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通气中人机对抗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57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57例(54.8%),其中死亡3例(5.3%)。其原因包括:气道阻塞30例,支气管痉挛6例,潮气量不足6例,持续高热5例,急性肺水肿4例,单肺通气3例,呼吸机漏气2例,气胸1例。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潮气量不足、急性肺水肿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解除气道痉挛、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ICU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38-239
目的探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54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54例(64.4%),共134例次。其原因包括:气道分泌物过多或痰痂形成48例次;缺氧诱发呼吸过快32例次;喉部不适,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27例次;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不当8例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3例次;气囊破裂或漏气2例次;气管切开导管脱出及导管断裂2例次;误吸至肺不张2例次;气压伤致气胸,呼吸机连接管路积水,呼吸机管道脱开或漏气各1例次。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缺氧、喉部不适、呼吸机模式不当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及适当的模式、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RVC和VC(A/C)治疗AECOPD呼吸衰竭时的人机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张静  邹俊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4):338-33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的人机同步性。方法将1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VC(A/C))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3、4h观察两组并记录两组于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而4h内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总次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时的人机同步性不及VC(A/C)模式,故此时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患者处于严重的病理状态下常常会出现呼吸功能异常,导致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之间的不协调,即人机对抗。2005年2月~2008年5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1例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产生人机对抗。现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MHI)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例)采用常规吸痰,观察组(n=58例)采用膨肺吸痰法。比较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吸痰前后气道阻力、Sp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等指标明显升高,而气道阻力及PaCO2等指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2.2±2.4)d,明显较对照组(17.4±3.2)d缩短(P0.05);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为5.2%(3/58),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为14.3%(8/56),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MHI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尹向辉  李顺琴 《内科》2007,2(2):221-223
机械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致呼吸衰竭时几乎都会遇到人机对抗的问题,但如何发现并处理好人机对抗是临床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我院就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行人工机械通气救治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39例,现就人机对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中气道压力增高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增高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对本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12例机械通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气道压力增高49例。其原因包括:气道阻塞31例,支气管痉挛7例,肺水肿5例,单肺通气3例,导管受压2例,气胸1例。结论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肺水肿为气道压力增高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可防止气道压力增高的发生,提高救治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种潮气量水平机械通气治疗肺大疱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L组)和常规潮气量组(O组),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分别采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和常规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比较2组呼吸衰竭改善情况、气压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除PaCO2外,其余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L组仅1例患者发生气胸,O组有9例患者发生气胸,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肺大疱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可以减少气胸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军  高媛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83-1584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6例一次性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0.5~2分钟,留管时间平均(7.35±4.92)天。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安全、迅速,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接受机械通气时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使用咪唑安定,按年龄分为2组,A组为老年组(年龄≥80岁),B组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2组均根据Ramsay镇静评分调整用药剂量,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 2组病人用药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结果 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烦躁、人机对抗,改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呼吸衰竭的患者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并应用机械通气的方法,治疗41例此类患者,依据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等评价疗效。结果有效25例,有效率60.9%,自动出院43例,死亡12例。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期间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参数的合理调节。感染的针对性治疗等,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模式[VC(A/C)]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第1、2、4小时观察两组pH、PaO2、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于最初通气治疗4小时内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pH、PaO2、PaCO2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施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的疗效不及VC(A/C)模式,故初始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患-呼吸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发生较急,处理是否得当,严重时直接危及到患的生命,临床应高度重视。本对2004年1月-2006年8月我科在ICU收治的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延梅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47-1548
目的探讨在老年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老年AE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与对照组,各例均接受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通气组患者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8小时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通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AECOPD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逐渐成为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机械通气技术不断进步,但人机同步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即使在辅助通气模式下,仍有25%的有创通气患者存在严重的人机不同步[1].而无创通气时,由于漏气等原因,严重人机不同步的比例更高达43%[2].人机不同步除影响氧合、增加呼吸做功及引发患者不适外,更可能导致跨肺压升高而增加通气相关肺损伤( VALI).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机械通气人机同步的问题,为改进人机同步性探索对策.  相似文献   

16.
咪达唑仑用于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超艳  张锦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29-1829
COPD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呼吸衰竭时,临床上常用的救治手段是通过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改善通气。在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可因二氧化碳潴留或难以耐受气管插管而出现烦躁不安,对治疗和护理不配合,以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协调,部分患者还会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经常选择有效镇静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剂的目的是防止人机对抗,以利于呼吸机治疗的有效实施,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1例接受机械通气时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使用咪唑安定,按年龄分为2组,A组为老年组(年龄≥80岁),B组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2组均根据Ramsay镇静评分调整用药剂量,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2组病人用药后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在≥80岁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烦躁、人机对抗,改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顾春红  赵明华  高云  马军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3):1018-102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常见报警和原因分析,提高全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呼吸机报警的识别与处理能力,保障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67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出现呼吸机故障和报警,并且一线医务人员不能查清原因及排除,而由本科呼吸治疗师与设备科处理的237例次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37例次呼吸机报警中,呼吸回路因素报警占52例次(22%);呼吸机设置不合理导致的报警占27例次(11%);由于护士操作不当如:电源、氧源气源接触不良等因素报警占65例次(27%);呼吸机故障占28例次(12%);由于患者恐惧、疼痛造成人机对抗所引起的报警占31例次(13%);气道因素占34例次(14%).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实施中,有效判断、及时准确的处理各项呼吸机报警,对保障患者呼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选择不同通气模式下,人机同步性及舒适性的比较。为COPD病人探索更适宜的通气方案。方法选择8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分为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组17例、适应性支持通气组(ASV)33例、实施压力控制通气-压力支持的常规对照组30例。在保持分钟通气量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对比所有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量表分析患者上机时的呼吸机不合拍程度(人机对抗率)。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结果无差异;NAVA组患者指令呼吸频率较低,NAVA组和ASV组患者的潮气量均比对照通气组大,P值均0.05。量表评估NAVA、ASV、对照组的人机对抗率分别为29.4%(5/17)、21.2%(7/33)、40%(12/30),差异显著(P0.01)。结论 NAVA和ASV通气均可保持较好的自主呼吸,降低人机对抗率,是符合COPD患者需要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组,分为面罩组42例和人工气道组59例,面罩组患者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人工气道组患者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通气4h和8h后面罩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人工气道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人工气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罩组患者插管成功率高于人工气道组,病死率低于人工气道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人工气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较良好,改善了血气指标,降低了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