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olor Dopplor flow imaging,CDFI)检测糖尿病患者,以探讨其血液动力学变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 应用CDFI检测了3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使用ATL-HDI3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RVO患者患眼48只、对侧临床健康眼39只及正常对照眼40只的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CRV最大血流速度(maximunvelocity,Vmax)。结果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A的PSV和ED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CRA的PSV显著低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V的Vmax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结论RVO患眼和对侧临床健康眼血流动力学异常。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佳  汪军  赵蕾  孟忻 《眼科新进展》2015,(2):171-173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carotidarterystenosis,ICAS)的患者进行眼动脉血流的检测,观察眼动脉血流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的31例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TCD检查ICAS侧眼动脉血流方向、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对比分析眼动脉逆向血流(re-versedophthalmicarteryflow,ROAF)患眼及对侧眼眼动脉PSV及RI值,同时对眼动脉血流方向与眼部缺血以及ICAS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TCD检查发现ROAF24眼,其中单侧重度ICAS者9眼,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15眼,ROAF在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组更易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01)。24例ROAF患者的阻塞侧PSV值为(38.68±11.58)cm?s-1,与健侧的(33.53±2.74)cm?s-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00);阻塞侧RI值为0.60±0.10,与健侧的0.78±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00)。24只ROAF眼中58.3%有明确的眼部缺血体征,而26只正流患侧眼中该比例为15.4%,ROAF组患眼更容易出现眼部缺血体征(χ2=9.99,P=0.002)。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ROAF与眼部缺血的关系:回归系数为0.211(χ2=12.26,P=0.000),OR值为1.235。结论 当出现ROAF时,提示重度ICAS甚至完全闭塞;ROAF的流速越快,提示眼部出现缺血性病变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5.
陈锋  李润春 《眼科研究》1999,17(6):488-490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RVO病例52例,健康对照组52例,使用Acuson 128XP/ 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测定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中央静脉(CRV)及眼动脉(O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 RVO患者CRV和Vmax及Vmin均明显低于健眼(P〈0.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arteryocclusion,RAO)治疗的方法。方法:10例10只眼RAO患者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ateganglionblock,SGB),每日1次,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结果:患者视力、视野均明显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视网膜循环时间较治疗前平均缩短15秒。结论:SGB治疗RAO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青光眼眼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ltramark-9型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0例(80眼)正常人及48例(96眼)青光眼患者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如下:低眼压青光眼(NTG)和慢性开角型青光眼(COAG)与正常组比较,除CR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外,OA及CR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NTG及COAG的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视网膜中央动脉峰速(Vs)较慢闭角型青光眼(CCAG)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MCBRVO),可因出血掩盖了阻塞的血管,使临床通过眼底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也不易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posteriorretinopathyof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m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 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 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相似文献   

11.
王文玲  户秀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46-1948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相干光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2-06/2015-12本院眼科中心收集的47例47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最终确诊结果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2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眼,所有患者均于起病2 wk内接受了FFA和OCT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CRAO组患者的平均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角度、充盈时间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CRVO组患者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OCT、FFA图像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较好地鉴别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比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及传统常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了解两种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为非随机对照,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溶栓或有溶栓禁忌证分为介入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病、发病到治疗时间、患眼眼底检查、治疗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治疗48h及1月后的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显影时间、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结果 溶栓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8.76±6.81)s及(40.44±8.48)s,治疗48h及1m后复查显示臂-视网膜显影时间(15.36±4.03)s和(15.84±3.42)s,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2.28±4.63)s和(21.72 4±3.55)s,与治疗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一静-脉显影时间亦明显延长分别为(29.81±6.08)s及(38.33±7.41)s,治疗48h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9.19±6.27)s及(37.85±7.79)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4.38±6.69)s及(33.56±6.43)s,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较溶栓组显影时间延长.眼底检查1月复查时均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盘不同程度萎缩,但常规治疗组损害更重.结论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患者中心视力损害与病程、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99例99只眼CRAO患者的中心视力、发病病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视网膜循环时间等量化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AO 患者不同病程时间(2~21 d)与中心视力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循环时间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与中心视力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循环时间指标中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间期与中心视力损害相关,时间愈长视力损害愈重,值得关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77-1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特征。 方法 对21例单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21只患眼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①21只眼人工嵴上FFA有透见荧光,ICGA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14只眼有脉络膜充盈缺损;②6只眼裂孔部位巩膜表面冷凝者FFA见局部斑片状荧光素渗漏,ICGA造影晚期局部脉络膜斑片状强荧光;③6只眼裂孔部位光凝者FFA见光凝斑周伴少许荧光素渗漏,ICGA无明显强荧光;④ICGA视盘周围及下方扇形充盈迟缓2只眼,颞下人工嵴后片状充盈迟缓2只眼。 结论 人工嵴上FFA的透见荧光和ICGA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影像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主要的FFA和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19)  相似文献   

1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钝挫伤视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眼科研究》1995,13(2):126-128
报告17例(19眼)钝挫伤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伤后20天内的患者,FFA表现主要为视乳头弱荧光,视乳头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充盈延迟。所显示的组织受损害的层次,范围,程度与临床视力预后基本上呈直接性关系,初步认为FFA能较准确揭示了早期视神经受损害的情况,为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脉络膜、视网膜循环改变在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眼挫伤患者的30只伤眼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结果19只眼FFA表现为视盘象限性或全部弱荧光(视盘缺血性改变),占63.3%,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和脉络膜延迟灌注区相连。26只眼出现局部脉络膜灌注不良,占86.7%。其中16只眼为局限性充盈迟缓,脉络膜荧光完全充盈时间:最短1 min 50 s,最长5 min 43 s;10只眼为 局限性充盈缺损。视网膜脉络膜充盈时间倒置6只眼,占20.0%;脉络膜及视网膜中央血管系 统充盈均延迟者5只眼,占16.6%。在脉络膜局部灌注不良的部位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的损害。结论ICGA可清 楚地显示眼挫伤后脉络膜循环的改变,结合FFA同步检查,可对眼底损害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22-12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