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15%.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又被称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引发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本文重点介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的6%~1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或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or pathogen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指脑部自身的病变或疾病状态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外伤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我们所观察的病例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1999年至2007年以来,我科开展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就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璐  陶东霞 《中外医疗》2012,31(15):167-16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凡由脑实质内出血或脑室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或经脑室系统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凡由脑的表面和脑的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清钠浓度进行了研究。发现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中合并低钠血症者7例(54%),32例其他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动脉硬化性26例,脑肿瘤继发者3例,原因不明者3例)合并低钠血症者25例(79%)。结合文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和病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合并低钠血症,而且其他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多合并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天内。本文仅是一个粗浅的研究,对于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中,限制液体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本文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一综述。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 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与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相似,都可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而CVS是导致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同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  相似文献   

10.
由于颅内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年发病率10.5/100.000.  相似文献   

11.
刘宏发  黄樱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2):132-135,16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神经急症.SAH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大约80%的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尽管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发病率仍然...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的疾病。Hunt-Hess Ⅲ~Ⅴ级的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2周内)病死率极高。因此,分析Hunt-Hess Ⅲ~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2周内)死亡原因,有助于在抢救该类患者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现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Hunt-HessⅢ~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  相似文献   

13.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复发,且病死率高。1970年~1986年我院神经内、外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74例,死亡29例(16.6%)。其中11例首次出血一个月内有一次以上再出血(6.3%),死亡4例(36%)。再出血易发于首次出血的4周内,大多数(61.7%Nibbelink等1975年)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6~11天之间。再出血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高。因此,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是予防再出血。一、因为再出血大多数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4周内,所以,一经确诊,病人应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常见急性脑血管病,国内对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报道较少.为了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72年~1982年神经内科收治60岁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梁锐  罗林 《九江医学》2010,(1):87-87,9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对98例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对经颅多普勒在脑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血管痉挛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程度有关(P<0.05);脑血管痉挛持续的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γ≤0.642,P<0.05)。结论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两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指各种创伤后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急危重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从而提高了治愈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两种:①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系颅底或表面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②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系脑实质内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而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笔者重点讨论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