学校、驻军部队、街道居民组及村民组等共 184 3人 ,进行了人群调查。其中男性 690人 ,女性 1153人。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2岁。职业包括学生、干部、教师、现役军人、居民、工人、农民等。民族包括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彝族、土家族、侗族、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