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的关系倍受关注,本文就胆汁反流对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胆汁反流是否改变以及胆汁反流对食管、胃粘膜的损害有一综述,提出对于胆汁反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是多种消化系疾病的病因之一,它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反流与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海地特、吗叮啉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根除Hp治疗。结果实验组总好转率为76.7%,而对照组为58.3%。实验组Hp阴转率为85%,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慢性胃炎(CG)是消化系统的一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公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胆汁反流(BR)破坏胃粘膜。本研究旨在探讨Hp与BR对CG的致病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以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完成下述各项测试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胃镜检查后常规取胃粘膜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另于胃窦炎性粘膜大弯侧距幽门2~3cm内取2块组织,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块用于病理切片HE染色,2种方法均阳性定为Hp阳性。胃镜检查前无剧烈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动物实验已证实两者均有明显的致癌作用,但胆汁反流病因及与Hp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对1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与Hp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起胆汁反流入胃的因素一般认为是原发性运动功能失调,胃幽门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对胃镜下检查活组织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伴有胆汁反流的病人 200例,进行根除 Hp的药物治疗前后观察,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00例,男 108例,女 92例,年龄 18~ 67岁,平均 39.5± 11岁,临床症状上腹及胸骨后烧灼感 137例,嗳气反酸 16例,吐苦胃液 89例,腹胀纳差 73例,上腹胀痛 85例,呃逆 9例。   二、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①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应用富士能 EPX- 200型电子胃镜,同一内镜医师操…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和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0年以来通过内镜诊断胃炎患者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45岁.RG的内镜标准:在无剧烈干呕动作,内镜进入贲门口窥见粘液糊呈浅黄色或黄绿色及粘膜上有黄绿色斑为+.1.2方法内镜下行胃粘膜活检常规取...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磊  戈之铮  胡运彪  施尧 《胃肠病学》2001,6(4):252-253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是产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H.pylori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样本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6月就诊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胃镜检查者,排除其他上消化道病变(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5例,男247例,女138例,…  相似文献   

11.
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炎发生的致病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目的:明确胆汁反流和H.pylori感染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炎症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81例胃远端切除术后1年以上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除外胃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者。内镜下观察残胃炎严重程度;根据炎症和活动性等指标评估残胃黏膜组织学严重程度。观察胆汁反流和H.priori感染对残胃炎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炎症的影响。结果:81.1%的患者具有1级和1级以上程度的内镜下残胃炎,其H.pylori感染率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内镜下无明显炎症的患者(分别为20.6%对1.9%,P〈0.01和88.6%对24.5%,P〈0.0001)。有明显胆汁反流的各级残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程度与无明显胆汁反流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伴有H.pylori感染的各级残胃炎患者,炎症和活动性分数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高,而H.pylori感染率降低。胆汁反流加重残胃炎内镜下炎症,而H.pylori感染与残胃炎内镜下和组织学炎症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重新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的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已明确Hp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也可能与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我国也是在国际上较早开展Hp研究的国家之一,取得的成绩受到世人的瞩目。特别在发挥我国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近年来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胜良  莫剑忠  陈晓宇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2,7(5):280-282,285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有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均经24h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同时行胃内PH监测。胃体和胃窦黏膜有或无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分别记2分或1分。分别以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各项病理学改变为应变量,以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时间百分比和H.pylori感染状态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为34.49%±22.69%,pH<4的时问百分比为78.68%土 9.91%,H.pylori阳性率为29.73%。胆汁反流出现在以胃体和胃窦黏膜肠化以及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H.pylori出现在以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中。结论:胆汁反流是胃黏膜肠化的危险因素;胃内有胆汁反流存在时,H.pylori感染是导致胃体新膜炎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夏华向  杨艺  王振宇 《胃肠病学》2003,8(4):231-23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其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下降和自发性松弛频率增加,多伴随胃酸分泌增加。已知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率,感染程度与定植部位及胃炎的活动度,并对比H pylori阳性与阴性的RE患者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从2007-01/03在我科行胃镜检查证实的RE患者89例,按年龄,性别进行配对的方式随机抽取无反流对照组89例,对比两组H pylori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的差异,并比较RE组中H ylori阳性与阴性患者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结果:RE组与对照组H pylori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7),但RE组H pylori感染程度较对照组轻(P胃体=0.024,P胃窦=0.000),且RE组胃体炎症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P=0.001);H pylori阳性与阴性的RE患者发生洛杉矶(LA)C级分别占8.3%和1 8.5%,D级分别占4.2%和12.3%,但食管炎症的轻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353).结论:H pylori的感染程度及胃体胃炎的活动性与RE的形成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 我院诊治的BRG患者618例和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486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和对组织切片行硼酸亚甲蓝染色三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Hp感染诊断,常规行胃镜检查,参照新悉尼系统标准,将组织学上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4个等级。结果 BRG患者Hp感染率为32.7%(202/618),而CSG组患者为40.6%(603/148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例Hp阳性的BRG患者中,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1.4%和27.7%,显著重于416例Hp阴性患者的40.4%、51.7%和7.9%(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5.4%、5.4%和16.8%,也显著重于Hp阴性患者的2.7%、10.8%和0.7%(P<0.05);603例Hp阳性的CSG患者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2%、59.4%和11.5%,与883例Hp阴性患者的34.1%、54.0%和11.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0.4%、1.8%和8.5%,与Hp阴性患者的7.8%、1.0%和5.0%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胃粘膜病理学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情况发现,117例内镜下胃粘膜III级BRG患者炎症程度显著重于200例I级或301例II级患者(P<0.05)。结论 BRG患者无论是胃镜下表现还是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都存在明显的病变,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ylori)已被确认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H.pylori的免疫预防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Czinn等[1]首次进行了H.pylori 疫预防方面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H.pylori 免疫预  相似文献   

18.
本组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行胃镜检查 3 87例 ,镜下见胃内胆汁反流、病史、症状和胃镜下表现 ,拟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H .pylori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以及胆道疾患间的关系 ,以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获得有助于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液体黄染和黏膜有黄色胆汁附着现象者共 3 87例。其中男 2 0 7例 ,女180例。年龄 13~ 80岁 ,平均年龄 44.3 7岁。2 胃镜检查前记录病人的…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的主要病因,Hp亦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其直接关系尚难确定。在成功应用“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Hp相关性胃炎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了Hp感染对猪胃粘膜上皮PCNA表达和NDA倍体的影响,以表明Hp与猪胃粘膜上皮增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残胃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探讨残胃病变与Hp的关系.方法将残胃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手术方式、有否胆汁反流及不同手术年限的残胃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残胃组与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25.35%,57.7%(P<0.01).Billroth-Ⅰ式和Billroth-Ⅱ式残胃胆汁反流发生率分别为4.34%,60%(P<0.01),术后4mo~5a,6a~10a,>10a者Hp检出率分别为29.2%,23.5%,0,前二个年龄段与后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另有吻合口线结残留5例,胃息肉3例,残胃再生癌3例、后二者的Hp阳性均为0.结论残胃的Hp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病因.Billroth-Ⅱ式较Billroth-Ⅰ式的胆汁反流率为高(P<0.01).而伴有胆汁反流者的Hp感染率却较低.另外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年限越长,其Hp的感染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